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文化服务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北京市西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为例,浅析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新理念——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乍听起来很学术、很专业,也会觉得太宽泛而无从下手。其实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文化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37号),北京率先在全国提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的目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文化服务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北京市西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为例,浅析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新理念——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过去,政府包办了各种类型的公共文化服务,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既是建设者、投资者,又是执行者、运营者,更是管理者、监督者,其实这并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很多内地发达城市纷纷转变角色,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后,避免了“建设一个文化单位”就要“养一批管理队伍”“养一批文艺团队”的困境,既减轻了政府负担,又转变了政府职能,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政府尤其是文化行政部门,真正从“办”文化转为“管”文化。
一、公共文化社会化及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政策遵循
政府购买服务是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为履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民生,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社会力量提供的专门服务,并按程序实施监督管理的行为,即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的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等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作出明确部署。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既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也是规范和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北京市西城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先进做法
(一)顶层设计
西城区文化委出台了《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文化活动服务项目采购制度》等一系列文件,探讨第三方如何与政府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优化购买服务流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与效益提供了实务经验。首先是项目化设计,使购买服务精准到位;其次是程序化购买,使购买服务提质增效;第三是科学化评估,使购买服务监管到位。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引导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序开展。
(二)具体实施
2016年,西城区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列出北京市首个“公共文化服务采购清单”,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采购供应商库,政府“买文化”可以从名单中的117家供应商挑选。大到演出、交流、策划,小到展会、宣传、服装,从一项活动的统筹到其中的具体环节,项目执行人都可以直接从库中选择适合的供应商配合活动推进。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由政府实施有效引导,文化职能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相关科室全程参与策划监督,第三方承办机构具体执行落实。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各司其职,确保了所有活动有计划、有步骤顺利地开展。所有经费支出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围绕文化委内控制度执行,大额资金的决策、经费支出的审批、审核、支付等按照规范流程执行。这种“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相衔接,为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创新起到了示范效应。
三、政府购买服务的优秀典型案例
(一)“西城文化云”网络服务平台
“西城文化云”是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文化服务类平台,是西城区利用社会化运营手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举措。通过引入科技手段,与社会力量(上海创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解决了以往文化服务领域“知晓率低、参与率低、设施利用率低”的现象,更好地满足群众参与文化、共享文化的多元文化需求。政府借助“西城文化云”,将全区20余家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将文化管理单位和服务机构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出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好地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对接矛盾,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服务百姓。
“西城文化云”为政府量身订制了内容与展示方式,“云端”至今已经拥有手机注册用户3万余人,平台访问达到55万人次,链接起西城图书馆、文化馆、天桥剧场、天桥艺术中心、梅兰芳大剧院等诸多的文化场所,共发放演出票超过30000张,票务预订率达到100%,到达率90.2%,比原来不足60%的到达率,提高了30%以上。
(二)特色阅读空间
特色阅读空间是西城区首创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产品。2014年,为了活化使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松老人塔”塔院,西城区引进民营书局开办了第一家特色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既是一次文物活化使用的尝试,又是政府引进社会力量开办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探索。此后,又陆续与相关社会力量合作创新开办了中国书店雁翅楼24小时书店、甲骨文·悦读阅读空间等一批共25家特色阅读空间。
北京西城区特色阅读空间运营模式划分大致可分为公办民营型和民办公助型。公办民营型是政府免费提供区属场地资源,从社会遴选具备经营资质、有影响力的组织机构进行运营管理;民办公助型是社会主体或民间自办的阅读空间,由政府免费配备图书而开办的阅读空间。西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特色阅读空间运营模式以优异成绩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并将创建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三)文化艺术演出
1.“访红色印迹·寻魅力端午·探索古韵胡同”文化体验活动。
2019“节日西城”端午节活动作为重要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由“阅春文化公司”承办,活动包含倾听红色名人讲座、非遗专家讲授中华节日历史、探索古韵胡同活动三个部分。以“西城区文化云”平台为渠道,汇集了文化云读者群体、西城区知名文化景点、专业文化公司、文化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活动将文化、旅游、文物保护融合起来,通过探索古韵胡同“行走打卡”活动,深度挖掘中华传统节日内涵,结合西城区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用独特的文化体验形式诠释传统文化意义,展示西城区在街区整理与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节日西城”活动行走路线包含6个历史景点,行走历程约4公里,参与人数500余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2.世界园艺博览会“京韵炫彩——北京民间艺术荟萃 ”活动。
由西城区第一、二文化馆承办的“京韵炫彩——北京民间艺术荟萃 ”文艺演出在世园会妫汭二号剧场举办。承办演出任务的第三方是由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团体“百花深处艺术团”“弘文馨艺文化公司”和群众文化工作者共同组成,8天共完成22场文艺演出,参演人员150余人。演出以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与创新文化为根基,通过舞蹈、歌曲、杂技、武术、曲艺等丰富艺术门类,通过“定点演出+互动演出+行进演出”等形式,为大家带来一场具有西城特色的文艺演出,传递绿色发展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交流,近2万余人观看了演出,收到了国内外游客的赞誉。
通过西城区的实践可以看出,政府购买服务具有可以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效益好等显著特点,同时可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值得各文化部门借鉴推广。(文 / 王 君)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文化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3203.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