摘 要:随着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和壮大,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然而,贸易自由化的战略和自贸区宽松的监管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使得自贸区更容易成为盗版、假冒等侵权行为的聚集地,加强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迫在眉睫。本文聚焦江苏自贸区苏州自贸片区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其他自贸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管理模式,健全苏州自贸片区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促进苏州自贸片区的健康绿色发展,营造一个有活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苏州自贸片区;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经验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为新时代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知识产权制度通过确认创新成果的所有权、运用和保护创新成果,已经成为推动创新和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不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关键动力,也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要平台。因此,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大事,借鉴与学习国内外自贸区优秀管理经验与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自贸区的高质量发展。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以下简称为苏州自贸片区)成立于2019年,成立之初定位就是将其打造成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随着招商引资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高科技公司入驻苏州自贸片区。在这种科技密集型产业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更为重要,甚至有时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二、苏州自贸片区知识产权现状及问题
苏州自贸片区自成立以来,在招商引资、高新技术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也逐步提升,制定了一系列苏州市知识产权奖励办法,如设立知识产权基金、丰富知识产权运营业态、完善执法保护体系等,但是苏州自贸片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距离其他高水平老自贸区尚有很大差距。根据苏州自贸片区的发展特点和现实情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相关法律制度不统一
由于地理、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在跨国电子商务财产权保护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体系和重点。这种体系的不一致性进一步加大了国际电子商务产权保护的难度,限制了自贸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的进展,并降低了工作的整体质量。苏州工业园区定位是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拥有众多企业和飞速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与世界很多国家都有着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往来。在这些对外贸易里,获取和维护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重视的一项内容。
自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颁布以来,有关知识产权地域性的争议一直存在。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地域性原则是知识产权域外效力、法律冲突和专属管辖权等争议的核心。在面对我国企业的商标或专利被人在外国以个人或企业名义注册,或是外国商标被国内企业和个人抢注时,苏州市人民法院、仲裁庭都无一例外地将此等涉外案件当作纯国内案件审理,这些都遵循的是知识产权专属管辖。
(二)专利人才数量少
十年栽树、百年育人,人才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重要主体。苏州自贸片区缺乏专业的专利人才,比如优秀的专利撰写、专利检索人才,以及熟悉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高端人才。苏州自贸片区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主的新型产业,GDP逐年增长,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人才培养周期长,人才数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同时,企业和科研人员缺乏专利意识,科研人员一般公开发表论文后再申请专利,破坏了专利的完整性,不利于保护专利。企业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不认为是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没有妥善管理、保护知识产权,产权方面没有对接的责任人,无法起到警示作用。而相关人员已经发现创新点却因核心技术受限制而卡在瓶颈处,导致无法产出有效成果,高质量专利产出相对较少。
三、其他自贸区的借鉴经验
在国内外,很多自贸区的知识产权保护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被其他自贸区参考学习。接下来,笔者以新加坡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参考,发掘它们的先进之处与闪光点,给苏州自贸片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借鉴参考。
(一)新加坡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经验借鉴
《世界开放报告2023》显示,新加坡是2022年最开放的经济体,其开放程度高居129个经济体之首,近8年连续为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在过去10年中,新加坡在知识产权(IPR)保护领域取得了稳步进展,为实现其成为亚洲知识产权中心的目标做出了贡献。新加坡知识产权执法活动涵盖服务、管理、调解、执法、教育五大方面。在服务领域,专利、商标和设计的登记注册是关键要素。在执法领域,新加坡打击盗版的力度一直很强,早在2004年修订的《版权法》就已将盗版行为定为刑事犯罪。《版权法》明确界定了个人盗版行为,并将非法下载歌曲、电影等行为定为犯罪行为。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为新加坡带来大量的国外投资,强有力的创新力度使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国际贸易及投资经济体。
此外,新加坡已经建立了国家知识产权局(IPOS),并为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订立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体系,也给知识产权代理人确定了严格的从业资格和门槛。在知识产权的教学领域,新加坡知识产权局为行业专家和广大公众成立了学习知识产权的场所——知识产权学院,为了培养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人员,已经实施了如下策略:首先,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知识产权培训课程及法律课程,让公众深入了解知识产权,打造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其次,提供改善知识产权管理思维的计划,并组织一系列知识产权会议和研讨会,让公众充分参与知识产权辩论,全方位提高人才能力素质和水平。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民众对知识产权的敏感度,又为新加坡自贸区培养了一大批懂法知法的创新型人才,提高了其硬实力。
(二)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经验借鉴
上海自贸区自设立以来,通过构建开放性制度创新的体系,不断促进投资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大部分制度创新的成果在全国自贸区推广复制。
经过十年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通过“放管服”创新理念推动简政放权,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构建接轨国际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提高政府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构建了一套统筹开放和安全的自贸试验区治理体系。上海自贸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在上海浦东新区单独设立知识产权局,使之成为浦东新区政府和自贸区管委会的独立工作部门。第二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下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版权中心,使企业能够快速获得、确认和保护其知识产权。
关于地域性冲突和管辖权冲突,上海自贸区也有其独特的解决方式。上海已经成立了大量的仲裁机构,并且越来越多的国际仲裁机构都选择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也成立了专门的民事调解机构,创立了诉讼与非诉讼联合的争端解决机制。上海自贸区没有机械地照搬“侵权行为地法”的传统做法,反而基于国际合作的需要,坚持国际协调原则,也成为各个自贸区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标杆。
(三)广东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经验借鉴
广东自贸区在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因其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监督方面成效优秀,2022年被国务院列入工作成效突出给予督查激励的公示名单。广东自贸区已经建立了一个专门为自贸区内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知识产权快速保护与援助的机构,它在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方面值得借鉴。
广东自贸区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制,在统一行政执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诉讼、仲裁、调解等多元解决途径。广东自贸区建立了国际仲裁机制,通过国内外仲裁庭合作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也已经建立,涵盖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多领域调解方案,为知识产权冲突柔性化解奠定了基础。当柔性化解不成功时,也可选择诉讼这条法律路径,相关法院在侵权纠纷行政案件中兼顾公平与效率,严格把知识产权制度落到实处,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与此同时,在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的“推广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由广东首创推出,助航企业合规发展,维护自己的正当知识产权。这个“推广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也取得了良好成效,被其他自贸区推广学习。
四、完善苏州自贸片区实施产权保护的策略
(一)坚持知识产权国际协调原则
在探索跨境知识产权保护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否定地域性,苏州自贸片区需要在维护地域性、尊重与保护不同国家权利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坚持国际协调原则,探索减少冲突的最优策略。
国际协调原则是指各国在立法过程中尽量采取一套国际上可以接受的规则,以便排除障碍,为商务创造更加安全的法律环境。面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问题,各国需要建立一套国际协调机制来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发展。苏州自贸片区需要与自由贸易其他方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合作,依靠执法机构的合作和配合,积极寻求一致的法律标准,确定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平与合理。为了更好地体现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互动性,并更有效地解决与外国有关的纠纷,苏州自贸片区应当加速对国外法律在特定案例中应用的研究,以促进两大法律体系的整合和相互学习。
(二)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一个有活力的知识产权创作环境,离不开一套贯穿全过程、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这对于推动苏州自贸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应当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根据苏州自贸片区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增加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知识产权立法,宣传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与知识产权最新动态相适应的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严力打击侵犯商标权、专利、著作权侵权盗版与直接搬运等行为。其次,要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在知识产权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苏州自贸片区应提高执法的速度与水平,保证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权违法行为。最后,苏州自贸片区应完善知识产权司法,增加司法保护实际效果,苏州自贸片区应切实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减少当事人的举证负担,大力缩短知识产权诉讼周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为及时执行创造条件。
在机制体制上,苏州自贸片区可成立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专门机构。该机构负责处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各类事务,包括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审查、保护、管理和交易等,同时负责处理与知识产权侵权相关的案件。机构内部也设立知识产权利用部门,促进知识产权有效利用,包括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交易、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等,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苏州自贸片区建立专门保护与利用的机构可为创新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也能更有效地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人才作为创新的关键要素,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然而在知识产权这种知识密集型领域,优秀人才却寥若晨星。苏州自贸片区需要更多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来建设,但目前的人才数量仍无法满足自贸区内企业的巨大需求。因此,苏州自贸片区应借鉴上海的经验,充实苏州自贸片区内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特别是涉外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苏州自贸片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苏州自贸片区需要实施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建立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运作高效的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外派国际化人才、知识产权涉外教师、国际型审查人才等国际化人才选拔和培养,完善人才库建设。在高等教育体系内设立知识产权一级学科,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走向专业化、专门化的关键一步。在大学教育中,可以开设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学科,使其走向专业化、完整化。最重要的是提高知识产权教学水平和增强教师能力,加大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建设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师资队伍。苏州政府应着力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人才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大幅增加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为苏州自贸片区的知识产权保护事业保驾护航。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苏州自贸片区可通过学习借鉴新加坡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的经验,不断改进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坚持国际协调原则、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以及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这些举措都将为苏州自贸片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苏州自贸片区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的典范,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 / 易依仁 李梅英 任竞茹)
(作者简介:易依仁,江苏海洋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跨国经营与投资管理;李梅英,江苏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商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任竞茹,江苏海洋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跨国经营与投资管理)
参考文献
[1]沈祎琪,邱子叶,刘晓彤.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23(06):85-89.
[2]冯海翔.新加坡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及对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的启示[J].法制博览,2021(08):30-31.
[3]傅启国.我国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研究——以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为例[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2(11):77-80.
[4]李香琪.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及制度创新研究[D].江苏海洋大学,2023.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10117.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