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试析“一带一路”视野下新疆史前 察吾呼文化的绿洲经济
2019
07-04

试析“一带一路”视野下新疆史前 察吾呼文化的绿洲经济

摘要:察吾呼文化是以和静县察吾呼沟口古墓群命名的一支考古学文化,通过对察吾呼文化相关出土遗物——陶器以及与生计相关的工具分析,认为察吾呼文化人群的经济生活在早期阶段以畜牧业为主,在察吾呼文化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中晚期则是农牧兼营的混合型绿洲经济,但畜牧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侧面展示了新疆天山中部地区史前社会经济生活的图景,对增强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力量也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 史前考古 绿洲经济

天山山脉是古代新疆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和绿洲农业民族文化的天然分水岭,而其南北麓山口及其中的沟谷则是联系和沟通天山南北两大文化及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桥梁和孔道。1983—1989年在和静县察吾呼沟口发现并发掘的古墓葬是迄今新疆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墓群,对于研究新疆人类活动有着极高的价值。本文主要从近年考古资料入手,分析史前察吾呼文化的经济生活,试图构建新疆史前社会发展序列,加强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力量。

一、察吾呼文化的分布区域

为了了解察吾呼文化的经济生活,首先要弄清楚察吾乎文化的分布区域。察吾呼文化分布于新疆中部,范围较大。早在3000多年前,在今和静县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史记记载,大约在战国到两汉时期,和静县主要隶属于焉耆国或危须囯。西汉统一西域后,和静归属汉西域都护府统辖下的焉耆国。《汉书·焉耆国传》载:“焉耆国,王治员渠城。去长安七千三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击胡候,却胡候、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左右君、击胡君各二人,译长三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犁百里,北与乌孙接。近海水多鱼。”

1983—1989年在新疆天山南麓和静县察吾乎沟口两侧的台地上发掘了五处古代墓葬群,分别编号为察吾呼一、二、三、四、五号墓地,其中三号墓地年代较晚。根据陈戈的观点认为察吾呼文化的分布区域为北起天山南麓,南到塔里木沙漠东南缘,东自和静县,西到温宿县,在这一范围内目前已经发现了十多处文化遗存,它们在总体文化面貌上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应该同属于同一种考古学文化,即察吾呼文化。

二、察吾呼文化遗存的考古类型学研究

如前所述,察吾呼人群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天山南麓的焉耆盆地以及周边地区。为了便于考察察吾呼文化遗存中与经济生活有关的遗物,这里选取了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遗存进行分析。如克孜尔水库墓地、群巴克墓地、拜勒其尔墓地、察吾呼古墓群、哈布其汗墓地等。

察吾乎沟口古墓群所在位置较为特殊,墓葬密集分布在察吾呼沟口两侧的台地上。察吾乎沟斜向西北可联通裕勒都斯大草原,东西方还有几条纵穿天山南北或可达天山谷地的沟谷,这些都是良好的冬牧场和四季转场的必经牧道。经裕勒都斯盆地向东流的开都河出山后在察吾呼沟南的绿洲上伸展,形成富庶的哈尔莫墩小平原,在哈尔莫墩平原以北不远处就是察吾呼沟。察吾呼文化墓葬中出土是随葬品较丰富,有陶、铜、木、骨、石、金银器和毛织物等,其中陶器数量最多。陶器均为夹砂红陶,基本为素面,器形种类较多,有大量的带流器,此外还有球腹小底釜、单耳罐、双耳罐等。察吾呼文化遗存出土遗物都是实用品,绝大多数都是平底,生活用具中的大陶罐或釜为炊具,底部多有烟炱痕迹。铁器除了铁刀、锥子、环首刀外,还发现有铁镰这样的农业工具。铜器为刀、饰件。石器有纺轮、砾石、石磨盘等。
其中与农业相关的遗物有:群巴克墓地M27A:8出土铁镰两件,为凹刃,弧背,直柄,长21厘米。群巴克墓地M3:19出土石磨盘一件,中间宽于两端,一端残断,两端上翘,中部磨蚀凹下。群巴克M3墓地的封土中还发现有麦草,其中还夹杂有麦穗和麦粒,据鉴定是小麦,麦粒保存较为完整,麦粒外形、大小与今小麦粒基本一致,另外在墓葬中还发现有谷糠类食物。小麦的种植、铁镰和石磨盘的使用,这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已经相当发达了。通过对人骨材料的研究,发现龋齿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现象间接的反应出察吾呼文化存在农业。群巴克墓地中还出土了一批与畜牧经济相关的单耳带流陶器,铜刀,铜马衔,铁刀,磨刀石,羊骨等,而在主墓室周围还埋有许多马头、骆驼头,这些现象表明畜牧经济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察吾呼沟西处不远的哈哈仁沟东岸延绵数公里的石圈建筑遗址内采集到一件半月形的石镰,还发现大量红、褐色的陶片。拜城克孜尔墓地也发现有石镰以及大量的单耳单耳带流陶器。拜勒其尔墓地陶器占陶器随葬器物总数的三分之二,是相对稳定定居生活的反应,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定居生活分不开的。大批陶器都是生活用具,以平底器为主,有一定数量的彩陶,在出土的饮食器皿中有发现已经碳化的粮食作物,这些现象都表明在拜勒其尔墓地中曾存在农业生产。

三、察吾呼文化的绿洲经济

根据墓地出土材料的认识,通常认为死者随葬的物品,均是其生前使用过的器物,而且这些物品还能供墓主人在死后继续使用。在察吾呼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石磨盘可以得知,虽然这种物品不过是一种对植物类食品进行二次加工的工具,但是在察吾呼文化的墓葬中如此频繁地出现,表明石磨盘在察吾呼文化中应用非常广泛。由此可以证实植物类食品在察吾呼文化人群中的普及程度以及农业确实存在的事实。
从环境考古学角度来看,察吾呼文化的核心活动区域与伊犁河流域地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有适宜牧业发展和农业发展的土地和草场。天山以南靠近山麓的地带,依靠天山的冰雪融水,形成了大小不一,且不连贯的绿洲;另外,在天山沟谷及河谷地带形成了一些面积不等的草场。察吾呼文化的这种地理环境和伊犁河谷地区的地理环境很相似,都具有气温高,然日照时间长,水量充足的特点,并且都具有适合牧业和农业发展的土地。在近年来发掘的伊犁河谷地带的乌孙墓葬中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平底陶器,同时还有出土石磨盘、犁铧、铁镰等农业生产加工工具。考古资料表明,生活的伊犁河谷地区的乌孙人中也存在一定成分的农业经济成分。察吾呼文化集中分布的焉耆盆地与伊犁河谷地区地理环境的相似也为察吾呼文化经济农业经济成分提供了很好的说明。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察吾呼文化农业与畜牧业的结合的绿洲经济是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察吾呼文化绿洲经济的考古学研究从侧面展示了新疆天山中部地区史前社会经济生活的图景。这对构建新疆史前社会发展序列,加强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力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新疆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桥梁,加强对外传播和中西文明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使新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文 / 郭瑶丽)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16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刘学堂,察吾呼文化的物质生活之探索[J],新疆文物,1995年(3).
[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费孝通等著, 1989.
[3]周金玲,新疆察吾呼沟古墓发掘及其研究[J].西域研究,1998(02):38-45.
[4]邵会秋,新疆史前时期文化格局的演进及其与周邻地区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
[5]郭物,新疆史前晚期社会的考古学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6]陈戈,新疆察吾呼沟口文化略论[J],考古与文物,1993年5期.
[7]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拜城县克孜尔墓地第一次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第6期.
[8]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察吾呼大型氏族墓地发掘报告,东方出版社,1999年.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