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文库 > 关于国产青春电影研究的文献综述
2020
08-13

关于国产青春电影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 要:国产青春电影一直备受新晋导演的青睐,以至于影片质量饱受争议,观众也渐渐对青春电影失去期待。直到2019年上映了几部广受好评的青春电影后,青春电影逐渐回温并且再次进入观众视线。因此,本文在梳理完关于国产青春电影的文献后,对其进行了整理和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国产电影;青春电影;电影叙事

在我国的电影研究中一直不乏对青春电影探讨的声音,从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起,国产青春电影开始走怀旧风。之后《左耳》、《栀子花开》《小时代》等商业青春电影的出现,使观众进入了观青春电影的倦怠期,后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青少年问题的密切关注,青春电影逐渐回温,2019年由田壮壮监制、白雪执导的电影《过春天》从现实主义角度讲述青春少女的惊险之旅,影片广受好评并一举拿下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最佳影片。同年,曾国祥执导电影《少年的你》,影片引起众多社会问题的思考,在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拿下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八项大奖,继而引发青春电影的火爆回归。

在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里输入“国产青春电影”进行查找,共得到82篇相关文献。其中写单部电影影评的文献共10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的文献共13篇,谈人物形象塑造的文献共11篇,其余则是探究国产青春电影某阶段或类型的发展与思考。在对所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本文即从相关概念界定、电影主题、叙事角度及人物形象塑造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对青春电影的概念界定

第一,王娟在《九十年代以来国产青春电影研究》中提到青春电影起源于美国青春校园剧,后在日本获得全面发展,并认为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使西方电影理论进入中国,随之带来文化转型造就国产青春电影。对青春电影的定义归总为“青春电影是表现青年人对个人以及与之相关的现实生活进行探究的影片,通常表现青年人关切的爱情、成长、梦想以及与长辈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的反抗与归顺,影片的基调或残酷或忧伤或迷茫,也同时夹杂着青春的激情和躁动。”第二,李翌诚在《国产青春电影内容研究2013—2016》一文中提到,戴锦华、阎景翰的著作中给青春电影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从而对此进行定义“青春电影是讲述处在青春期的个体,在寻找自我、认知社会、追求理想、处理与他者关系的过程中,经历沉郁与愉悦,挫折与成功的过程,最后得以成长的电影类型。其主要意义在于反映个体的青春经历和成长经验,引导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并对青年人相关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与批判。”第三,郝东桥在《新世纪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青年形象研究》一文中将青春和青春电影都做了概念界定,认为青春电影是属于青春题材的一种,将其定义为“以反映青年人的人生经历以及成长经验为主题,通过青年情感活动、行为举止、青年问题等,反映出青年人的生活现状与内心世界,以青年群体为主要受众,并且有明显的青年文化性。”

因此,对青春电影的定义在学界并非有太大出入。首先,青春电影是对青年人个体的表达。其次,主要以与之相关的成长经历、社会生活等为内容,反映当下青年群体的现状。最后,电影意义集中在青年人的成长过程带来的快乐、伤痛等,从而对此进行社会问题思考。

二、对电影主题的表达

第一,王娟在《九十年代以来国产青春电影研究》中将国产青春电影的主题划分为青春和爱情,其中,以第六代导演为例探讨青春电影中的后现代意味;以电影《小时代》系列、《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商业青春电影探讨消费化的爱。第二,李翌诚在《国产青春电影内容研究2013-2016》中将主题划分为情感的酸与甜、理想与现实、青春的叹与忆。其中谈到情感包括爱情与友情,爱情都以遗憾收场,友情则是在自我成长中渐渐明白此意义并由此引发观众共鸣。在谈论理想与现实时,认为此类主题的青春电影是每个青年在成长路上最为珍贵的财富,也是当下国产青春电影向青年人传达出的正能量。第三,李洪秀在《2015年国产青春系列电影主题浅析》中认为电影以彰显美好爱情,突出怀念青春情结,表达真切人文关怀为主题。其中在青春怀旧情结中指出,有一种现象是超越了电影本身的结构艺术,那就是离不开对原作的改编。最后谈到,以青春题材为主要内容的电影作品并不是对日常精神病痛的无病呻吟,而是更懂人心的精神关怀。第四,肖晨在《少年的你:国产青春电影的突围》一文中提到,镜头对准现实社会热点问题——校园霸凌,并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折射原生家庭、少年成长等社会现实主义问题。近年来青春电影不再商业化而开始关照社会现实主义问题,这是青春电影回温的一大原因,电影不再执着于单一的情感线,而是从社会热点问题入手,进行细致的影像表达。

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对青春电影的主题探讨是越涉越深、越涉越广。电影主题不再局限于亲情、友情和爱情,更多的是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问题进行探讨,这是青春电影创作的一大突破。

三、电影的叙事角度

第一,席艳秋在《国产青春电影的叙事研究》一文中将叙事主题分为亲情、友谊、纯爱和个体进行探讨,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分析电影的戏剧性表达、细节展现和人物设置。在探讨亲情时谈到,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叛逆,碰到父辈权威时会产生摩擦,所以在青春电影中会有亲情主题的大量凸显。在友谊主题中谈到青少年有着对于寻求群体认同感的强烈愿望,会与跟自己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成为朋友,并且集中在同性朋友当中。第二,刘媛媛在《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国产青春电影》一文中提到国产青春电影的叙事模式比较固定化,几乎都会通过亲情、友情、爱情三个方面进行叙事。在亲情主题中丑化父母是来表现青春电影中叛逆的途径之一,过分关注子女的生活、学习和爱情,使观众对影片中的父母产生厌恶心理,在态度上与主人公沆瀣一气,把和父母的争吵、误会作为电影的卖点之一。在友情主题中提到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电影,认为青春电影中主人公们在友情里通常会产生误会,解释误会,最后再彼此谅解,重新出发。第三,秦璐在《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叙事研究》中从青春怀旧文化、成长痛感和青春政治电影来分析叙事主题,并且探讨了审美特征中的叙事方式和镜语修辞。其中谈到青春题材电影的制作和营销锁定的受众群是已经进入而立之年的八零后和乐忠于消遣娱乐生活的九零后,怀旧主题中主人公通常是失意的成年人。并提及是因为消费主义模式的推行和大众媒介迅捷而广泛的传播能力,才能够使怀旧文化风潮规模化地推行。在谈青少年成长疼痛中提到,青少年的“亚文化”并不是激烈叛逆的,而是在顺应中有叛逆,在依赖中有嘲讽,在认可中有异见。”最后提到在青春电影的划分中许多人忽略了“代际”和“成长”的问题,从而定义错误。并且强调青春电影也应该放在政治时代的影响和文化大背景下解读,并不是有“青春”二字就都是青春电影。

因此,从叙事角度进行分析时,除了情感方面外,还从怀旧文化和成长经历来展开。不局限于人物的情感纠葛,更多的把叙事点放在人物的成长疼痛中,以此引发观众共鸣。

四、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第一,郝东桥在《新世纪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青年形象研究》一文中从青年形象塑造、分类统计、文本分析到形象传播的青年亚文化及形象批判角度分析,认为中国的青春电影需要真实性和多元化的青年形象,也需要能传播积极健康精神、代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阳光的青年形象。其中谈到青春电影是从服装打扮、场景布置、行为方式、音乐元素这四个方面分析青春电影塑造的青年形象。在分类统计中从乡村和城市、文化程度、年龄来分析青年形象。第二,栾明在《国产青春电影中青年形象特征及变化趋势》中研究了不同时期的青年形象,整理各个历史阶段下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下青年具备的独特形象,讨论出国产电影中青年形象特征和变化的根本原因。认为在青春电影中青年形象特征逐渐有了温情的情结,但由于电影商业化的出现或许会让青年完全丧失了对自己思想的深度思考。第三,汪雨薇、聂楠在《国产青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中提到,女性形象是逐渐由失语女性形象到反叛女性形象的转变和边缘女性形象到职场女性形象的转变,并且认为女性形象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有密切联系,21世纪以来国产青春电影女性形象的发展脉络清晰:由起初压抑、不能自主到中性化的大众审美,再到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因此,国产青春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基本是跟着时代背景变化的,不同时期的青年形象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电影观众追求的是真实和多元化的人物形象,而不是众多商业片里的单薄人物特征,只有人物形象塑造深刻,电影才会更加丰富饱满。

五、总结

国产青春电影在2019年发展势如破竹,在以往青春电影主题的基础上对社会现实问题和人性进行了更加全面的探讨,从而引发观众的深层思考。从电影叙事层面来说,不再局限于情感纠葛,而是把人物放在确切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量,从而人物形象也刻画得更为典型深刻。在不断的对青春电影进行怀旧和商业化后,终于迎来对国产青春电影的重新思考,这是新时代下电影发展的惊喜之举,值得我们对国产青春电影抱有更多的期待。(文 / 闵梦郝)

(作者简介:闵梦郝,汉族,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学。)

参考文献:

[1]九十年代以来国产青春电影研究[D].王娟.辽宁大学,2019.

[2]国产青春电影内容研究2013-2016[D].李翌诚.宁波大学,2017.

[3]新世纪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青年形象研究[D].郝东桥.湖北师范学院,2015.

[4]国产青春电影的叙事研究[D].席艳秋.河北大学,2017.

[5]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叙事研究[D].秦璐.吉林大学,2016.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