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和谐、守公德”
摘 要:以国际物流业务运作为专业方向的物流专业教育中,《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与操作》是一门核心课,又因该课程背靠“一带一路”时代大背景,使其也成为思政教育与课改的主要一环。在思政课改中,以学生的职业操守、职业素养提高为目标,推动思政教育浸入心脾是很多教师采取的方式。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特点以及学情分析,以“大国情怀、家怀天下” “信义忠诚、职业素养” “关注国利、实力爱国”为框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植入学生心中,凸显了该课程的时代使命及教育价值。
一、引言
高校思政方面的课程,可有效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三观,同时也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宗旨。快速发展的国际形势及各种突涌而入的新思潮,形成了当代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加之社会中精致利己、独善其身的价值理念和消费理念对正值韶华的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应义不容辞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特殊职责,助其建立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正确的、积极的理想和信念。同时,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高校主动重视思政教育的理论实践研究,对当前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情况进行优化,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未来栋梁。
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与操作》课程现状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学校主动行动起来,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专业均开设有《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与操作》课程,且均作为核心课程出现,该课程一般和《报关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同期共建,培养学生能独立进行国际物流业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并引导学生关心国际形势、厚植基础知识,助其构建起完善的知识框架和专业逻辑。京津冀地区很多高职院校还将其作为商科教育的通识课程,要求专职老师传输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另外,《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与操作》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参与课程积极性高,有主动在老师引导之下拓宽个人的知识视野的能动性。相关协会和教育界在对高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与操作》课程分析和研究后认为,该课程所涉及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形势多各领域,基础知识丰富,囊括了贸易术语、国际保险、单证操作、多式联运等多方面跨学科知识,教师需融合理论与实践知识,注重师生教学情感互动,在现有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形式上不断拓宽延展。
三、《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与操作》课程思政教育设计与实践
(一)该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
“一带一路”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也不只是简单的国内、国外的合作,其目的在于把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充分利用,实现世界一体化建设,让亚欧经济发展秩序可以重新得到保障。简单来说,是以新丝绸之路建设为基础,不断持续稳固亚欧经济发展,中国作为经济生态圈的中心国家,让经济发展和之前未有合作的国家有效连接,让多方开展合作工作,实现亚欧大陆一体化的贸易经济区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第一步是做好交通的建设,慢慢围着其他国家的周边基础建设,加强中心城市发展,对于涉及国家和其他城市资源开展合理、科学的配置,实现经济效益发展的最大化,让经济发展可以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本课程教学模块与“一带一路”密切相关,通过该课程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怀忠诚、讲信义,符合时代之需和人民之企盼,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该课程思政教育还将引导学生公忠为国、爱民爱国,强调个人要秉公去私,以公克私, 崇德重义,修身为本,进一步达到家国的和谐统一。同时引领学生用国际视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这也是课程的重大使命。在当今中国物流行业国际化趋势的推动下,该课程思政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二)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方案及效果分析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与操作》课程思政教育要点如表1:
1.“大国情怀、家怀天下”思政教育。
“一带一路”是中国近年来最大的主场外交, 一是突出了中国的团结、凝聚之力,让中国步入到了全盛的光景。据统计,共有百余个国家、国际组织支持并参与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而且在一些重要的决议中,如联合国大会及安理会等,也重视该项目的构建。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已从理论变成了行动,一步一步向着现实前进。之所以可以得到众多国家的支持,其根本在于“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符合大众的共赢思想。
关于国家情怀这方面,包括了多方面的概念:
一是国家情怀是由人文精神、信仰为起源,由士大夫发起,说明了古代知识分子有一种阶段的优越感,这时的国家情怀可以说是狭隘的。
二是在其形成中,与我国传统观念、宗族伦理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经历了各种战争失败、国家破灭等思考而来的。
三是家国情怀是近代特殊社会的思想产物,原有士大夫人文精神不断下移,这种士大夫精神在民族受到苦难之后,重新构建起一种新的精神,可以说是“凤凰涅槃”,具有正面及积极的意义。
四是国家情怀有一定的时代性,伴随时间的转移,这是超出了民族以及意识形态的优化文化,突出了国家强大的凝聚之力。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与操作》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主要侧重于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对价值共同体有着高度认可,让其成为认知共同,向着良性及积极的一面不断发展的理念。
《国际货运代理与实务》是基于国际贸易的货运代理业务,课程期初即进行“一带一路与国际货运”行业介绍,通过视频导入、教师讲解渗透、学生活动参与等形式,培养学生家国天下、强烈的国家和民族团结意识以及自己的责任心。
2.“信义忠诚、职业素养”思政教育。
“通关报关”作为《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与操作》的核心教学内容,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够在实际业务实践中独立完成进出口货物清关的全过程,重点培养学生在不同监管模式下制作各类报关单证、现场办理报关及进出口货物异常情况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进出口货物通关常识,掌握货物通关技能,提高公平、爱国、敬业通关的专业素质。课程的核心专业元素是
“遵守程序、业务规范、办事诚信”,其中“程序、规范”是专业素质要求,而“诚信”则是本模块内容的思政要求。
诚信是我们思想道德品质外在的表现。作为新的社会力量的精英代表,诚信问题应该首先引起社会的关注。提高大学生整体诚信素质,建设诚信校园,营造诚信友爱的教育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融“诚信教育”于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企业业务专家现身说法形式开展,通过邀请从事报关业务的业务专家利用视频和连线的形式剖解相关案例,使学生真正明白在通关报关业务中诚信素质发挥的作用,从而使诚信内化于心,形成素养。
3.“关注国利、实力爱国”思政教育。
货代主要服务于国际贸易,而贸易术语又是国际贸易中的一项重点内容,以往本模块授课只是强调不同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义务、责任等的不同点。很多时候微观层面贸易术语的选择,对于国家的宏观利益有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模块思政目标的关键词在于“爱国”。且向学生说明,“爱国”不能只是口号,更不能只是热情,而是需要有理论、实践作为基础的。在进出口贸易谈判中,与客户签订各种合同的情况非常普遍。合同约定了责任和义务,是当事人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依据。忠实履行合同是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同时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公忠为国、爱民爱国,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等素养。
四、该课程思政教育今后的努力方向
课程思政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思政教育,爱国主义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崇尚道德和善良,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想要在专业课中突出思政教学,需要与专业课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等结合。所以课程团队在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在于提高教师的能力与魅力,以身作则,为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作出更多的努力。同时要知道,思政教育不是一下就可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课程团队还需要把每一门课程有机融入思政课程的教育元素,探究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专业能力素养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创新,让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发挥出课堂教学优势。(文 / 张银霞)
(作者简介:张银霞,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4-77。
[2]莫鹏毅,高职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以《电子商务基础》为例[J].智库时代。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4899.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