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新形势下钢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分析
2025
04-09

新形势下钢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低碳环保与清洁能源的大力倡导,钢铁行业面临着压缩生产能力、降低能源消耗等巨大挑战。本文旨在分析新形势下钢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通过深入了解钢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优化建议,以期提升钢铁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钢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进步,钢铁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钢铁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剖析新形势下钢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为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能够科学规划资源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无效投入,进而提升经营效率。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资源配置提供了系统性框架。通过对未来一年生产、销售等数据的分析与预测,企业能更精准地了解各类资源的实际与潜在需求,从而合理规划资源分配与使用。

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资源使用情况的跟踪与分析,企业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资源浪费和无效投入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全面预算管理还能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有效协同。通过制订明确的预算目标和计划,企业能更好地协调各部门间的资源使用,实现资源有效协同,提升企业整体效率与竞争力。

(二)帮助钢铁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对钢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可将长期战略与短期计划相结合,确保各项业务活动与战略目标一致,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具有以下优势:

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战略规划与执行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对未来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的预测与分析,企业能够制订更科学、合理的短期计划,确保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

全面预算管理能帮助企业提高决策的准确性。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与比较,企业能更好地预测未来市场变化和风险因素,从而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帮助企业实现资源有效协同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为企业指明战略方向,还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协同。通过制订明确的预算目标和计划,企业能够更好地协调各部门间的资源使用,提高企业整体效率与竞争力。

全面预算管理为各部门提供了清晰的资源使用标准和行动指南,各部门可据此制订相应的业务计划和资源分配方案,这有助于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顺利开展,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

此外,全面预算管理还能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提升企业风险应对能力。通过预算的执行与监控,企业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和风险,确保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因此,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资源有效协同、提高整体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形势下钢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技术和环境的不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在钢铁行业的实施现状也发生了变化。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钢铁行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企业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来应对市场变化。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所接受和应用。然而,目前钢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

(一)预算编制不准确、不科学

由于钢铁行业预算编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不准确、不科学的问题。首先,市场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钢铁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形势。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国内外政策的调整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钢铁行业的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对预算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和数据支撑,过于依赖历史数据和经验,导致预算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生产成本的波动也是影响预算编制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原材料价格、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等都具有不确定性,这些因素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进而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最后,由于市场环境和生产成本的波动,企业年初编制的预算往往难以应对后续变化,又缺乏及时调整和修正机制,使得预算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二)预算执行不到位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在钢铁行业,预算执行不到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虽然企业年初制定了预算,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企业对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不足,管理层对预算的制订和执行缺乏统一认识和意识,导致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由于对执行要点不够清晰或管理手段不够科学,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三)考核不严格、执行不到位

钢铁行业预算管理中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考核不严格、执行不到位。在预算管理中,考核是推动预算执行的重要手段,而在实际操作中,考核的不严格和执行得不到位成为制约预算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部分企业对预算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考核过程缺乏有效性和严谨性。一些企业将考核过程简化为形式化程序,忽视了对实际执行情况的深入分析与评估,导致考核结果与实际工作成果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监督不到位也是考核不严格的重要原因。在一些企业中,考核监管方与被考核方缺乏独立性,甚至存在利益交织或人情干扰因素,导致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预算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钢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手段落后的情况较为普遍。预算管理专业人才不足,管理过程中缺乏时效性、完整性以及信息共享,对预算的分析程度不足,分析层面也不完善,预警机制以及合理调整不及时、不准确。

(五)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钢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例如,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能源结构的调整,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这将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产生影响。同时,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钢铁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这也对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四、新形势下钢铁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全面预算需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

现代企业管理应确保运营稳定,并合理规划实现战略目标的各项功能。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根据战略管理理论,全面预算有助于量化和固化企业战略目标,使其更加具体、清晰,有利于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

研究表明,传统的钢铁企业预算管理方式与企业目标关联性较低,预算管理与企业目标在组织人员上相互分离。企业战略目标由公司决策层确定,而中层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共同参与预算编制,但这种层级差异无法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因此,管理层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要组织员工深入了解公司战略,增强员工的企业战略意识,提高员工参与预算的积极性,以群策群力的方式确保管理工作全面开展。通过各级员工的共同努力,根据预算编制引导资源流动,这是实现预算决策和执行统一、关系紧密的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预算管理符合战略目标。

(二)优化预算编制方法

优化预算编制方法,使其更科学、更准确。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往往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进行预测,但在新形势下,市场环境变化和生产成本的波动可能导致这种方法不再准确。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滚动预算和弹性预算等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和生产成本波动实时调整预算,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三)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钢铁企业的预算编制应从公司长远发展出发,着眼全局,做好市场调研,加强对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能让企业清晰地认识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帮助企业准确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这可以通过与市场研究机构合作,或者建立自己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来实现。

企业还可以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公司各部门要加强交流沟通,优化资金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每一笔资金和每一项资源。

(四)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严格的预算执行制度可以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首先,需要明确预算责任和分工,将预算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确保每个人都能按照预算执行工作。其次,需要建立严格的预算审批流程,对超出预算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批和控制,避免浪费和支出。最后,无特殊情况,对预算的各项指标不得随意调整,除非出现外部环境重大变化导致公司的战略目标无法实现。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这可以通过定期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会议来实现。同时,要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

引入奖惩机制对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也有积极作用。对于预算执行情况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对于执行情况差的进行一定惩罚,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预算任务。

(五)根据实际实时纠偏

钢铁企业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易出现预算偏差。依据控制理论,及时纠正偏差并强化分析时效性,能助力及时解决具体问题,确定可行改善方案,保障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还有利于管理层制订更合理的预算目标与实际决策。

为完善预算偏差纠正工作,可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实时分析偏差原因。现代市场环境变化快,执行结果常与预期不符,导致预算偏差。虽尽力避免,但缩小差异需付出巨大努力。其二,建立月度预算经营总结制度。各部门负责人汇总月度经营情况,分析预算执行结果,总结问题,明确偏差原因。同时制订奖惩制度,这是解决预算执行问题的过程。通过会议总结,确立新的经营方向与工作目标,合理保障预算执行顺利推进。

(六)完善预算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能使员工更加重视参与预算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预算考核体系,可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为员工的薪酬、晋升等提供依据。

完善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以全面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同时要考虑不同部门和岗位的特殊性,设置适当的权重和分值,以实现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要定期进行预算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晋升等挂钩。此外,不可忽视通过定期的培训课程、讲座等方式,加强对预算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五、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发展、产业变革等形势下,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防范经营成本,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下一阶段,钢铁企业应通过优化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加强预算执行力度以及完善预算考核体系等措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文 / 刘安欣)

(作者简介:刘安欣,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王超峰.钢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新举措[J].中国市场,2018(34):77;80.

[2]陈梅.业财融合视角下全面预算管理在钢铁企业的实践应用[J].会计师,2021(18):43-44.

[3]张新伟.钢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2(06):58-60.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