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国民经济譬作肌体,那么,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物流就是筋脉之一。非但如此,这个筋脉还颇不简单——兼具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双重特征,有效衔接生产与消费,使得物流业在诸多领域和环节“一肩挑两头”,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和带动引领作用。
对近些年特别是今年初以来的中国经济,有观点形容为“气色好、颜值高”,此喻堪称恰切。肌体“血脉融通、气色从容”,筋脉岂能“虚淤肿滞”?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物流降成本作为重要一环,带来的“乘数效应”十分明显:一方面,物流降成本有效减轻了实体经济负担,激发了实体经济活力;另一方面,物流降成本也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使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有关各方通力协作下,物流降成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阶段性成绩。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较2012年下降3.4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又进一步降至14.5%。物流成本持续下降,映射出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改善,并为进一步降成本、调结构夯实了基础。
物流降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各扬所长、密切协作、同向发力,是持续取得进展的重要保障。这里,我们不妨以发展改革部门为例,做些典型经验分析。
立足高点站位,注重综合施治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高点上的分量减去一两,往往抵得上一斤甚至更多,效果分外明显。要想肌体健、筋脉活,“就身体论身体”,恐怕只能事倍功半。若是跳出物流看物流、立足顶层统物流、综合施策降成本,并善于跨领域借鉴“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智慧,物流降成本的综合效应便会释放得更充分、更明显、更持久。
我们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调控部门和物流工作牵头单位,在“规划引领”和“打组合拳”两个方面的履职尽责尤为突出:
前者,体现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方面,研究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将“着力降低物流成本”作为发展重点之一,并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与此同时,也通过研究出台《“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和举措,着力加强对物流创新发展的战略引领和政策支撑。
后者,体现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方面,全力推动降成本系列举措出台实施。据不完全统计,为破解物流“成本高、效率低”这个突出问题,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降税清费力度等方面,这两年已出台约70项具体措施,而且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
发展改革部门的探索努力,体现了高点站位和落地落实的有机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发展趋势和政策调适的有机统一,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的有机统一,综合问诊和标本兼治的有机统一。
开展试点示范,破除障碍羁绊
我们注意到,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方面,有效组织开展了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示范物流园区、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等工作,鼓励支持地方政府和骨干企业因地制宜、改革创新,这有效激发了物流领域创新活力,有力支持了物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进一步破除了物流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最好方式,就是继续拿出改革创新的实际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物流降成本领域的试点示范,既是赓续改革开放40年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优秀传统,也是新时代“善谋划、甘尽责、勇担当”的生动实践,更是“总结好做法、推广好经验”的培土播绿。这些可贵的探索实践,必将戴着闪亮鲜活的时代标签,跻身“改革开放经验库”。
聚焦痛点难点,提升“政策体验”
互联网业界有句话,“得用户体验者得天下”。此言虽不绝对,但细品起来确有道理。坦率地讲,此前物流业之所以“成本高、效率低”“筋脉不畅、气血不活”,重要原因就在于难点多、痛点疼、感受差。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难之所在,政之所向;痛之所存,措之所发。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方面,针对行业普遍关注、企业反映集中、长期淤积未治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协调出台了一大批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满意度的政策措施,物流降成本工作也因此成为“重实情、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的典型代表之一。
从货运车辆“两检合并”,到“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全国联网”,从“推动公路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到“完善交通运输业个体纳税人异地代开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既着眼行业治理,也优化企业感受,既主动立足供给侧,也协同完善需求侧,既为物流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又发掘物流降成本的深层次潜力,既通盘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又着力提升社会物流的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
这意味着,物流降成本工作,已经并且还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宏阔坐标中书写浓墨重彩,进而示范带动其他更多行业、领域和环节,有力有效降成本,真正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蓄力行远。(文/宋时飞)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1632.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