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提升成本管控能力、优化资源分配以及强化风险防控已成为当务之急。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力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了当前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旨在助力电力企业提升整体管理能力,推动其实现发展目标。
关键词: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对策
一、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为全员参与、全过程和全方位管理。这要求企业立足实际运营状况,科学分配和调度各项资源,同时密切监控资源、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实际业务绩效,确保资源得以有效利用,推动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稳步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电力企业普遍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减少成本开支,已成为电力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电力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电力企业监控和考核经营状况
全面预算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管理工作,其核心在于构建一套与电力企业特定业务紧密相关的预算监督控制系统,对电力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动态化的全程跟踪,有针对性地搜集并反馈预算实施的实时状态。这便于电力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各部门预算执行的详细情况,从而有效遏制资源的无效使用,提升管理效率。同时,电力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通过严格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一旦发现执行情况偏离预期,能够迅速识别并调整预算管理方案,进而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有助于优化电力企业的资源配置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各个环节相互依存。因此,电力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需确保各部门无缝衔接,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预算管理体系。鉴于电力企业资源的有限性,预算规划尤为重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设定总体目标时,必须充分考量企业现有资源,并实施精细管理,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最大化提升经营效益。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管理者需将各部门的业务活动详细融入预算规划,有效调度和整合各部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项资源的使用价值。
(三)有助于电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它通过精细规划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并结合企业实际资源,将这些目标细化并分配给各部门和岗位,有效整合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关键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企业经营目标的高效达成。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电力企业通过实施严谨的预算管理制度,实现了对业务运营全链条的实时监控,有效管理资源分配,监控各部门绩效达成情况。即时识别和调整潜在问题的机制,有助于电力企业规范运营流程,降低不确定性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稳步推进和逐步实现。
三、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当前,部分电力企业对预算管理存在一定误解,实施过程中往往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导致制定的预算管理方案脱离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其一,电力企业对预算管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在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部分电力企业未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将预算管理工作局限于财务部门内部,缺乏跨部门的协同与整合,制约了预算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整体效能的提升。其二,电力企业制定预算管理方案和具体指标时,未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未能将战略目标细化到预算指标中,导致预算方案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脱节,进而致使预算执行严重偏离战略目标。
(二)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
部分电力企业目前仍采用传统落后的预算编制方法,未全面搜集和深入剖析预算数据,预算编制弹性不足,导致所编制的预算计划脱离实际,不够科学合理,无法真正发挥指导和控制企业运营的功能。
首先,预算编制方法落后。一些电力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仍使用增量预算法,这种方法假定企业的各项业务收入和支出能够适应并支持设定的预算增长或缩减目标,侧重于企业短期经营发展,缺乏对电力企业整体战略的长远考量,使预算计划和预算管理工作缺乏长远性。尤其是在当前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变化迅速,竞争激烈,一些电力企业普遍依赖的增量预算法忽视了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政策信息,导致电力企业的预算计划和管理方案无法准确反映企业实际需求,难以作为有效的经营管理工具,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风险。其次,预算编制弹性不足。部分电力企业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过于注重最终目标,却忽视了预算执行环节的动态监控和调整,无法对日常运营工作进行实时动态调整,使预算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进而引发资源的无效分配和浪费。而且,一些电力企业的预算规划通常以年度为周期,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未能充分考虑电力市场动态的调研与精准预测,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难以满足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
(三)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信息化时代,大部分电力企业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然而,一些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获取全面丰富的预算管理数据,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首先,在编制预算时,部分电力企业获取数据主要依赖财务管控系统,而该系统往往与企业其他系统孤立运作,仅在财务部门内部使用,未能实现跨部门的数据整合与交流。这种局限性不仅显著降低了预算编制的效率,还可能导致预算数据的准确性不高,不利于电力企业的业务运营决策。其次,部分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未能实现有效融合对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常常面临数据来源不完整和不全面的问题。同时,由于信息系统未有效融合,电力企业的预算数据不够准确,阻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全面预算管理认知
首先,电力企业需强化全员的预算管理认知,将预算管理相关理念和工作深度融入企业文化,倡导并鼓励全体员工参与预算管理工作,明确每个员工在预算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确保电力企业的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其次,明确和设定战略预算管理目标。电力企业需深入剖析自身战略愿景和目标,据此精细分解预算管理目标,确保战略实施与资源分配有效协同。同时,由于各部门战略定位不同,在设定预算时要有针对性,细化到各个部门和岗位层面,增强员工对预算目标的理解和接受度,激发员工主动追求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积极性。最后,强化和完善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面对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严峻挑战,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精细规划预算管理流程,有效遏制资源的无效损耗,降低运营成本和潜在市场风险。
(二)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电力企业制定预算策略时,需审慎考量市场变化与政策调整,采用多元化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部门协作,以确保预算编制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满足市场改革和竞争需求,推动企业稳健发展。在编制预算计划和方案时,要依据不同业务特性灵活选择编制方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业务量稳定时,可采用静态预算法;业务量波动大,则采用零基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结合方式不受前期业务量变动干扰,依据实际收支精准评估并动态调整预算规划,大幅提升预算计划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适应性。预算编制过程中,应适度预留灵活的预算额度空间。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当下,市场波动频繁,业务量不确定性高。预留缓冲空间,既能减轻预算管理人员应对突发状况的压力,又能增强预算策略的适应性,提升预算执行的机动性与响应速度。此外,电力企业还需强化各部门间的高效沟通与紧密协作。预算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的业务运营、资金流动及全面管理,不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为提高效率、减少失误,必须加强部门协同,使预算制定与企业全方位业务流程紧密融合,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电力企业需要加大对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实质性投入,以信息技术为引擎,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同时强化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提升预算管理的执行效率和决策精度,确保企业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首先,电力企业需构建一个高效的信息整合与共享平台。将各业务系统的数据整合并接入此平台,实现跨部门的信息流畅交互,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实时且详尽的数据支持,显著提升预算管理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增强企业运营效率。其次,电力企业还需加强业务财务一体化建设,深度集成和融合业务与财务信息系统,使该系统能够设计并实施项目、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多元化的预算管理体系,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实现对电力资源的高效、协同管理和精准分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最后,电力企业还需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和运维设施的构建与提升。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务必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潜在威胁,强化预算管理的防护体系和系统运行维护,构建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外部环境风险进行深入而精确的剖析和预判,精准定位风险源,迅速实施应对策略,有效抵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确保企业稳健运营。
(四)完善预算管理考核激励制度
电力企业需要设立明确的奖惩机制,提升员工对预算管理的投入热情和创新精神,充分挖掘预算管理的潜力和效能。首先,电力企业需构建一套严谨科学的预算考核制度。依据企业业务实际需求和发展战略,构建一套全面且科学的预算考评制度,涵盖财务和非财务双重维度的绩效指标,并将此体系作为核心内容纳入日常经营考核中,增强预算评估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其次,电力企业还需构建与绩效紧密相连的预算激励机制,通过奖惩并举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物质奖励(如工资和奖金)与精神激励(如表彰、关注及发展机会)相融合。这种综合性策略不仅能提升员工的经济回报,更能通过鼓舞士气和提供成长空间,充分挖掘和激发他们投身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强化预算管理认知、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计划、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监控、灵活调整预算策略、提升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实施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等措施,有效提升资源分配效率,控制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在未来经营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还需持续探索创新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及其实施策略,提高预算管理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文 / 徐昌元)
(作者简介:徐昌元,甘肃电投河西水电开发公司,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预算管理、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望笑,李倩.电力市场化背景下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4,31(04):165-167.
[2]钱丹.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电力行业中的价值[J].财经界,2024(08):21-23.
[3]葛琳娜.“三位一体”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践——以J电力集团为例[J].山西财税,2024(02):46-49.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10187.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