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使港口物流业迎来一个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在新格局发展形势下,科学设计江苏港口企业整合方案,对江苏乃至中国港口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江苏港口;高质量;一体化
一、新发展格局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港口作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更应该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港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港口视察,做出了“做到四个‘一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好”“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等系列重要指示。在此背景下,江苏港口更加需要抓住机遇,高质量的推进港口一体化建设,完成转型升级。
二、江苏各港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江苏港口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滨江临海、河湖密布,境内长江横贯东西、运河纵穿南北,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江海河湖兼具的省份之一。
同时江苏也是港口大省。全省沿江沿海地区共10个港口,其中,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为国家主要港口,扬州港、无锡(江阴)港、泰州港、常州港、盐城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江苏省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数、货物吞吐量、亿吨大港数等多项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全省共有一类港口口岸17个,直接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口有贸易往来。全省拥有港口生产性泊位数5 684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数524个,港口综合年通过能力达22.9亿吨。但是由于江苏港口一体化程度不高,虽然有着较大的资源优势,却仍然存在各种问题。
(一)同质竞争普遍,综合能力不强
一方面,江苏港口的非一体化现象造成江苏的港口功能雷同、布局分散、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港口和航运相关产业采用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制约了江苏港口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各个港口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港口资源开发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高,进而同质竞争现象加重。
(二)体制障碍仍存,集运效率较低
受到行政区域划分归属问题,江苏沿江港口会产生利益冲突,港口之间各成体系,会发生重复建设和浪费有限深水岸线资源的现象。
港口周边的硬件条件并不能完全符合要求。比如,缺少运输过程中衔接的运输设备,尤其没有铁路的支持,货物从出发地运输到港口只能通过公路来实现。港口物流企业负担过重和物流用地价格偏高,进一步增加了货物运输距离和物流成本,同时也造成了货物集运效率低下。
(三)沿江港口物流体系建设不完善
物流体系的健全与否代表着港口的吞吐能力和货物经营能力。江苏港口群之间由于物流体系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导致其在进行物流作业时,港口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和数据信息共享,从而降低了作业效率,并且也影响港口进一步发展。
三、新发展格局下江苏港口一体化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推进江苏港口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1.港口转型升级的需要。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贸易活动增加,同时提高了港口物流服务需求。为了应对需求的不断扩大,港口增加了各式联运方式。另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催生了港口运营模式的不断优化,港口由传统单一、标准化的运行模式逐步转向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模式。港口的不断转型升级,可以更好的推进港口建设的发展,但是江苏各个港口对自我发展较为看重,相互之间的合作意向不大,无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局面,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港口群中暴露了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不利于江苏港口的进一步持续发展。
2.提高港口设施与经营管理升级的需要。随着江苏港口的不断发展,港口设施设备在不断地升级,各个港口间又缺乏相应的信息联系和合作,使得设施建设过度,导致一定的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如果推进江苏港口一体化发展,就会加强港口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一定的成本。
另外,港口的不断建设也使得其经营管理方式需要不断升级优化,从而适应新发展的需要。由于缺少信息的共享,各港口之间只能自己不断探索经营管理的更好的方式,也降低了港口运行效率提升的速度。
3.“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港口“走出去”步伐的需要。“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港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海外发展机遇,江苏各港口拥有绝对的地理和经济发展水平优势,但是港口之间合作机制缺乏完善,从而无法在向外发展过程中形成强有力的港口群,让各港口在实现“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更大的阻力和困难。所以“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港口“走出去”步伐的需要也促使江苏港口推进一体化发展。
(二)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推进江苏港口一体化发展可行性
1.国家发展战略为江苏港口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政策环境。江苏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个国家战略的交汇之处,并且也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港口一体化改革试点省份,通过实施港口一体化改革,充分发挥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开放优势,以便更加有效的服务和支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东中西区域的协调发展。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指出,推进江苏港口一体化工作,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结合区位特点加强江海河功能的优势互补、统筹协调,促进深度融合。
除此以外,2017年江苏省港口集团的成立,有利于在发挥省内各港口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消除同行业的恶行竞争,提升全省港口的整体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是对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举措。另外,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江苏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江苏省港口集团谋划布局“12345”发展战略,即做强一个平台,构建两个通道体系,打造三个港口综合枢纽,创建四大品牌,争创五个一流,致力于将一体化改革落到实处。
(二)现代信息技术为江苏港口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且投入到各个领域中去,都大幅度提高了相关领域的作业效率。借助信息的全面感知和智能互联能力,港口的集疏运、生产作业、海关监管、仓储物流、港口服务等多种港口需求都可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让港口形成具备不会间断的内生动力,加速推动港口的业务升级和服务质量提升,从而帮助它们实现向国际枢纽级港口的快速演变。
(三)港口资源整合为江苏港口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目前,江苏港口一体化的开始键已经按下,江苏港口集团开始整合连云港、南京、苏州、南通、镇江、常州、扬州、泰州8市地方的国有涉港资源和省属的3家航运企业的部分资源,立足于区域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规划来调整优化码头泊位功能与岸线分布,集中有限的深水岸线和人力财力优质资源来走集约型高质量发展道路。港口资源的整合无疑为江苏港口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推进江苏港口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体制机制促区域协调发展
因为行政区划的影响,港口一体化进程变得十分缓慢。要想让江苏港口高质量一体化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行政区划的问题,为江苏港口寻求一个合适的布局和管理体制。在港口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中,着重深入研究、优化机制, 创新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让每位人才都能各司其职,物尽其用,防止人才外流、尸位素餐等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江苏港口的具体情况,实行多元化管理体制,充分合理的利用港口资源,早日实现江苏港口高质量一体化。
(二)强化政策扶持开拓腹地市场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更加重视港口行业的发展,出台更多的政策为港口的发展提供支持。在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多式联运发展、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强调港口之间的合作,促使港口之间建立紧密合作的关系,促使江苏港口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另外,各个港口要继续开拓腹地市场,提高市场需求,可以更好的促进江苏港口高质量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三)加快建设现代港口信息化物流体系的一体化进程
在高质量推进江苏港口一体化进程中,需要优化港口物流布局,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物流运输成本,还可以充分利用各项资源。重视现代港口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现代化信息程度,增加港口的软实力。高质量推进港口一体化,就是要不断加强各个港口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建立起统一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五、结束语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发展,高质量推进江苏港口一体化,对于江苏港口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并且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江苏港口需要抓住机会,完成转型升级,促进港口间的信息交流共享,完成一体化,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港口群。(文 / 袁璐璐 孙元花)
(作者简介:袁璐璐:江苏海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孙元花:江苏海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副教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6570.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