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是实现我国沿海区域城市建设和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连云港是江苏主要的海滨城市之一,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之一,海陆丝路在此交汇,区位带动优势突出,区域经济辐射功能明显,是江苏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最佳选择。推进连云港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是实践江苏现代化的有效载体,需要进一步发挥连云港海洋城市地缘优势和功能带动优势,合理规划和布局,有效整合和配置市场要素和资源,凸显地域开放高地、政策实践和产业龙头的功能,完善地区性的海洋经济全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提升江苏沿海地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机制现代化,促进江苏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
关键词:十四五;海洋中心城市;连云港;可行性;路径
江苏位居我国沿海中部,属于东部海洋经济圈,也是我国沿海城市群比较集中的地域之一。它区位优势明显,承接南北,构连东西,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对于未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江苏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基本发展原则,促进苏南、苏中、苏北区域联合、协调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使得全省的海洋城市建设格局初步形成,沿海城市空间布局趋于合理,城市功能得到有效提升,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基础基本具备。
一、构建连云港海洋中心城市的可行性
推进江苏沿海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可以有多个选项,从目前沿海的南通、盐场、连云港三市比较分析,综合考量,选择连云港作为江苏建设海洋中心城市首选为最佳选择。理由如下:
(一)连云港在江苏沿海区域中发展空间位置最为适宜
在江苏沿海三市中,从空间距离而言,连云港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中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和北方的环渤海湾经济区中的青岛、天津之间,区位协调功能中最为适中,左顾右盼,左右逢源,既可以融入长三角经济区,也可以构连环渤海经济区,易于整体抬升了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龙脊。此外,从自身空间优势而言,连云港拥有700平方米的废弃盐田,可以直接转换成工业用地,工业用地空间较大,也比较符合国家的总体政策。
(二)连云港城市功能定位与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最为契合
在未来发展的十年中,既到2030年“十六五”时,三个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分别为:连云港市将规划建设成为发展开放创新、生活宜居现代、环境绿色低碳的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城市定位为国际化物流枢纽城市、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特色化海滨旅游城市和生态化休闲宜居城市。盐城的定位是建设沿海新兴中心城市、现代工商商贸城市和湿地生态旅游城市;而南通则确定了将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2030年的具体发展定位。与现实实践中的海洋中心城市比较,上海、深圳、海南与连云港不在一个发展级别上,而与宁波、舟山、青岛、大连等比较,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功能中,连云港最为契合。而南通和盐城则主要定位在区域内的发展层级上,缺少国际化的功能定位。
(三)连云港拥有目前我国全领域的开放政策优势
连云港与南通都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也是江苏沿海发展区域的城市功能节点,但是,就国家层面给予连云港发展战略定位来看,则大大超越了其他两个市。连云港市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物流交通枢,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成了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主要功能就是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连云港又成为江苏“一带一路”建设的强支点城市和核心区、东陇海产业带的节点城市;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2018年后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淮河生态廊道发展中也均有一席之地,赋予了多个国家层面的叠加政策。特别是,2019年底新批复的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和2020年5月批复的全国跨境商贸试验区等,使得连云港占据了江苏沿海政策高地的绝对优势,也为未来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从目前我国瞄准建设世界性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群体,除了浙江舟山以外,基本上都是具备这些基础条件的。
(四)连云港具备打造国际物流商贸中心的全产业链要素
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地区必须拥有国际性的物流商贸功能,连云港在江苏是独一无二。连云港港口是我国沿海的十大集装箱港口,在“一带一路”物流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连云港建成了中哈物流基地和上合组织物流园,开通了至中亚、土耳其、欧洲等地的中欧班列,承载着新亚欧大陆桥70%的过境货物;连云港还开通了至韩国的客货班轮航线,在哈萨克斯坦建设了“东门无水港”,打通了通向欧洲的多式联运大通道,构建起了连接世界范围内的海陆交汇的物流商贸网络。
(五)连云港赋有多项地域特质明显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
从横向比较来看,深圳在建设海洋中心城市中,将提高国际航运枢纽地位、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业产业链、创新引领促进海洋新型产业发展作为主导方向,同时将海洋科技、海洋文化产业也作为未来深耕的产业发展方面;并将创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打造一个全球海洋智库等软实力未来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力之举。大连提出到2035年将大连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并实现区域内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主要发力方向是: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发展高质量的现代海洋产业,如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充分发挥现有海洋科技资源基础优势,搭建海洋科技联合研发平台,加强重点海洋科技攻关,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等,并依托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海洋治理,打造全球海洋治理高地。其他城市也是大致如此,都将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功能定位。连云港的海洋产业总值在全省三个市中位次最低,但是,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和发展方向则是比较合理的。特别是海洋第三产业中的海洋旅游业、海洋生态产业,以及海洋医药、海洋化工等,在中国沿海区域都具有一定的位置。按照全国目前海洋经济发展来看,海洋旅游几乎占据了整个海洋经济的一半,比较之下,连云港可能更具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特质和潜力。此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洋新能源也是如此。
(六)连云港具有江苏自贸实验区和跨境商贸试验区的叠加优势
自从江苏自贸试验区和跨境商贸试验区设立后,连云港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制度、政策优势赋能,以自贸区和跨境商贸实验区为契机,紧紧围绕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的功能定位,积极推进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建设,加快畅通国际运输大通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港口、航运、物流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连云港与国内外海港、内陆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完善港航功能和口岸通关便利化协调推进机制;同时,结合连云港特点,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畅通陆桥通道建设、增强口岸服务功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医药健康产业等多个方面探索先行先试。因此,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连云港自贸试验区已在金融、人才、物流运输等方面创新了多项制度性的创新服务项目,为连云港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新动能,也使得连云港在江苏沿海三市独树一帜,成为区域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和新标杆。
(七)连云港拥有江苏最强的海洋科研能力
连云港的海洋科研由来已久。历史上,曾在海水滩晒制盐、海水化工、对虾、紫菜养殖和淤泥质海岸筑港等海洋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际、国内具有领先水平。20世纪80年代,江苏在连云港设立了淮海工学院,2019年正式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成为目前全国的第五所专门以海洋作为科研、教育方向的专业性大学,该院校的涉海专业有16个,基本覆盖了海洋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各个领域。由此来看,连云港拥有江苏最强的海洋科研能力。
二、构建连云港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路径
建设连云港海洋中心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城市发展空间、城市定位、城市功能、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金融等方面等发展综合考量,需要加强省际海洋政策配套和资源整合,夯实海洋综合治理的基础。可以从以下路径推进建设:
(一)将连云港国际化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纳入全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城市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事项,涉及方方面面,因此,推进连云港建设“国际化海洋中心城市”,不仅要与全省海洋发展挂钩,而且还要与全省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对接,要从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格局和全省生产力发展布局着手,客观评估,长远规划,分步实施,资源配套,海陆统筹,江海联动,实现江苏沿海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努力占据全国沿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二)倡议推动“海州湾海洋经济大湾区”设立和构建
要着力提升自我站位,主动有为,服务周边城市、周边区域和中西部省份,力求将连云港建设国际化海洋中心城市融入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计划中。要加强江苏省内、省际、市际之间的规划协调,是否可以由江苏省牵头,参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模式,联合江苏沿海三市、苏北其他四市和山东的日照、临沂等城市,同心协力,制定以海洋经济和海洋城市发展为主导的“海州湾海洋经济大湾区”建设规划,凸显连云港建设国际化海洋中心城市的区位责任和带动功能,创新发展思路,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引领全国沿海新发展的共同体。
(三)进一步优化国际化海洋城市功能要素资源配置
要以连云港建设国际化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为核心和参照系,精准定位地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行业,从全球化的视野内整合和配置各类市场资源和资本要素。如围绕自贸区连云港片区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的功能定位,积极推进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整合日本、韩国和中亚、中欧之间的物流交通要素,提升站位,放眼全球,在全球范围内找出自己的发展定位,通过资本、科技、金融、人才、文化市场要素的整合和合理配置,完成构建全域化的国际物流、交通运输产业的市场框架。
(四)进一步提升连云港国际化海洋中心城市带动发展软实力
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功效,带动区域间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整体提升发展软实力。要善于驾驭和汇聚海洋科技、海洋金融、海洋知识产权等市场要素,合理配置,与周边区域内的城市共建共享。可以充分利用连云港的海洋区位特点,建设国家级的海洋生物、海洋植物、海洋气候多样性、滨海地质多样性、海水综合开发和利用、海水养殖、海洋医药、淤泥质海岸带工程技术实验室,形成区域性的科技研究平台,增强江苏科技服务软实力。可以组建具有国际化专业水准的“海州湾海洋科技研发中心”,借助江苏海洋大学的科研力量和科研能力,整合国际海洋科技研究资源,协同发展,带动周边的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的提升。可以借助自贸区发展的政策优势,注册和组建跨所有制的、跨地区的、股份制的“海州湾海洋经济商业发展银行”,搭建金融发展平台,聚焦海洋经济项目和海洋发展,促进区域海洋经济项目的建设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加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全领域的海洋科技交易平台,通过政策扶持方式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速海洋科技成果的实体化和转化。
(五)实现连云港城市政策要素资源深度共享
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带动和辐射功效,形成海洋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城市云,推动区域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要全方位实现连云港城市政策要素资源的共用和共享。建设国际化海洋中心城市不仅是连云港自我发展的选项,而是我国沿海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江苏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需要。要充分用足连云港的各类开放政策,如自贸试验区、跨境商贸试验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优惠政策,将这些政策毫无保留地嫁接到周边城市和周边区域中,将市级地域的开放政策优势转变为城市集群的开放高地或开放城市群,发挥连云港建设国际化海洋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实现连云港自身的对外再开放,切实让周边城市感受到连云港给他们带去的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和新机遇。
(六)精准整合现有地方海洋经济主导产业链和供应链
要重点对接地区优势产业链、供应链,寻找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经济支点和拉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带动支点和关键环节,将地方海洋经济发展较好的强势产业链、供应链放在全球、地区、全国的市场中审视,明细市场定位和产业发展空间,整合各类市场要素资源,合理配套全产业链、全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的企业、资金和人才,以市场、资金和优惠政策为纽带,逐步配套和完善连云港地域海洋经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体系,夯实发展基础,形成地域发展新优势。如连云港对海洋物流运输、海水养殖、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化工、海洋科研等方面。
(七)加快推进以海洋中心城市的海洋经济聚合
要重点推进国家大型海洋开发集团和企业进入连云港,搭建国家级的海洋建设、海洋开发、海洋科技、海洋研究和海洋服务平台,构建海洋经济、社会、文化协同发展的新高地,引领国际海洋产业发展,加快全球海洋经济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向连云港聚合。要围绕国际海洋开发新趋势聚合产业链,要围绕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势,抓住全球、全国性的主导开发的企业和集团,或鼓励连云港大型国有企业组建和合作建设专业性的海洋开发主体,搭建专业性的功能性平台,聚合海洋新兴产业链,用创新的方式、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争取引领国际水平的新产业落户连云港。
(八)加快完善国际化海洋中心城市治理体系体制建设
要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基准,围绕城市海洋服务功能建设和海洋综合治理能力提升,逐步构建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海洋治理体系机制,将海洋行政管理体系、法律治理体系、海洋发展服务体系和海洋治理体系等综合起来考量,逐步深化我国对于海洋事务管理治理的综合改革创新,形成具有全球化视野,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契合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方向的治理体系。要着力于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区域内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政策、制度保障,推进海洋经济、城市功能与海洋事务管理和处置的规范化、便利化和制度化,提升连云港国际化海洋中心城市综合治理的社会影响力和水平。
(九)稳步推进“海洋城市服务云”大数据中心共建共享
要坚持创新,以5G商用为契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海洋城市服务云”大数据中心,融汇各类海洋城市服务功能和服务业务,实现线上线下的城市功能联动,实现网上区域海洋城市功能的一体化。要稳步构建以“海洋城市服务云”共享机制,运用大数据中心,为周边城市企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全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带动和拉动周边城市经略海洋,开发海洋,融合发展,共同进步,实现海洋咨询、海洋经济、海洋城市的信息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协同发展。
(十)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海洋中心城市社会治理能力和层级
要提升站位,瞄准国际高水准的治理层级,精准研究国际海洋经济开发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强化和提升连云港海洋中心城市在全球海洋治理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开设创新海洋科研成果海洋综合服务平台;出台地方法律法规;召开高层海洋国际论坛会议;举办海洋主题展示活动;建设海洋人文旅游运动中心;搭建社会海洋保护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世界知名、全国著名的海洋科研机构和汇聚海洋科技、海洋经济和海洋人文人才的高校;建设和招引国际性的海洋研究智库,促进形成海洋人文保护社会化机制,全面提升连云港地域海洋综合发展软实力,整体配套和完善连云港海洋治理能力和治理层级,进而实现连云港作为海洋中心城市的海洋治理体系体制建设和海洋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交通枢纽,连云港位居我国海州湾地域的“盆地”底部,位于现有的海洋中心城市上海与山东青岛之间,可以承接南北、对接东西,海陆统筹、河海相连,城市功能齐全,政策优势明显,只要全省协力,区域统筹,合理操行,砥砺前行,将连云港建设成为我国沿海中部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是可行、可信、可能、可期的。(文 / 赵鸣)
【基金课题: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市县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十四五”期间构建连云港海洋中心城市的可行性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SSL-14。】
(作者简介:赵鸣,副研究员,江苏海洋经济研究中心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镜花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连云港市社科联常务理事、连云港一带一路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连云港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一带一路、文化旅游、新闻出版、产业经济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6675.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