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经济作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不竭力量,利用数字技术战略设计、主体推动、政策实施等方式,加快城乡治理融合的发展进程,且数据要素、平台经济也借助城乡产业链相互对接、城乡市场一体化建设、城乡要素相互匹配等载体,为城乡经济融合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故此,文章将基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指出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希望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目标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数字经济;城乡融合;理论基础;实践路径
一、引言
现阶段,数字经济建设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也为城乡融合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其有良好的开放特征、无限拓展特征,能够使城乡互动展现勃勃生机,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式发展的力量源泉。这一现代化经济模式,主要借助数据信息和数字技术在城乡发展中的合理作用,优化城乡发展结构,为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政治理论
促进现代城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城乡融合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综合目标。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我国颁布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和现代城镇化协同推动城乡融合的新形势。基于整体层面,加强城乡融合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把资源运输至农村地区,并和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努力,及时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的实际问题,使城乡融合发展始终走在正确道路上。加强对城乡融合式发展的顶层设计,学习借鉴各个历史时期所推行的战略机制、政策体系、发展决策,充分展现城乡融合式发展的战略优势。从宏观制度角度入手,制定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制度,推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制度措施,也对乡村数字化发展指明正确的目标、措施,使数字化乡村建设走向正确方向。基于实践层面,基层政策实施效能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相关部门不但要做好融合政策制定和推广工作,还要打造有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高效环境,把实际政策实施目标与城乡融合综合目标相互融合,明确城乡融合统一的战略目标。
(二)经济理论
数字经济可刺激城乡产业链发展,消除不良因素,实现数字经济和城乡融合的相互连接,为城乡产业融合奠定良好基础。城乡产业链可利用数字化经济,实现资源重组、集中融合、价值链扩展,还可借助数字化系统这一载体,实现与全国各大市场的相互连接,促进业务融合、信息共用、资源共享。更为关键的是,数字经济将原本独立性显著的产业与部门重构,形成新颖的分工方式,改进产品特色和价值发挥过程,并将城镇与乡村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互联合起来,加快城镇与乡村之间各个产业的转型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更新原有的技术生产方式。例如,在数字经济大环境下,根据传统农业生产环节中的种植模块、生长模块,与采购、研发、加工等操作相互融合,能够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加速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速度,培养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对象。
除此之外,数字化经济因自身的信息化特性、智能化特性相对显著,能够打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产业界限,促进传统产业边界的扩展,将城镇与乡村产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两张皮”、交叉互联不足等问题及时解决,增强二者之间的利益管理,加快城乡产业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形成城乡之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数据共享路径,创建适用于城乡建设的“链与网”联接制度,以便实现城乡之间产业网络的相互嵌入。数字经济属于新型经济方式,借助数字分析、产品展示、支付结算、仓储运输等多项服务,打造综合型经营方式,支持专业人才孵化、物流仓储、电商直播、产品展示,形成可以实现不同类型产品销售的综合型平台。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固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营销方式,还将乡村区域的发展界限消除,形成多元化的共同生长新情境,使社会经济水平稳步增长。利用多元种类的线上交易平台,能够使交易主体提供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另外,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使城乡融合式发展获得良好的支撑,各种类型的产业能够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形成自由配置及安全交易的市场,将城镇与乡村的产业要素在时间、空间层面的交叉范围持续扩大,积极推动各个产业主体的相互融合。
三、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数字基础,打造城乡网络一体化
基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政策制度,数字经济和城乡融合的趋势不可抵挡。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建设的前提条件,不仅需要完善数字设施,还需要电力系统数字化、物流系统数字化、交通系统数字化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数字化经济自身的能动作用。
在有关数字乡村工作开展中,对城镇与乡村地区的数字化设施给予高度关注。通过结合制度与市场发展形势,利用各个制度对数字化建设的导向作用,为数字城乡融合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通过制定可行的市场发展机制,借助多元投资手段,让城镇与乡村产业筹资方式更加多样化。政府部门可从产业规划升级入手,积极响应“放管服”改革号召,推行税收优惠制度,使数字化设施建设获得民间资本的支持。同时,政府部门可对现代数字设施中实现空间扩展,支持与引导金融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加大PPP项目的融资推广力度;改善数字化基础设施项目的复杂审核过程,将阻碍市场主体踊跃参与数字设施建设的准入要求取消。除此之外,筹划农村区域数字化设施,要秉持“一站多用、多站融合”的基本观念,形成综合立体式数字体系,并具有安全操控、云网融合、快速响应的基本功能,促进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向乡村地区的应用推广进程。通过融合乡村公共数据,可加快农村数字设施建设进程,实现农村地区各种互联网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城乡数字设施均衡发展,展现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势作用。
现代设施有良好的融合能力,也因此成为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石。注重老设施建设与新设施建设的协同发展,让新旧设施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数字城乡融合式发展的关键是优化传统基础设施,运用人工智能技术、5G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设施,支持乡村地区设施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增强传统设施的边际回报率。例如,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农业生产建设之中,借助数字化技术,推进农村地区电网数字化升级转型,帮助企业全面掌握乡村地区用电负荷、供电需求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能源支持。又例如,打造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服务网络,将社保服务业务归入数字化管理系统之中。
(二)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打造发展新形态
消除阻碍城乡要素互动体系壁垒,也是数字化经济联动城乡融合式发展的具体表现。将城乡基本要素相互连通的限制因素予以消除,不但能促进生产要素和农村建设的相互融合,还能加快城乡融合式发展的转型进程。通过明确集体型经济建设用地标准,创建现代化产业机制,使其结合城乡融合式发展需求,打造城乡利益相互连接的新体系,更新城乡融合式发展模式,给乡村地区的居民带来可观的利益收入。改变原有的户籍制度,打破地域界限、身份界限、行业界限,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政策,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完美相融。建立健全的城乡融资体系,通过数字化金融手段,使农村金融制度持续更新,能够提高数字化金融服务质量、城乡融合式服务的有效性,让城乡产业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开放金融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优势作用。
现如今,产业融合式发展展现出了其特有的优势,也因此成为加快城乡经济发展进程的力量源泉。根据现代产业发展过程、市场建设基本要求,对数据要素、数字化技术促进城乡融合式发展的能动作用加以重视,借助数字化手段,形成产业融合的多种路径,也使城乡产业链更加完整,形成城镇与乡村产业的“链与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例如,借助数字化手段,注重农业生产融合式创新、农业文化融合式创新,以便运用精细化生产模式、智能化管理模式,打造智慧农业、数字化农业,使农业产业链条持续延伸。除此之外,促进城市消费数字化系统与乡村系统相互连接,以便使工业数字化系统刺激农产品加工产业,利用城市综合型电商平台,对城乡产业链条的发展方向予以把控,积极推进上游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中游注重智能化建设,下游带动物流行业、普惠金融行业协调发展,形成闭环式城乡产业生态圈。
(三)制定治理制度,促进城乡均质化发展
形成大局观视野,凸显政策践行的系统性、协同性,形成城乡治理合力。基于城乡融合大局观层面,积极践行各项政策措施,对各项政策措施予以全面分析,了解其对城市发展、县城发展、乡村发展带来的影响,跨越政策实施界限,实现现代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策略的有机互融。通过推行数字化经济惠民机制,探索乡村筹划智能化建设、乡村数字化管理转变的新模式。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数字化经济探索经验、政策措施等内容,积极推广到乡村区域,将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作用的数字化产业融合路径打通。除此之外,改进数字化经济的财税标准,促进政策导向作用的充分发挥。借助数字化资产抵押等方式,为乡村地区筹集更多的数字化资金,推行数字化经济建设财税制度,将多元化的资本转移至乡村区域,促进乡村数字化发展。为保证乡村区域数字化转型有序进行,还要注重数字所有权归属的设定,秉持着动态发展的态度,处理好企业个体之间的数据隐私权限,优化不同类型的政府服务数据,为应对数据造假、数据滥用等行为,制定有助于城乡数据自由流动的制度势在必行。
立足城乡数字协同治理政策,促进数据要素和数字化系统的相互联动,实现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建设、数字资源共享共用的现象。基于此,研发数字化政府服务系统,将基层工作业务、市场管理业务、公共服务业务等内容相互融合,以便形成符合城乡转型发展的新型模式,确保乡村数字化发展连同城市智能化,让城乡异型管理方式发展成一体化同型管理新模式。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建设,秉持着“数字化+政务服务”的新理念,通过数字化云端管理平台,使农村区域的一站式管理服务工作质量稳步升高,控制公共服务的成本支出,打造乡村与城镇地区的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融合作为带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路径,而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则使城乡融合迎来发展良机。数字经济在改善城乡资源分配、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起到显著作用,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形成城乡网络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形态;制定健全的城乡异型治理制度,促进城乡均质化发展等路径,使城乡融合目标快速实现。
(文 / 朱晓昕)
(作者简介:朱晓昕,菏泽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与社会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兴艳,任保平.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J].南海学刊,2024,10(4):124-136.
[2]邵莹莹,花俊国,李冰冰.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赋能效应与机制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4,45(3):477-487.
[3]王伟.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5(7):89-101.
[4]姚毓春,张嘉实,赵思桐.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机理[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4):87-88.
[5]赵华平,袁方玉,孟宏玮.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研究[J].城市问题,2023(12):16-28.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10149.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