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摘 要:制药行业因研发成本高、销售渠道复杂、受政策法规影响大等行业特性,致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风险。本文以财务报表数据为切入点,选取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案例,对财务报表审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展开探讨。
关键词:财务报表;审计风险;风险识别
一、引言
随着医疗水平提升,制药行业迅猛发展,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市场竞争激烈。该行业研发成本高、政策法规敏感度高、销售情况复杂、经营状况不稳定,易出现财务报表造假风险。本文以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财务报表审计风险,结合风险管理理念剖析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的成因,总结适用于国内制药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应对及识别的建议。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主要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及检查风险构成。其中,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却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却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本文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统一归纳为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一同归纳为同济堂的财务报表审计风险。
(二)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因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同时双方存在信息壁垒和利益矛盾,进而衍生出代理成本,影响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有学者指出,企业若能借助内部控制平衡二者关系,把代理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就能减少矛盾,提高效率,达成利益最大化。
信息不对称理论由乔治·阿克罗夫、迈克尔·斯彭斯及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理论表明,市场经济活动中,个体掌握信息有差异,信息掌握充分且善用者占优势,反之则处于劣势。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所有者和经营者为维护自身利益隐藏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等,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产生影响。
三、案例介绍
(一)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啤酒和果蔬制品。2016年,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筹备上市,借助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资产并购重组,主营业务范围涵盖保健品销售、医疗器械销售、医药投资等,其核心经营模式是依靠自身物流配送体系,将从上游企业购入的药品销售给下游的医院、零售药店等客户群体。
(二)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违规过程及事项(见图1)

(三)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
1.重大错报风险。(1)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自2016年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借壳上市以来,湖北同济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同济堂控股)作为第一大股东,掌握实际控制权,五年来在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湖北同济堂的持股比例却不断增加(见表1)。由此可见,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家族文化色彩浓厚,大股东及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其内部控制制度很可能无法有效实施,存在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缺失。其独立董事比例仅达法律最低标准,三名独立董事中有两名超65岁,精力有限,难以全面把控重要决策。2019年公司拟2.7亿元并购四川贝尔康医药60%股权,贝尔康偿债能力差、现金流多年为负,且该并购属关联交易,遭证监会问询和股东大会高比例否决,可独立董事未提异议,可见履职存疑。另外,审计委员会董事与独立董事人数相等,不符“独立董事占多数”原则,监督难落实。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问题频出,极大削弱内控有效性,形成财报重大错报风险。2019—2020年,公司连续两年被出具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多方面内控缺陷直接导致财报重大错报风险。
(2)盈利能力异常点。根据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16—2020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可知,2016—2020年净利润整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更是降至-23.34亿元。2019—2020年度虚增利润金额对净利润进行调整后,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的净利润为负值(见表2)。公司营业收入自2019年起大幅下降,逐步陷入亏损经营状态,这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低下,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同时,公司的总资产净利润率也从2019年起迅速下滑,2020年降至-29.67%,资产回报能力极差。
债偿能力可分为短期债长能力和长期债偿能力。从短期债偿能力来看,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17年起流动比率不断降低,到2020年已经跌至1.57,低于制造行业的流动比率临界值2(见表3)。自2018年起,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货币资金数远小于其短期借款金额,货币资金不足以偿还刚性还款额,企业的现金流十分紧张,短期债偿能力弱。从长期债偿能力来看,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自2017年起连续升高,但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其资本结构很可能并不合理,缺乏资金的流动性。
(3)经营能力异常点。根据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历年资产负债表披露的数据可知,2016—2018年,其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均在10%左右,2019年这一比例突增至14%,2020年又骤降至3%(见表4)。存货大幅度增长,可能是由于销量不佳导致存货积压,也可能是因为市场需求过旺,企业大量备货。然而,在此期间公司主营业务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且对于存货又骤然下降的情况,也未给出十分令人信服的解释。与此同时,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而同一时期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水平都较为稳定,这表明其存货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存在审计风险。
现金流是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然而,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2020年期间,现金流存在严重问题(见表5)。自公司上市以来,尽管销售规模有所扩张,但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由正转负,这表明企业在主营业务层面的现金流入已小于现金支出。与此同时,公司的货币资金净额从2018年开始急剧下降。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公司开展了多次融资活动,短期借款从2017年的2.88亿元猛增至2018年的5.88亿元。但随之而来的是,财务费用大幅增加,从2016年的0.17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0.92亿元,公司的现金流量净额已无法覆盖利息支出。
(4)舞弊风险。2016年新疆同济堂借壳新疆啤酒花上市,签下对赌协议,承诺2016—2018年医药板块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6亿元、5.29亿元、5.61亿元,否则补偿。结果这三年扣非净利润为4.76亿元、5.32亿元、5.64亿元,精准达标。但自2019年起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此异常很可能存在舞弊风险。
2.检查风险。(1)未有效执行审计程序。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伪造、变造银行回单虚增收入。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年报时,未发现大量伪造的银行回单。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公司与银行串通欺骗审计人员,但这种可能性较低;另一方面,更可能是审计人员未规范执行函证程序,在函证时未保持独立性,如让公司财务收发询证函,导致函证出现纰漏。(2)未保持职业怀疑和谨慎性。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2018年连续三年财务造假,虚增超200亿元营业收入,还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信息,未如实披露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情况。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此却毫无察觉,连续三年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直至证监会立案调查,才对2019年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这三年公司扣非净利润恰好完成对赌协议,2019年净利润骤降,注册会计师却未查出造假,可见审计人员未保持职业怀疑,未勤勉尽责。
四、制药行业上市公司财报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及股权结构。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权集中于一家,因家族企业特性,家族成员掌控实际控制权,监事会和独立董事难以制约。注册会计师年度审计时,应着重对其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进行合理性评价,观察是否存在股权集中问题。
关注财务报表盈利、偿债与营运相关指标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需关注企业收入水平,交叉复核销售合同、发票、存货单等原始凭证及会计账簿,确认关联交易真实性。同时,对流动资产持续走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规模差距缩小保持警惕,因为低资产负债率可能掩盖隐藏负债或夸大资产价值。此外,还要关注企业营运状况,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经营现金流净额骤降甚至为负,都预示着企业存在问题。
完善并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企业财务舞弊隐蔽精细,难以察觉。审计人员应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核心,严格制定并执行审计程序。针对制药行业,要结合同行财报数据与经营情况,在特定环节提高警惕,对重要或高风险项目实施质量控制复核。
加强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及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应严格保证形式与实质独立。审计时不能因连续审计而掉以轻心,需结合外部环境和行业情况,综合分析上市公司,针对高风险点和异常信息,获取证据,设计严谨分析程序。
五、结束语
不同类型企业特点、面临问题和环境各异,新疆同济堂案例为注册会计师识别应对财报审计风险提供参考。注册会计师应关注企业内控和股权结构、财报相关指标风险,完善执行审计程序,加强独立性和专业能力,降低审计风险。
(文 / 李嘉祺)
(作者简介:李嘉祺,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政府审计)
参考文献
[1]丁锦希,田然,陈烨,等.“两票制”政策下我国药品配送模式研究——以福建、陕西为例[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10(06):1-5.
[2]陈国樑.基于医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分析[J].财会学习,2017(23):98-99.
[3]谷国林.医药商业企业“两金”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2020(12):66-67.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10179.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