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时评 > 央企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的优化策略
2025
04-09

央企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的优化策略

摘 要:央企的业务与投资经营管理背景复杂,项目投资管理难度大、要求高,因此,需要更先进的投资项目管理系统,以支持多层级、多维度、多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项目投资决策、评价与控制等一系列工作,实现央企庞大投资项目的协同化管理目标。本文首先介绍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的概念,明确其内涵与功能,并阐述央企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其次,分析央企作为社会资本方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其运用现状。最后,基于央企社会资本方的角色,提出优化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的对策建议,为相关央企优化投资决策、提升投资项目管理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中央企业;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管理系统

一、引言

央企资本结构复杂,拥有雄厚的资本力量,依托国家资源开展经营活动。其业务具有自然垄断特性,对社会意义重大,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紧密相连。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央企广泛投资于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投资呈现出复杂化、规模化、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特点,投资项目分散,价值高且重要性强。

​ 在这样的投资格局下,一般的投资项目管理软件、财务软件和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软件,已难以适应央企动态发展变化中的投资经营管理需求。同时,央企需遵循更为严格的国家和行业合规性标准。此外,央企组织架构庞大,成本规模也较大,其他管理工作和业务占据了大量资源要素,投入到投资项目管理中的资源要素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险管理和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加速优化央企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有助于提升央企投资管理效率,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

二、央企作为社会资本方投资项目管理系统概述

投资项目管理系统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供应链及资金管理,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全面监控与管理。该系统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监测项目动态,评价实施绩效。

系统具备多个功能模块:第一,信息录入:录入投资项目领域、名称、价值等相关信息。第二,信息查询:依关键词查询项目,掌握实施进程与动态。第三,投资决策分析:分析历史数据预测回报率,结合风险偏好与战略目标,生成投资建议。第四,资金管理:监测预算执行,预测资金缺口,核算投资回报。第五,投资风险管理:评估项目盈利与风险,结合内外环境分析预测风险,生成防控预案。第六,生成统计报表:依据项目基础、资金预算、回报及风险等信息,编制投资报表。

三、央企作为社会资本方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现状分析

(一)央企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情况

央企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呈现多元化特征,不同央企选择的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和服务供应商不同,系统也各具特点。从央企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建设的整体情况看,央企应在以下几个系统功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建立多维度、多层次、跨部门、跨领域的投资项目基本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多维度采集投资项目基本信息,对多种类型的投资项目和统计信息进行集中处理,构建央企总部、二级单位和项目公司三个层面采集投资项目信息的系统功能。二是建立“一源多用”的投资项目统计报表体系,统一各投资项目信息存储口径,统一总部、二级单位和项目公司的数据信息,建设自动填报和输出的报表体系。三是建设系统的可视化体系,在风险管理方面,运用颜色代表风险概率,将投资项目风险划分为红、黄、绿三个等级,分别代表低于基准投资回报率的投资项目,高于基准投资回报率的项目和高于投资回报率评估值的项目。建立投资项目管理系统下的商业智能分析子系统,直接输出热力图、统计图等,实现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的可视化。

(二)央企投资项目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央企投资项目管理系统整体运行状况良好。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使得该系统更新优化速度较快,操作水平较高。从投资项目系统技术层面看,央企投资项目管理系统操作性强,HTML5+CSS3(超文本5加层叠样式表第三级)等操作框架提高了系统操作运行效率。私有云模式部署增强了央企投资管理项目系统的灵活性,可根据央企不同时期的项目投资需求灵活定制系统功能。此外,央企投资管理系统的多系统对接功能,使央企能够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信息追溯和节点记录。通过“OA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单点登录投资管理系统,精准对接“BI系统”(商业智能系统)和“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企业投资项目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三)央企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据采集录入滞后,央企投资管理项目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录入仍存在滞后性,无法实时采集。很大一部分投资项目的基础信息、资金预算信息等仍需人工填报,投资项目管理系统未接入自动填报投资项目信息的数字化渠道。系统更新要求高,央企投资管理项目系统更新速度快,更迭次数多。每次更新可能涉及系统功能、操作方式、后台运行方式的变化,这对投资项目管理人员以及投资项目管理系统操作、运营和维护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央企作为社会资本方投资项目管理系统优化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完善投资决策机制

央企应建立权威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构建高起点谋划的投资决策机制,将投资预算、投资可行性分析、投资回报率分析和投资项目复盘评价等工作环节有机结合,有效完善投资决策机制。构建涵盖央企股权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的全链化、全过程投资决策模式,协同投资预算、风险防控、投资后评价等环节,建立投资前—投资中—投资后的全链优质闭环管理体系和决策流程。一是完善投资项目评估体系。央企应从总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市场部门等业务和管理部门中,遴选具有丰富投资项目经验的专业人员,组建投资管理决策智囊团,配合投资项目管理系统运行,开展投资决策工作,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风险、回报率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此外,在投资新兴项目时,若央企内部缺乏相应经验,可通过招标与其他央企、国企、组织单位合作,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合作交流机制,引入第三方智库,有效提升央企投资项目评估的科学性。在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估时,应确保评估人员资质和评估报告质量,体现央企社会责任,将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纳入投资项目评价体系,形成更健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是加强投资管理制度建设。央企应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科学严谨的投资管理制度体系,为投资项目决策和投资管理奠定坚实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基础。首先,制订投资项目指导书,针对不同类别和领域的投资项目,制订并下发相应指导书,明确规章制度和投资项目报告模板,为投资项目管理工作提供标准化规范。其次,制订投资管理计划制度,规范计划编制流程和执行流程,规划央企年度投资规模、项目数量、总价值等,为央企投资工作提供指引和参考。最后,创新复评工作制度,定期对二级单位的投资报告进行复评,不断提升央企下属二级单位的投资管理质量。

(二)加强风险控制,提高投资效益,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央企组织架构和业务架构庞大,各层级对风险防控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为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投资收益,应自上而下推进风险管理意识的宣传与渗透工作。通过定期组织开展重大投资风险案例分析研讨会、各部门落实风险管理责任等方式,构建“总部—二级单位—项目公司”全面覆盖的风险管理网络结构。一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央企应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针对各类别、各领域的投资项目,制订投资前、投资中、投资后的全面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对投资经营各阶段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测和合规性检查。利用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通过大数据技术广泛搜集投资项目信息,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甄选出核心风险并进行量化控制。运用大数据技术及相应智慧化技术,对重大投资风险和新兴投资风险进行系统性监测与控制,并实时预警反馈,将风险信息传输到投资项目管理系统操作舱和管理者终端设备。二是提高投资效益。加强央企投资项目的成本管理与资金管理,以提高投资效益。通过优化投资项目管理系统投前、投中、投后业务阶段的关键环节,有效减少投资过程中的业务疏漏。例如,在投后业务阶段,优化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考核和绩效评价功能模块,全面反映整个投资过程和投资项目的后期效益,为后续其他投资项目提供专项审计经验与投资规划的科学依据,提升央企投资方案与规划的精准化水平,有效控制投资成本规模,扩大盈利空间。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建立信息化平台

央企应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加速构建现代化数字治理框架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打造一体化的投资项目管理平台。将央企二级单位、分支机构等组织的投资管理系统,统一连接到央企总部的一体化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投资项目信息录入、输出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通过信息化平台监督跟进投资规划,及时获取投资计划执行反馈,提升管理效率。一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央企应科学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的数字化运行能力和数据穿透能力,实现多层次交叉收集整理数据。对各投资项目进行针对性数据分析,揭示投资项目业务端的实际执行状况。此外,借助大数据技术,还可对投资领域、投资行业的区域分布、投资收益、投资成本等数据进行可视化统计分析,分析其他企业集团相关投资项目的效益数据,为央企提供更丰富、高质量的投资参考数据。二是引入先进的管理软件。央企应引入先进的投资项目管理软件,通过优化组合多个软件和子系统,构建更高质量、更高效运行的投资项目管理系统。例如,可引进融合科技推出的“超级ERP—投资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是ERP系统的具体应用,专门针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和优化,不仅集成了ERP核心功能,还强化了对投资项目的全方位管理和控制),针对央企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大规模业务、庞大组织架构、复杂投资管理需求,设计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和业务流程的投资项目管理方案,推动央企投资项目管理系统数字化、智慧化,提升投资项目管理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央企业资本规模、业务规模、组织架构庞大复杂,其下属子公司、分支机构、独立分公司等在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品牌营销方式、财务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投资管理上也有所不同,要完全统一各组织的投资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也不现实。因此,中央企业应全面贯彻落实 “谁投资、谁批准、谁组织、谁评价、谁管理” 的基本原则,完善中央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投资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和业务体系,统一归口投资项目信息数据,并集中于投资项目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系统运行,加强风险管控和日常监督,做好高效高质量的项目投资后评价工作,不断优化调整内部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推广有效投资经验,从而提升央企投资决策能力与投资项目管理效率。
(文 / 张兴安)

(作者简介:张兴安,中铁十二局集团铁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本科,投资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卢晓佳.某集团公司代建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福建建材,2020(05):106-108.

[2]赵睿,吕雪,王兆琦.AVPLAN系统在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航天工业管理,2020(05):47-50.

[3]周玲玲,王杰,胡石.国网双创孵化培育资金投资项目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黑龙江电力,2022,44 (04):283-289;320.

[4]崔玉飞,刘斐.投资项目后评价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石油集团投资项目一体化管理系统后评价模块为例[J].国际石油经济,2022,30(07):64-70.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