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铁路运输公司北站有10付咽喉道岔尖轨尖端部位的岔枕间距出现频繁超限变化,采用方正轨枕的方式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提出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技术:研制枕间距固定器,提高了尖轨部分抵抗外力侵害的强度,消除了尖轨不密贴现象,为列车在北站道岔上的安全运行消除了一个事故隐患。
关键词:岔枕间距;尖轨尖端;方正轨枕
一、设备简介
道岔是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由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及护轨三个单元组成(见图1)。
尖轨是道岔转辙器中的重要部件,也是道岔设备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尖轨的状态决定了道岔的质量。尖轨部位的任何超限都会影响道岔的整体使用效果,严重的还会引起行车事故(见图2)。
铁路运输公司北站有10付道岔是北站的咽喉道岔,列车通过频率高。每次进行方正轨枕作业一个月后,岔枕间距超限的问题会再次出现(即每月都要进行一次方正轨枕作业),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
1.导致列车在通过该道岔时挤弯或挤断道岔尖轨及其他部件,造成“挤岔子”事故。
2.导致列车在通过该道岔时脱轨掉道,严重时还有可能造成列车颠覆。
3.修复被挤坏的道岔设备和起复掉道列车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会使单位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为了消除事故隐患和减少方正轨枕的作业次数,提出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技术:研制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器,以提高尖轨部分抵抗外力侵害的强度,使尖轨与基本轨密贴,从而保证行车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
二、研制过程
(一)提出方案
我们在总结历年的维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方案(图3)。
(二)制作材料的选择
根据设计方案和从低成本制作、便于安装的要求考虑,我们决定利用本段现有的废料进行制作。经过调查,发现有三种材料可供选择使用。我们对这三种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图4)。
(三)试点道岔的选择
在北站目前尖轨尖端轨枕间距数据超限明显的10付道岔中。10#道岔表现最为突出,因此我们选择北站10#道岔作为试点道岔。
(四)制定对策
(五)实施对策
1.进行测量和选择材料(图5、6)。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10#道岔进行数据测量和选择相关材料。
2.进行制作安装(图7、8)。
集中人员一起进行制作,并组织维修班组人员对北站10#道岔进行了综合维修,然后将做好的枕间距固定器锚固安装到了10#道岔上。
三、取得的效果
(一)目标值完成情况
北站10#道岔固定器安装完毕后,我们利用6个月的时间对其控制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其效果对比反映如表1。
(二) 取得的效益
1.经济效益。
尖轨部位的超限会导致尖轨不密贴,而尖轨不密贴又会引起“挤岔子”事故(属于一般事故),处理1付道岔上发生的一起挤岔子事故(按最低损失程度计算),将产生费用支出10473.39元:1付道岔上所发生的1次挤岔子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材料费+起复掉道车辆的费用+修复被挤道岔的费用=8521.39+1152+800=10473.39元
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器安装试用期间,10#道岔尖轨部位的枕间距始终保持在规定数值范围内,减少了尖轨不密贴等现象的出现,从而有效降低了挤岔子事故的发生概率。此项技术可以推广运用到其他10付道岔上,如果再加上其他辅助手段,将10付道岔的挤岔子事故每年都控制在“0”起,就可以减少支出费用104733.9元/年。
2.社会效益。
(1)安全性。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器的研制安装成功,使尖轨部位始终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减少了尖轨不密贴等现象的出现,从而有效降低了行车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证列车在道岔设备上安全、平稳的运行消除了一个事故隐患。
(2)制作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器所用的均是单位报废的旧料、废料,并且都是依靠我段自己的力量制作完成,没有委外制作,在修旧利废方面效益显著。
(3)降低了行车事故的发生概率,使起复掉道车辆、修复被挤道岔、对道岔进行方枕作业等工作的次数相应减少,降低了劳动强度。
四、结语
造成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因素有很多,轨枕间距超限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我们虽然通过研制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器消除了影响尖轨轨距稳定的一个不利因素,但这一技术改造并不能消除所有影响道岔尖轨密贴的不利因素,再加上是首次进行研制,其中肯定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对研制出的道岔尖轨尖端枕间距固定器不断进行完善,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采取综合检查整治手段,及时处理好道岔尖轨不密贴的问题,以保证列车在道岔处的运行安全。
文 / 王永忠 崔迎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2801.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