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浸润式”教学模式建构为例
摘 要:本文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浸润式”教学模式,教师利用互联技术建构智能化学习环境和实践创新平台,打造知识情境交互体验场景,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体验中建构知识体系;创设行为信仰实践提升平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与潜能,在情境浸润体验中获得“真、善、美”的自我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教育;思政课教学;“浸润式”教学模式
一、引言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要注重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网络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尝试和大趋向。课情、学情和教情是网络教学改革必须认真加以考虑的三大基点。尤其是今年,疫情突发,开学延迟,广泛而急切使用的“互联网+”线上教学不期而至,教师不得不居家办公,学生不得不宅家学习,隔空不相见,教学“一线牵”,信息化时代的思政课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二、思政课“浸润式”教学理念的整合与创新
“沉浸式教学法”起源于欧美国家,借助于情景重塑、模拟仿真、游戏教学、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AI智能等技术手段,在知识传授和实践创新方面建构出沉浸式的教学环境,提升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体验和实践创新能力,因其独特的教学形式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得到迅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从本质上讲既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价值观教化过程,也是一个认知体验与行为信仰的圆融统整工程,是一个求得“大智慧”的人生实践体验,因此创设思政课“浸润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浸润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利用互联技术建构智能化学习环境和实践创新平台,打造知识情境交互体验场景,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体验中建构知识体系;创设行为信仰实践提升平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与潜能,在情境浸润体验中获得“真、善、美”的自我提升,真正实现政治理论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思政课“浸润式”教学原则,要坚持“生本教育”原则,建构自主交互式多元化学习模块,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个性化需求;坚持认知体验与行为信仰的圆融统整原则,建构理论与实践多样化学习平台,以满足大学生由注重理论习得向知行合一的教育变革需求;坚持激励包容性评价原则,“以思想激励为主,是基于参与度、热烈度、精彩度、达成度、专注度的多元性过程评价原则,更侧重于养成导向教育”,以满足体现智慧教育目标的大学生素质发展需求。
总之,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浸润式”教学,力求在知识获取体验与社会价值取向两个维度上去引导大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和建构知识体系、锻炼创新能力,从而在心灵深处绽放智慧之花。从而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思政课“浸润式”教学环境的解析与建构
“互联网+”既是当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更是其关键的支撑性力量。信息技术是教育变革的内生动力,尤其在我们当前所处的阶段,互联网技术正在对教育供给侧改革起着关键的支撑性作用,起着颠覆性创新的作用。因此,智慧教育学习环境搭建就是重点。“浸润式”智慧学习环境是一种能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提升知行合一能力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能自动记录学习的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实践的活动空间。它包括课内外、校内外学习环境的重塑与建构,是基于物理环境、虚拟环境的融合使用,是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也是教学生活的创新转向。
(一)教学环境的解析
第一,是师生主体性软环境的建设,包括“教”与“学”两方面的建设。对教师而言具体为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的学习能力、传播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四大能力的提升上;对学生而言,是基于学习主体性提升下的技术沉浸、学习交互、过程自控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上。因此,软环境建设是“浸润式”教学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
第二,是教学生态客体性硬环境建设,包括传统重塑和创新应用两方面的信息网络技术教学平台资源建设,包括集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载体。它是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结合而设计出的一种有效学习环境,包括课内外、校内外情景模拟体验应用场景和技术性教学资源平台,是集学习、考试、互动、交流、体验为主体的教学辅助支持系统。
(二)教学环境的建构
第一,提升信息化时代教师的善学善教能力。以学生素养发展和能力提升为导向,优化智慧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技能,创设个性化、沉润式的学习环境以帮助学生达成思政课学习目标,实现高阶发展。
第二,建设思政课校内外情景模拟体验教学实验室或资源平台,探索教学体系转换的应用场景设计,融学于境,沉润其中,提升智慧。
第三,完善承载课堂学习、考试、互动、交流的技术辅助平台系统建设,探索以“学习通”“对分易”等为主的线上平台资源的融合使用方式。
第四,积极利用学生特长和资源,发动学生参与课堂情境设计和应用的主题课堂活动,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创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四、思政课“浸润式”情景体验教学模块的创意与设计
以互联网信息辅助技术、智慧教育理念整合思政课教育“浸润式”教学模式,依托技术赋能下的课堂教学情景模拟环境和创新体验式的课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以“浸润式”施教为特点的课堂与社会实践教学模块,实现思政课教学模式由注重理论习得式向知行合一式教学模式转变、由单边式向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立体型教学模式转变。
(一)时政教学评述平台教学设计方案
时政参与讨论环节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关注意识,符合学生思政课“三贴近”的鲜活要求,符合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要求。如建设“你问我答”“时政要闻班级大咖说”“大学生时政评论场”等点面结合的教学模块。时政平台的“浸润式”教学,激发大学生的课程关注度、新鲜感和独立思考能力,很好地解决了 “互联网+”智慧教育下的课情、学情和教情的统一难题。
(二)思政课“浸润”式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情境课堂设计可以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按照专题化和章节化相结合的原则来整合教学内容,以内容研究式、专题讨论式、合作学习式、体验参与式等多样化手段,以互联网技术场景应用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块,建构符合学生诉求和课程大纲要求的技术性、新颖化教学方案。例如对《概论》第一章可采用毛主席诗词情境教学法代入历史来讲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史;在第四章讲述中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辨析中国建国初期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等等。
(三)大学生第二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完善。第二课堂教学设计应本着素质与能力提升的原则,在“问题发现—体验明理—实践提升”的特定教学环境中,通过情景创设的“沉浸”模式,融入演绎式、互动式、体验式、实践式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在校园、社会多维学习空间来进行的教学体验升华活动。如设计班级经典诵读快闪活动方案,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由课堂向校园衍射方式,建设大思政教育格局;设计“大学生求是”训练营方案,推出“大学生素质训练拓展计划”“大学生励志成长计划”“大学生议案参与计划”等综合素质实践体验锻炼模块;搭建“大学生城乡社会实践考察行”等学生自主申请、自主评审、自主实施的各类成长性体验模块,建设“大学生村官学习考察”基地,开展“红色寻访”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互联网+智慧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创新,可以使教师线上与线下教学手段相融合,使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体验成为主流,能够使思政网络向网络思政拓展,将有利于教与学改革逻辑性、整体性、实效性的提升,对思政课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 / 朱凌云 张元)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MLC00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SJB710115);江苏省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专题研究重点项目(ZD2019003);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20年度项目(2020B10);江苏海洋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2019009ZZ)】
【作者简介:朱凌云,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张元,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网络思政德育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
参考文献:
[1] 朱凌云,张元.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研究[J]社科纵横,2019(11):138-140.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4748.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