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要求,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经成为打造展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彰显文化自信的地标性工程、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系统工程。江苏省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盐河历史悠久,不仅运盐输粮、引水灌溉、排涝泄洪,而且是构成运河文化体系的重要元素,拓展了运河的联系空间,增添了运河历史文化的厚重,使运河与海洋相系、运河文化带与“一带一路”直接相联。因此,要注意盐河在运河文化带多线空间表达中的文化特质。连云港是运河连接海洋的便捷口岸,是海洋文化与运河文化的交汇点,是当代海河联运的新起点。准确确定、科学描述连云港在运河文化中的定位,对于江苏以大运河为核心,以运河遗产资源为支撑,以运河沿线城镇、湖泊、重要支河为节点,在运河全线率先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带具有重要意义,对从国家高度认识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江苏是大运河的起源地,是我国大运河河道路线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其中,盐河作为运河支道、连云港作为盐河东端起点,将江苏的海洋文化与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有机串联起来,也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构成江苏运河文化体系“兼收并蓄、包容多样”的文化特质和区域特色,其功能与定位不可忽视。
一、盐河是构成运河文化体系的重要元素
(一)盐河是运河重要的地理元素
盐河是构成运河文化体系的重要地理元素。江苏的运河文化江南、江北各具特色,其中江北的扬、徐、淮、宿、泰、南、连莫不与运河有关。扬、徐、淮、宿本身就是运河江苏段的主体,如淮安,“夫差开邗沟,淮安末口是北端;隋炀帝开大运河,淮安是通济渠东端;元代开京杭大运河,淮安清口位于黄河、淮河和运河交汇处,是天下要冲;明清两代,淮安是漕运总督驻地,管理漕运,保障京师供应,淮安在运河史上的地位无地可代。”①宿迁则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②而泰州、南通、连云港主要是通过盐河连接运河,盐河虽然是大运河的支流,是区域性的河流,但它在运河发展中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盐河,顾名思义主要是运盐的河流。早在秦汉时期,盐的运输工具开始用船载,淮南盐由邗沟运至扬州分销,称为运盐河。运盐河在泰州城之南北,上、下河各有一条。上河的运盐河即为老通扬运河,系由官方组织开挖的人工运河,有上官河、上官运盐河等多个别称;下河的一条运盐河“由赵公桥接杨公堤捍海堰至东边城一带入东台串场河”。③老通扬运河,就是西汉时吴王刘濞开凿的运盐河,西起扬州茱萸湾,经海陵仓(时属今泰州境),东至如皋蟠溪、白蒲,后逐步延伸至南通九圩港,全长191公里,④比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晚307年,但比隋炀帝开通通济渠早780多年,比元代京杭大运河贯通早1400多年。⑤
同期淮北盐区海州盐的外运通道大抵经游水运出。唐朝时修建了“官河”,“官河长一百三十里,阔八丈,盐课所经,官舫估舶,帆樯相望,故曰官河”。 ⑥官河的主体就是利用游水的自然河流,与涟河勾通,并凿深加宽而成的。这条航道由泗州涟水东三里的涟口入淮河,向北连海州、沂州(临沂)、密州(诸城)诸地,沟通了淮水、沂水、沭水和潍水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形成一条重要的盐运通道,古海州出产的淮盐可由此水运通道经大运河直送淮盐中心扬州,而分销于朝廷指定的销盐引地(销区)。
开掘官河的初始并非仅为古海州出产的淮盐外远,而是一条漕运通道,实际上是盐漕并行共用,因此古典均以“新漕渠”谓之。但随着古海州地域淮盐的发展,通过这条河上的货物渐次淮盐比重最大,至明代时定名为盐河。本文研究的盐河主要指的是“官河”的盐河。
(二)盐河拓展了运河的联系空间
游水曾是我国沿海地区历史上一条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是连接江苏东北、山东东南的一条重要河流。据文献记载,游水流向自南而北,为淮水下游分支出来的一条沿海河流,是淮河下游的一条支流,“淮水与淮浦县枝分,北为游水,游水之北经东海历利城县故城东,又北历朐山西,又左经琅琊计斤县故城之西,又东北经纪鄣故城南,东北入海。”⑦游水两岸城邑分布,人口密集,渔盐经济发达,特别是朐县发展为东南沿海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顺游水入海,北上沿海岸可上青、莱、登诸州,南下可达盐城、楚州、扬州。《资治通鉴》载,唐时淮盐即行销于东南半个中国,当时淮北盐的漕运主要经游水上达涟水,至仓坨再分转各地。以销售古海州淮盐为中心任务的泗州涟水,居于咽喉之地、商贸中心。唐永泰二年(766年),刘晏接任盐铁使,在漕运要道专设了涟水场场仓坨,以接收、转运淮北盐。
唐高宗咸亨五年(674年),泗州涟水有了新漕渠,与开挖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的大运河相通,可达于当时淮盐远销中心的扬州,这是最早的淮北盐南运水路。如前所述,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朝廷又修建新漕渠,即从泗州涟水县向北开凿了一条通达海州的漕河,后称官河。唐时的盐河联系了淮水、沂水、沭水和潍水,沭河有一分支从今东海县的山左口附近穿过桃林,辗转流入桑墟湖。船只由官河在新坝转入涟河、桑墟湖,溯沭河而上可达沂州(今山东省临沂县)、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官河的南端在涟水县境盐河以东的涟口通入淮河,由淮河入大运河而南达长江,西至安徽诸口岸。因此,官河的开凿沟通了古海州地区与山东、江南之间的联系,也大大拓展了运河的联系空间。
后来这条联系淮水、沂水、沭水和潍水的航道湮废了,但涟水、海州间的航道成为淮盐运输的水上主通道“盐河”的前身,这条通道从涟水支家河开始,经涟水入海州境,在大伊山以东向北至磨行口,从磨行口向西北沿海岸至新坝,在新坝与涟河交汇后,向北经海州西门接临洪河入海。海州西门也因此而名“通淮门”。官河的另一分支从磨行口向北至板浦附近入海。
盐河汇合贯通了海州几乎所有的河流:六塘河、灌河、新沂河、五图河、车轴河、古泊、善后河,可谓水运枢纽,也是联系江淮乃至全国水运网络间的咽喉。清代漕粮,初期至道光年间,还主要经过海州以东甲子河出新浦口入朐山河,再入运盐河运至淮安。
(三)盐河增添了运河历史文化的厚重
新漕渠从“官河”到“盐河”称谓的演变,反映出盐运在运输中所占份额的权重。盐河增添运河历史文化厚重的关键在盐,在于盐对人类文明发展、盐税对国家财政甚至国家稳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作用。
日本盐史专家宫崎市定对盐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作用做过这样的高度评价:“中国最古的文明,实兴起于河东盐池附近,我想夏、商、周三代的国度大体上都位于消费盐池的地区,毫无疑问,盐池就是三代文明的经济基础。”⑧古代海州地区是盐业重地,汉昭帝时桓宽的《盐铁论》中提到“朐鬯之盐”,而“朐鬯之盐”就是海州一带产的盐。盐与连云港的关系,栾丰实先生认为:“盐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资源,它的作用应该同铜相提并论,后来有人说为什么商人不断的东征,他东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控制海盐,这是从山西的池盐,后来转到东方的海盐,我觉得在连云港地区是很有发言权的。”⑨
盐税对国家财政的支撑,唐宝应元年,全国税利1200万缗,盐占了一半以上。其中江淮地区盐税利约75万缗,占全国盐税利的12%。顺宗时江淮盐税利上升至230万缗,占全国盐税利的32%。淮北盐产量占江淮盐总数的三分之一。
巨量的古海州淮盐,给朝廷提供了巨量的财富,官府必然会保证这条水路的畅通。如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春,淮北大旱,官河水位枯竭,古海州淮盐不能按量按时运输至扬州,朝廷命盐运使衙门征集民工疏浚官河。海州知州孙洙以“春耕大忙,疏浚官河贻误农时”为由,三次上奏要求停工,朝廷一一驳回,坚持疏浚,从而保证了海州淮盐运输的畅通无阻。唐玄宗、肃宗、代宗(712—779年)时,盐铁史刘晏设立十监四场,在涟水设场来管理古海州运销的淮盐,即是因为有了这条运盐水道。明代开启了明清淮盐鼎盛之期,明代古海州官府为保朝廷盐利之获,对官河倍加关注。永乐三年(1405年)五月,对境内官河淤塞河段进行疏浚,永乐十二年(1414年),疏浚古海州城南至淮安官河240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知州高瑶征民工18800人,挑浚大伊山至板浦官河及其互通之河景济河、中正和东辛等支河。清康熙二十六年(l687年),开挖了各盐场直通盐河的运盐河,古海州的板浦、临洪、莞渎3个盐场所产的淮盐,用木帆船由生场载出,经盐河运至现今灌南县新安镇,再运至西坝(今淮安市境)卸入盐栈,分运直销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立了中河厅管理盐河。盐河为古海州地区的第一航运水道。
二、盐河是连云港的一条母亲河
(一)城市因盐诞生
板浦。从唐垂拱四年(688年)开挖从涟水三里至山东密州经板浦的官河(漕河),板浦一跃而为水陆交通枢纽,成为周边淮盐产区的主要集散地。“板浦、惠泽、洛要三场岁鬻盐四十七万七千余石。”⑩当时板浦盐业生产已居淮北之冠。元朝初年,板浦盐场为两淮都转盐运使所辖,明洪武元年改设板浦盐场盐课司大使。板浦城墙、护河、市桥、八大名庙、四座花园及高大的北城门,是名闻遐迩的板浦胜迹。盐商大贾、行会老板、实业厂主在此投资经营。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板浦设立口岸监督,统收船舶货税,成为两淮包括盐渎(盐城)、西坎(淮安)在内的三大盐运码头之一。板浦既是海港,又是苏北三大盐运内港码头之一,同时开始修建城墙,营造城门,规划街市铺面。道光年间,商业市民占该镇总人口的85%以上,陶澍设府于板浦,专门管理漕运,板浦榷关每年征收的淮北盐税居海州地区之首,不仅左右海属经济形势,还直接支持了淮安、扬州的繁盛。民国二十年两淮盐运公司也由扬州迁驻板浦,板浦成为两淮盐业中心。板浦先后建有国清禅寺、拾骨寺、关帝庙、火星庙、天齐庙、龙王庙、文昌宫、天后宫、百子匪堂、善林庵、观音堂、崇庆院、陶公祠等寺庙二十多处。
新浦。清嘉庆以前,古海州临兴场所产淮盐全由海口运至洪河堰,通过板浦盐关,转入盐河外运。嘉庆三年(1798年)后,潮退陆进,航船运输渐受困阻,临兴场盐商出资改造河道,在卞家浦以北、海州城以东之处,挖河通海,盐商在此建了码头和包桓,向盐河中转淮盐。此处后被定名为“新浦口”,新挖的河定名为“新浦河”。由于地处南北要冲的特殊位置,运输兴旺,随着大浦港埠兴起和陇海铁路延筑,新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消费性商埠。围绕盐业发展需要,商业、服务业逐渐兴旺,这里很快成了容人栖息、谋生的场所及商贾牟利的宝地。又由于渔盐之利,前后河一带很快继板浦、卞浦兴起之后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新的集镇。民国元年新浦有了轮船公司,成为当时淮盐运销的要地。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河两岸粮行、货栈、商会、盐号、浴池、旅馆、茶肆、酒楼、舞台、戏园应运而生,计有13个行业,经营业主达400余家。新浦街朝墟暮市,熙熙攘攘,已成为海属地区商业、交通的中心,江苏东北部的繁盛之地,被民众称为“第二上海”。之后几十年,因盐而兴盛的新浦成了连云港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直是连云港城市发展的重点。
(二)港口因盐而发展
大浦港同样因盐业运输需要而发展起来。大浦位于蔷薇河的入海口临洪口南岸,东临中正、板浦两盐场,西与临洪盐场(今青口盐场)隔河相望。陆路与灌云、新沂、沭阳等苏北诸县沟通。水路沿临洪河往南,可经蔷薇河直达青伊湖;北接黄海,通达青岛、天津、大连、上海等沿海港口,渡海达朝鲜、日本。由于大浦坨的扩大,城镇面积由民国初年的0.75平方公里,拓展到2平方公里,大浦人口也急骤增加,除大批流动人口外,固定居民已达4000家之多。民国10年(1921年),大浦以胶海关名义自行开放,海关建于新浦东艞外,新浦成为大浦港的后方依托。大浦的繁荣又支撑了新浦的发展,并产生了很大的辐射作用,带动了灌河口盐场与港口业的兴盛。
(三)文化因盐而灿烂
以板浦为例。板浦不仅“鱼盐饶浦上,百室可能盈”,而且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人杰地灵。这里的秀山媚水曾孕育出李汝珍的《镜花缘》,也曾哺育出凌廷堪、刘淑曾、许乔林、许桂林等一批享誉海内的文士。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文学家阮元、思想家魏源、官宦文士陶澍、杨锡绂、管干贞等都曾到过板浦巡视或居住过。清乾隆年间,随着经济的发达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当地形成一批以乾嘉学派为代表的、以板浦为活动中心的文化作家群体。李汝珍创作的《镜花缘》,被列为中国十大明清小说之一;许乔林的《弇榆山房诗略》《弇榆山房笔谭》等,其弟许桂林的《春梦十三痕》《味无味斋文集》《许氏说音》等,乔绍傅的《书泉纪梦》等,均流传至今,影响一方。近代教育家江问渔以及电讯专家、原联合国联盟高级官员汪德官,中国水声学研究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德昭,原厦门大学名誉校长、细胞物理学家汪德耀,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汪德熙,原邮电部副总工程师、电讯专家汪德诚,美籍数学博士、曾任美国少数民族学院副院长程君复,著名表演艺术家朱琳等,都是板浦人。在他们的身上无不打上淮盐文化的烙印。
“明清小说的主体是运河流域小说,运河流域的社会生活是明清小说的主流题材。”⑪在连云港,《红楼梦》《西游记》《镜花缘》等明清小说与盐文化息息相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爷爷和父亲都曾是盐运使,曾多次随他爷爷和父亲到连云港来,《红楼梦》,语言结构和土语笑话都深受连云港的影响。这些明清小说也光大了盐河文化。明清两代连云港市涌现出一批擅长文墨的官员,如张朝瑞的《禹贡本末》《孔门传道目录》、王鸣鹤的《登坛必究》《平黎纪事》,徐可久的《固庵漫录》《树滋堂杂编》,裴天佑的《拙逸亭稿》等,都在连云港市的文化史上留下光彩的一页。
宋代诗人苏东坡、辛弃庆、李清照等文人都多次经临海州,留下他们的诗文和墨迹。
三、连云港在运河文化中的定位
(一)连云港是运河连接海洋的便捷口岸
连云港是大运河体系中海洋与内陆的一个交汇点。她虽不在京杭大运河边,但通过盐河的开挖,使海洋与大运河得以紧密相连,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也随之连通。
历史上,“黄海北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这条线路是从扬州经运河运至淮安,再经过海州等地中转,最后到达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扬州是当时的陶瓷集散中心,是这条丝路的源头,而海州则是丝绸之路“黄海北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有专家认为,京杭大运河修建之前,外销陶瓷一直是从海州出海的,大运河修建之后才改走扬州。
日本三上次男所著《陶瓷之道》一书中和日本网奇教授的著作以及我国冯先铭教授所著论文中皆提出浙江越窑青瓷和湖南长沙铜官窑瓷器的外销主要是海路。从国内考古材料看,北方陆路交通线上几乎没有发现铜官窑器。说明是输入的路线主要从扬州通过运河至海州口岸,从海路出口。建国后海州地区曾出土大量的越窑器和铜官窑三耳水注、瓜体形贴花水注、釉下绿彩水孟和日本奈良、福网、太宰府及朝庆州发现的三耳水注形制完全一样。从而论证了专家们所提出的越窑和铜官窑瓷器外销的海上路线。
可见,唐宋元时期国对外交往海路基本上有三条:各地瓷器汇集明州(宁波)东渡日本、朝鲜半岛;陶瓷商品集泉州、广州出海西南行经南海达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再经马六甲海峡至缅甸、孟加拉、印度;瓷器汇集扬州由运河经楚州(淮安)由海州入海北上经密州、交州、登州(烟台)、莱州沿海岸航行至高丽与日本此称东海北路(黄海)。如果说隋唐以前海州还只是分别在陆海丝绸之路发挥作用,那么到了隋唐,经济繁荣,在海洲地区已经呈现出真正的东西交流又辐射南北的盛况。唐宋时期“天下名瓷集海州”,同时唐宋的海州港湾古海港,也证实了唐宋时期海州作为中国外销瓷中转港的地位。
(二)连云港是海洋文化与运河文化的交汇点
内河航运及与内地联系的便利,对于海上丝绸之路重镇的发展极为重要。如西汉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徐闻、合浦。三国时吴在岭南设广州以后,珠江流域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加上造船、航海业的进步,广州很快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取代徐闻、合浦的地位。广州与徐闻、合浦相比,其优势在于:广州不但是岭南的经济中心,且与内地联系更为便利,通过珠江水系可达湘、赣、闽等地。而徐闻、合浦无内河与内地联系,通往内地的交通也较困难,缺乏大量吞吐货物的条件。
海州是中日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重要起点,也是联系日本、东海、运盐河、大运河及扬州、长安等文化交流线路的重要节点。
代开成三年(838年),东瀛日本派出的第18次遣唐使团,使团成员、日本佛教天台宗第三代座主圆仁,是隋唐时代日本人入唐八家求法的名僧之一。在其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纪》中,讲述了与盐河、运盐河共同联系的故事。遣唐使团的船队来中国的途中,在海上遭遇风暴,偏离航线,在如东县掘港镇搁浅,使团成员在掘港国清寺住了15天。之后他们再次登舟,由“掘沟”运盐河转入大运河,最终到达大唐的首都长安。泰州市水利局在此河与凤凰河交汇处立一石碑,上刻“日本国遣唐使径海陵停泊处”。开成四年(839年)五月,圆仁一行从淮河口共乘九条船来到东海山(云台山),逗留了10天。圆仁详尽地记载了遣密使船经过鹰游的航路:入唐朝时,从鹰游岛开始,船即离海而入内河航行,回归日本的去路,则也从鹰游开始。该船于开成四年(839)三月从扬州出发,三月二十六日在淮河中航行遇见一只从海州出东海山经淮河入海口来的船。圆仁到达鹰游门,与回国的日本人分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了初踏唐境滞留云台山的经历,是历史上一个外国人在云台山上留下的最早的明确记录,内中用了相当的篇幅写海州和云台山的风土人情。圆仁第一次看到云台山的印象是“但见大海玄远,始自西北,山岛相连,”船在东海的东边山澳里暂停候风,近岸有胡洪岛(即高公岛)。那里“高山重迭,临海险峻,松树丽美,甚可爱怜”。⑫“自此山头有陆路到东海县(海州),百里之程”。⑬书中还记录了到东海县、海州拜渴地方官后又返回东海鹰游门出至登州赤山,入法华院的过程。
另外,众多的新罗僧人到中国的求法活动都早于圆仁,在世界佛教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佛教的传布伴随着两地频繁的海上交往。苏北沿海,遍布着新罗人的住址和足迹。如:新罗人张宝皋弃武经商,建有自己的私人船队,来往于中韩航线上,这一时期新罗国入唐的航线主要从西海岸穴口镇(汉江口)唐城浦(南阳湾)出发经山东半岛,然后沿海岸南行到达海州的苍梧山田湾浦,进入运盐河到达楚州,或从淮河口去楚州。张宝高结拜兄弟郑年驻于从扬州到鹰游的必经之地涟水。运盐河将大运河与世界联系起来,使大运河在精神上、文化上、经济上、政治上全方位融入了时代大潮流。开放包容、惠商重教、敢为人先,世界赋予运河的文化精神源远流长。
(三)连云港是当代海河联运的新起点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⑭大运河在本质上并非是一条简单的南北单线,而是呈多线、复线带状分布,是多线空间构建。历史上,在江苏境内,通过隋唐宋时期的通济渠故道盱眙一线连通安徽运河段,通过元明时期的古黄河段徐州一线连通河南运河段,通过清代开通的京杭运河邳州一线连通山东运河段,通过稳定的江南运河连通浙江运河段,通过盐河不仅将江苏的楚汉文化、淮扬文化等地域文化有机串联起来,也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
“利用好”大运河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咐。运河在连云港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千年流淌的京杭大运河苏北段,至今仍然是贯通南北的黄金水道,十分繁忙。⑮但在山东到江苏近千公里的航段上,却只有通过长江转经上海的一个货物出海口,远不适应航运发展的需要,兴建宿连运河迫在眉睫。前不久,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17—2035年)》提出至2035年全省干线航道网形态上呈“两纵五横”布局,形成以长江干线、京杭运河为核心,三级及以上航道为骨干,达海、通江、联网、互通的千吨级干线航道网。规划提出加强京杭运河、连申线“两纵”主通道,新增徐宿连通道,将京杭运河—宿连航道—徐圩港区疏港航道作为新的“横一”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规划中,建设宿连运河“梦想成真”,古老的运河、盐河重焕青春。根据规划,宿连运河航道拟建线路走向为陆运河—路北河—军屯河—沭新河—古泊河,航道全长124.1公里,连云港市境内22公里,向东接入徐圩港区疏港航道。⑯
宿连运河的建设,弥补了京杭运河山东和江苏北部这一最繁忙航段货物不能直接出海的缺憾,打通了千里运河直接连接海港的通道,不但宿迁市将拥有直达连云港的水运通道,“沿海不靠海”将成为历史,而且新增高等级航道岸线资源100公里,极大缓解目前京杭运河岸线资源紧张的局面,还使连云港港和京杭大运河直接贯通,大运河通过连云港直接入海,弥补苏北、皖北、鲁南、豫东南广大区域内,缺乏东西方向直接出海通道的不足,苏北运河广大区域也将成为对接连云港的战略通道,也使连云港港真正成为海河联运的重要节点,对苏鲁豫皖发展、对推动江苏实现海河连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文 / 古璇 古龙高)
(作者简介:古璇,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博士,淮海工学院法学院讲师七级;古龙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沿海沿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连云港市首届十大社科名家,研究员二级)
注释:
①淮安,“运河之都”的光荣与梦想,新华日报,2018年6月28日。
②即隋唐大运河之通济渠(今老汴河)的尾闾,元明间作为京杭大运河主航道的黄河故道(原泗水)下游,以及清康熙年间开挖的中运河。
③清(道光) 《泰州志》
④泰州境内有140公里,泰州古城的护城河凤城河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全国规模最大、水系最完整的护城河。
⑤王宏伟 王慧.泰州:2200年悠悠运盐河滋养绵绵文脉,新华日报,2018年8月17日。
⑥《读史方舆纪要.官河》
⑦《水经.淮水》
⑧《宫崎市定论文选集》,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⑨栾丰实在夏暨东夷文化遗迹考察座谈会上的发言。
⑩《宋史.食货志》
⑪赵维平.明清小说与运河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页。
⑫《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⑬《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⑭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通州时讲话。
⑮据2007年的统计,仅宿迁段2007年货运通过量就达1.7亿吨,相当于6倍于京沪高速公路货运量。
⑯规划中的徐圩港区疏港航道西接宿连航道,经善后河——南复堆河——复堆河,至徐圩港区,全长约43公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2月24日在视察通州时讲话.
[2] 《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17—2035年)》.
[3] 《泰州志》.
[4] 《读史方舆纪要.官河》.
[5]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6] 宫崎市定论文选集,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7] 赵维平.明清小说与运河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8] 王宏伟、王慧. 泰州:2200年悠悠运盐河滋养绵绵文脉,新华日报,2018年8月17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2159.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