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会计向 管理会计转型研究
2025
04-09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会计向 管理会计转型研究

摘 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推动着信息化技术的迭代,越来越多的大型集团公司选择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模式。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模式为财务工作从会计核算向价值创造转型奠定了基础。财务转型属于财务工作的重大变革,因此难免遇到各种困难。本文以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财务转型为背景,分析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优势,以及财务转型可能面临的困难,提出切实的解决建议,为集团公司完成财务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共享;管理会计;财务转型;信息化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集团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型集团公司选择了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模式。财务共享中心能够实现跨地区的集团公司在同一中心集中核算和管理,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有利于集团公司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下来的人员能够参与到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去,帮助集团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财务工作的作用,实现财务从基础核算向价值创造的转变。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服务范围不同

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集团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包含投资人、债权人、金融机构、行政机构等,而管理会计是为集团公司的战略制定、经营方案确定提供参考,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集团公司内部管理人员。

(二)工作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是对已完成的资金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依据是会计准则或统一的会计制度,反映的是集团公司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侧重于对已有的经济事项进行反映。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是预测、规划和控制,侧重于根据集团公司管理需求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为集团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和经营策略优化服务。

(三)工作目标不同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帮助报表使用者了解集团公司现时的经营状况。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改善经营管理状况,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支撑。

三、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管理会计的意义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基础的财务核算工作集中到共享中心,中心平台上存储大量的财务信息,中心聚集大量高素质会计人才,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提供了条件。

(一)财务共享中心与管理会计的实施能够相互促进

财务共享中心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规范业务流程实现深度的业财融合,帮助集团公司总部及时掌握集团公司内成员企业的基本信息和传达集团公司总部的管理要求,进而实现集团公司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财务共享中心运行后将形成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反映集团公司当下的经营状况。管理会计的目标是运用财务手段,从繁杂的数据中提取集团公司管理所需的各项信息,提升集团公司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为管理层的各项决策提供支撑。管理会计和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二者的工作也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二)信息化的发展为管理会计的实施奠定基础

管理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需要的数据更全面、更繁杂,需要深入集团公司业务层面了解具体的业务信息,也需要及时掌握集团公司外部环境,大量的数据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因此对信息化的要求更高。财务共享中心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搭建统一的平台,囊括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将收集到的数据统一汇总到平台上,丰富的数据资源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基础。同时,因为系统内的数据是实时的,也为实现财务实时监督提供了条件。

(三)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集团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

财务共享工作由集团公司总部统一开展,集团公司内部资源可以由总部统一配置,相较于各子公司各自为政更强调集团公司的总体效益。财务共享中心负担的是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工作,因此责任也更加重大,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会更高。财务数据成为集团公司总部掌握各分、子公司信息的重要来源。为集团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也成为共享中心工作的重点,传统的财务会计不能满足集团公司的要求,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迫在眉睫。

(四)管理会计的开展有利于打破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壁垒

集团公司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财务部门为管理层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深入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的提供需要财务人员了解管理和业务知识,这就意味着财务人员需要深入业务部门,学习业务知识,了解业务流程,参与管理工作,了解管理需要。财务共享模式下,大量财务人员从事务性的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机会参与到一线业务工作中去,在了解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运用预算、内控、分析等方法,帮助集团公司制定更有前瞻性、更符合市场需要的战略目标,避免由于业财壁垒导致财务目标脱离业务实际或业务部门不理解财务目标的情况。

四、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存在的困难

(一)集团公司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会计难以开展

在传统财务模式中,财务人员通常从事基础的财务核算工作,负责真实地反映集团公司过去的生产经营状况,不会过多地参与实际的生产经营,从表面看难以给集团公司增值做出贡献。而集团公司的目标是实现集团公司的增值、经营状况的提升。财务的存在对实现集团公司目标的作用不够明显,因此集团公司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实现财务转型需要集团公司整体配合,需要大量的物资、人力投入,管理者通常认为在财务工作上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因此只愿投入维持基础财务工作的资源。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精细化的财务工作提供集团公司管理所需的各项信息,为集团公司各项经济业务更好地开展提供条件,帮助集团公司整体提高经营效益,降低经营成本,这些管理活动本身是能够给集团公司带来增值的。将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资金监管、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综合分析等方式参与到管理中来,帮助完善集团公司的经营流程和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二)业务和财务工作存在壁垒,管理会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会计工作更多关注集团公司整体层面效益,需要站在集团公司整体的层面进行分析和管理,而业务工作更多关注单个业务层面,关注单项业绩的好坏和业务部门自身的利益,不同的视角就会带来不同的目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仅关注财务信息,其本身对业务流程不关心,在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时候难以全面反映集团公司的整体状况和业务活动存在的问题。业务部门对财务工作不理解,不了解财务工作的意义,也不知道如何配合财务工作。

(三)管理会计工作难度大,缺乏能够胜任管理会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因为没有一套适用所有集团公司的管理会计体系,所以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更多地依赖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管理会计工作不仅需要工作人员掌握财会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管理、业务和信息化相关知识,目前的财务人员大部分还是单纯从事核算和财务审核方面的工作,没有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意识和学习业务、信息、管理相关知识的自觉。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缺少能够胜任管理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将会导致会计配合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分析报告不能全面提供集团公司管理需要的信息。

(四)管理会计数据质量要求高,现有信息化程度难以满足管理会计工作开展条件

管理会计对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高,大数据、互联网的新兴给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化的建设能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撑。目前,许多集团公司会计信息化的水平能满足核算要求,但未能按照管理会计的需求建设本单位的信息系统,现有系统不能充分整合财务数据。而管理会计需要对庞杂的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后去伪存真,确保使用的数据真实可靠,但目前的系统在获取和深挖数据方面效果大多不够理想,缺少高水平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平台,因此获取的数据难以充分反映集团公司实时的发展状况。

五、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作用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管理会计工作开展方式

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配合,需要集团公司整体转变原有观念,意识到财务也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成为价值的创造者。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明确管理会计工作在集团公司中的定位不仅是过去经济事项的核算者,更是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的监督者,集团公司战略实现的合作者。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工作的优势能够帮助集团公司发现在生产经营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升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观念转变可以通过集团公司内宣传和培训工作实现,重点是让其他部门参与财务培训,使其理解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如何配合管理会计工作。同时,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也应当深入到一线和管理事项中去,主动配合他们的工作,献计献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管理层和业务人员更理解管理会计工作。

(二)优化工作流程,适应管理会计工作模式

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需要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等的配合,在集团公司做出决策前需要会计人员先分析集团公司内外部环境,把握集团公司外部环境变化和集团公司内部资源。决策实施后需要会计人员对决策实施的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决策是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需要调整。

财务的工作流程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应当充分渗透到业务和决策层面。在决策前,需要会计人员充分分析市场情况,掌握市场规律,分析集团公司现有和未来的资源的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建议。战略、方案制定后,通过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方式,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及时向管理层反馈,保证方案有效执行,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三)提升业务能力,为管理会计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管理会计工作需要人来执行,这就要求从事管理会计要有胜任工作的能力,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充实知识,扩展视野。在管理会计模式下,会计人员除要掌握各类财务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管理知识、业务知识、信息化知识等,发挥财务工作在各领域的作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集团公司应当对员工开展培训,特别是新技术、新政策的培训,保证员工能够按照最新的要求开展工作。管理会计应当主动学习,转变观念,从集团公司整体出发,分析集团公司需要会计工作配合的地方,树立战略思维的模式,转变传统财务的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胜任水平,将业务和管理知识学习纳入自身职业规划,适应管理会计工作要求。

(四)加强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质量

为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要建立适应集团公司整体发展需求的信息化平台,不仅考虑到当下需要,更要考虑到后续扩展升级,因此需要加大在信息工程中的投入。不少集团公司选择财务共享中心这一模式,在财务共享中心搭建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到便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打破信息壁垒,确保财务和业务系统的数据互通。
管理会计使用的数据来源广泛,不同来源的数据因口径、标准等不同,通常难以直接使用,会降低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不利于工作开展。因此,集团公司在系统设计时就应当统一数据标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帮助更好地收集数据,使管理会计能够更有效率地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

六、结束语

财务共享中心的推广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给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握时代发展的需要,迅速完成财务工作的转型升级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需要财务人员和集团公司的共同努力,成功的转型对增强财务人员的个人能力和提升集团公司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文 / 杨创团)

(作者简介:杨创团,云南能投财务服务有限公司,会计师,税务师,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朱明镜,许甲强,付于,等.“互联网+”下管理会计信息化与财务共享服务研究[J].经济师,2019(05):81-83.

[2]喻湘晖.浅谈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财务转型[J].财会学习,2020(17):61-63.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