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做好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工作有益于“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也有益于世界经济繁荣昌盛。沿线各国应共商文明交流合作,共建文化交往平台,共享建设利益与成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中国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近年来的对外援助工作和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贡献,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团结合作,也为促进民心相通加固了社会基础。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共建倡议,在新时代为“丝绸之路”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该倡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旨在促进世界共同繁荣、改善世界治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国际间合作重大倡议。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与沿线各国建设达成了良好合作,力图借以“一带一路”为平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其中,民心相通工作被摆在重要位置上。
一、共商文明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为达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商政策对接,实现沿线国家社会稳步发展和改善民众生活,进而促进沿线各国民心相通,中国在过去5年间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计有100多个国家数千名各界中外嘉宾参与论坛。截至2021年10月,已有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共计206份合作文件,可见“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理念逐渐获得世界认同和支持,倡议的发展愿景也已变为现实。提升了沿线国家民众生活质量,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工作。
促进民心相通,沿线各国应注重共商文明交流合作的举措。达成友好合作需要各国基于合作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文化事业发展程度、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力,共商可行的合理举措,开展有“一带一路”特色的文化活动,扩大沿线各国的不同文化在他国的正向影响力,提升各国民众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力,丰富各国民众文化生活,增强不同国家文明交流中的互动性,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二、共建文化交往平台,促进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各国应共建更多具有“丝路”特点的文化交往平台,为文明交融架构桥梁,为促进民心相通开辟渠道,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工作,使其从“写意画”转向沿线各国精耕细作的“工笔画”。
沿线国家应共同创造机会合办文化交往活动,促进各国直接沟通,共建文化大交流、文明大交融的氛围。例如,“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欧盟文化艺术节”“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友谊之声——‘一带一路’主题音乐会”“汉语桥”“‘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事”等活动应在允许的条件下持续开展。此外,泰国、孟加拉国、克罗地亚等国都曾设立中国主题图书展,也应借此类机会为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开拓新道路,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魅力,吸引国际友人前来交流学习。沿线国家共建文化交往平台可增进各国民众思想交流,润物无声的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沿线国家应重视运用科技对优秀文化进行数字化,通过新媒体手段消除沿线各国因地理等现实因素产生的文化交往隔阂。例如,共建在线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共创沿线国家特色美食图谱等,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人们对沿线国家的好奇心,进而挖掘与学习各国优秀文化,促使民众自主营造“一带一路”特色文化相融的互联网氛围,拉近心的距离以促进民心相通。
另外,各国共建文化交往平台时,还应重视依托中外合办孔子学院的资源优势,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交流的窗口。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国家中已基本实现孔子学院与课堂的全覆盖,初步在“丝绸之路”上架构了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矩阵,孔子学院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适应还需完善有效促进民心相通的机制。例如,编写紧贴“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教材,培养高素质中国语言文化传播人才,为中国语言文化教学提供保障;吸引社会组织投入孔子学院建设,为办好教育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开展中国文化交流活动,为促进民心相通创造机会。
三、共享建设利益与成果,促进民心相通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通过各国的支持与努力,国际间政策沟通愈加畅通,目前已有14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缔结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关系,签署共建合作文件共206份;设施联通取得显著突破,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势之下,中欧班列更是为提振经济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资金融通越发加强,目前亚投行成员国增加至104个,丝路基金已签约47个项目;贸易畅通成果出色,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园区的建设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新贡献。多年来,沿线国家在教育、文化、旅游、考古等方面交往日渐频繁,愿搭乘发展“便车”的国家在各方面享受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利益与成果,倡议国际认可度日渐提升,民心相通效果显著。
作为“一带一路”共建倡议发起国,中国领先做实民心相通工作的决心坚定,建国70多年来潜心研究本国发展问题,同时致力于向经济困难的国家提供援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自身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对外援助金额累计达到4 000多亿元人民币。2013年共建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外援助工作中心转向沿线国家,帮助沿线国家减贫减灾,改善民生,补充沿线国家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资金,承担了力所能及的国际义务,大幅促进了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四、中国助力沿线国家抗击疫情,促进民心相通
在后疫情时代,中国不仅快速发展本国经济,也为其他国家抗疫提供切实可靠的援助,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提振了各国抗疫的信心,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加固了社会基础。2021年9月23日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明,截至当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接受了中国12亿剂疫苗和原液的援助,总计150多个国家和14个国际组织得到了抗疫物资援助。受援国家中不乏沿线国家,为加固民心相通的社会基础提供了物质保障。
中国和谐稳定的社会为全球抗疫提升了民众信心。抗疫期间中国政府做出果断正确的决策,本着对人类生命安全负责的精神,带头遵守疫情情况公开原则,使14亿人民形成了抗疫下顾大局、舍小我的心理,为保证社会安全稳定做出了努力。中华民族面对疫情所表现的勇敢无畏、积极奉献的精神为全球抗疫传递了乐观的精神,也提升了沿线国家稳定局面的信心,为加固民心相通的社会基础提供了精神信念。
中国不断进步的科技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坚实支撑。近年来,中国在各领域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科学技术方面创新成果诸多,应对全球抗疫的挑战,中国也一直坚守在科研攻关前列。例如,在分离病毒株方面,与国际共享病毒基因序列方面,研制疫苗、药品与检测试剂等方面,中国都做出了极大贡献,还充分调动了国内专家和医学人才奔赴世界各地,为抗疫提供了人才支撑。中国科技与医疗条件能有效应对疫情的现实,使沿线国家感受到中国的实力与水平,为加固民心相通的社会基础提供了技术保障。
沿线各国理应意识到:为应对全球日益繁杂的风险挑战,为更好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做好与“一带一路”五通工作相适应的建设,认识到民心相通工作的重要性,不仅有益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发展,还利于将面临的风险转为促进发展的机遇。中国对世界的助力和贡献,表明中国愿同各国团结合作、守望相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沿线各国与中国,应在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把握好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来的机会,共促“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同乘驶向现代化发展的“快车”。(文 / 艾丽马古丽·别克木哈西)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重要讲话[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页.
[2]习近平.习近平谈“一带一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68页.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6568.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