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时评 > 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创新及其价值意蕴
2022
04-19

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创新及其价值意蕴

摘 要:本文通过概括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国内外新机遇与新挑战,梳理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创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创新提出开放发展理念、统筹开放与国内治理的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等对外开放新理念和实践新举措,说明中国对外开放走向全面而主动的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在努力促进各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建设全人类共有、共享和共赢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发展格局

一、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国内外新机遇与新挑战

迈入新时代,“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使我们面对的现实困难和挑战增多,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方面,我国对外开放的基础条件已经改变:一方面,我国市场规模已达世界级超大规模,随着我国人均GDP增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2019年达到了57.8%,成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全球商品与服务进口包括跨国投资提供了巨大市场;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模式不断受到冲击,过去为了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跨越式发展经济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国内外发展条件,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依然严峻,实体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二、中国对外开放战略进入新时代的创新

(一)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显示出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地思考如何促进全球国家和地区共同进步的理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个国家共处一个世界,应该相互帮扶,在追求本国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到他国的利益。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更加深入,人类生活在相同的历史与现实相交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中国自古拥有世界理想,古时候追求“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如今依旧推崇开放包容的理念,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的世界。十九大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进行了顶层设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下,在顺应国际形势及世界格局演变大趋势的基础上,党中央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问题上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者的主张是一脉相承,且相互补充的。

(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纳入党中央施政纲领,与之相关联的规划也开始步入新阶段。为了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党中央在国际与国内两大市场都高度重视,国家各部委制定了所负责领域的“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规划,相关省市也制订了所负责地区的相关实施方案,推动国际与国内市场共同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要聚焦于发展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推进“一带一路”还应当释放各国的发展潜力,实现发展的联动。“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加快形成国际合作新格局指明了方向,为相关联国家区域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三)创新提出新发展理念

在2017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它是我国研究发展规律得出的新的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应用覆盖了我国发展的全部领域,它有非常严谨的框架、通畅的逻辑、切实的进步思路,创新发展是发展的动力、协调发展是发展的艺术、绿色发展是发展的模式、开放发展是发展的助力、共享发展是发展的目标。五大发展理念核心和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三、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创新的价值意蕴

对外开放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用于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核心路径。对外开放在新时代不仅有助于服务我国的利益,同样有助于服务世界各国利益。正如马克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样,新时代对外开放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为了人类整体发展。

(一)展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世界胸怀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的思想创新融入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亲诚惠容”理念下的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彰显古老中国的气度与风格,展现出“先义后利”“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气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担当和“四海之内皆兄弟”“以诚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姿态,展现出中国海纳百川的气度。

(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如果能够利用好技术、人才、市场等全球化资源,势必可以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新时代坚持对外开放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技术支撑。开放从本意上看,意味着与其他国家之间竞争对抗与包容共享。因为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整合世界资源的分散不足以及避免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冲突。处在开放环境下的国家和地区会有意识展示自身优势、寻找机会填补缺陷。在全球化的形势下,人类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有机会造福世界,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吸收外国人类文明成果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早期实施对外开放的中国经济相对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面比我们国家要强许多,中国只有努力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及经验,才可以更好地助力国家发展。

我国借鉴他国经验的一系列举措的确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但是造成了关键核心技术依附于他人的现实窘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新时代中国开放型经济已经从“走出去和引进来”格局逐渐发展成“大进大出”格局。要解决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问题,就要继续在对外开放中充分吸收、消化各国先进的技术成果及管理经验,同时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努力掌握核心技术,中国才能在国际技术市场上获得主动权。

(三)总结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经验

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来都是科学家、思想家关注的焦点。马克思主义对于未来的设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四)为世界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优势地位,少数世界强国主导了全球事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频频出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很难在世界治理中充分表达意见,维护自身权力和利益,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少数霸权国家越来越难以支配全球事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越来越不得人心,国家间的平等对话、互利共赢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流呼声。(文 / 汪依柔)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国战略竞争下东盟地区安全治理机制变迁及中国对策研究”(19CGJ009)。】

(作者简介:汪依柔,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0).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27 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1).

[4]胡鞍钢等.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9-10).

[5]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扩大开放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J].红旗文稿.2019(15).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