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及其启示
2022
11-08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及其启示

摘 要:弗洛姆分析并揭示了消费异化理论,认为消费的过程是一个异化的过程。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异化消费现象没有改善和消失,人们对物的依赖反而越来越严重。弗洛姆对消费异化以及消费异化的根源有其独特的思考并提出走向健全的社会新的道路。

关键词:弗洛姆;消费异化;根源;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弗洛姆基于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研究发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到处充斥着物化。人的各种生活实践都转变为一种物的形式而展现。消费是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重要环节,消费是人们社会生产实践的必然结果和必要需求。人的消费需求不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为了消费而去消费。所以异化就以物的形式出现了——“消费异化”。

一、消费的异化

科技的发展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的“异化”概念被提出的次数多了起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就多次提出异化和劳动异化。弗洛姆在马克思所叙述的异化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分析得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已经从原来的生产领域渗透进人们全部的社会生活中,由此弗洛姆分析并揭示了消费异化。

(一)消费主体的异化

作为消费主体的人,在消费过程中,人们所消费的不再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满足日常生活正常运转的所必需的,而是超出基本需要以外的不是生存必需的东西。消费这一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化的”。人丧失了理性,人的主体性被异化,人对商品的选择和消费过程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弗洛姆认为当代人的消费不是自觉的而是被各种广告引导和刺激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广告媒介将巨量的信息传递给我们。看着广告中的光鲜靓丽的明星,人们去幻想自己也成为所幻想的样子,从而受到广告中商品的刺激而进行购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产生了非自觉的需要。

在消费过程中,人既是购买者也是被购买的商品。人在市场出售自己的价值高低会影响对自身的各种价值判断。例如获得好的工作会给自身带来自豪感和卓越感,没有获得好的工作就会使自身产生自卑感和失败感。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人性的异化现象的出现离不开消费过程的异化。消费成了人炫耀其所拥有财富、地位和身份的一种表征。由此人在这种消费异化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富足和精神快感,使人沉浸在这种消费过程中,将这种消费当成可以表征自身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二)购买商品时价值尺度的转变

以前人们购买一个物品,需要对这个物品具有一定认识和能够使用,是以所购买物品的使用价值为尺度的。现如今,哪怕你对一个物品一无所知,但你拥有足够多的金钱你就可以买,因为你所购买的只是一种表征、一种流行。例如一个对音乐没有任何鉴赏能力的人,他可以用金钱买到最好的黑胶;一个人胸无点墨只为了包装自己,就可以买到最名贵的画作、最珍贵的书籍。只要有足够多的金钱,甚至可以因为不合理的借口和原因来毁掉这些珍贵的画作和书籍,而他们仅仅觉得自己损失掉了金钱,而没有其他的损失。弗洛姆认为,出现这种异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货币的出现,人的着重点从使用价值转移到了价值上。使得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一切可交易的商品,而不管商品的使用价值。当人们把消费当成目的,随心所欲追求消费的时候,对于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再重要了。

(三)人的闲暇时间被异化

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忙碌的工作结束后,难得的闲暇时间显得尤为重要。但弗洛姆发现消费异化的范围已经蔓延到了人们的闲暇时间。弗洛姆认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中,人们被文化工业所操纵。人们在闲暇时间的活动不再有着真正的的价值,即闲暇活动不再是人自身所进行的任何创造性的自发的活动,而是被文化工业所支配、占有和牵引的。消费了很多自身却没有改变什么,只留下了对消费的记忆。

消费异化“占领”了学生的闲暇时间。现在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在自由的闲暇时间做自由的事情。但学生真的没有自由的闲暇时间吗?当然是有的,只不过在就业的压力下,学生、父母、老师对学生未来担忧和不确定。这时为了满足学生、父母、老师的需要,各类的培训机构提供了解决办法:考研、考公务员、雅思、托福,等等。这就让许多学生为了有更好的前程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消费,消费各种培训机构形形色色的商品,最后成为了应对考试的一台机器,所有闲暇时间都只有消费,消费的越多就越对未来充满信心。因此弗洛姆认为,人总用消费的多少来衡量所有,闲暇时间的全部消费就像是可以获益的资本投资。对闲暇时间的一切投资都是为了就业,而至于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忙得没时间去思考。

二、消费异化的根源

马克思认为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私有财产的存在使得异化的产生,人的劳动本质逐渐异化变成了一种外化抽象的活动。随着商品和物质的极大丰富、物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异化的不断深入,消费也逐渐被异化。导致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人被商品所统治。在消费异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以追求对物质进行盲目消费物质至上的“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使得消费对人的控制越发严重。

消费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而发展出来的。如今消费出现了异化,在各种广告媒体的刺激牵引下,诱惑人们进行不自觉的消费。资本家用各种广告媒体宣传来刺激牵引人们的欲望让人们盲目模仿和幻想,在欲望的催使下进行消费。人们的真正需要在消费后没有得到满足,而且在资本家的竞争下,商品不断的更新换代。人们在刺激下去购买最流行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并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商品。这种消费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资源的浪费和自然的破坏。相当一部分的商品还没有到使用时限就被淘汰掉,而这种消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就无视了人们的劳动创造,对劳动者的不尊重。并且一些人对商品的价值尺度发生转变,不再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仅仅将消费当作一种炫耀和表征自己的一种方式,增加了人们财富的两极分化、不平等现象的加剧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变。人们最初的消费能够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消费被异化出现后,消费就成了人们的目的。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消费异化程度也越来越深,人们对物的依赖也越来越深。消费社会也在人们对消费的依赖下“站稳脚跟”,因此产生了消费人格。一种欲望被满足后,新的欲望随之无穷无尽的产生。弗洛姆认为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但人类的欲望却很难。在消费人格下即使物质财富多么富足,也无法填满人欲望的深渊。精神世界的贫瘠是无法依靠物质世界的富足来改善的。所以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无法感受到幸福和精神世界的满足,只能感受到悲观、焦躁和挫折。弗洛姆通过对人心理的分析发现,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与自身、他人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远,人就越来越感到孤独寂寞,伴随而来的就是一种抛弃感,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人关心、爱护自己。弗洛姆指出,为了解决这一孤独的感觉,人们进行社会活动、进行消费。人们认为在消费过程中可以躲避孤独使自己看起来不再与众不同、与周围的人疏远,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消费的异化又加深了。

消费能够让处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摆脱孤独感吗?弗罗姆认为,消费并不能摆脱孤独感或减轻孤独感。当人们的消费同样的商品,人们体会不到孤独感。但这种情况仅仅是暂时的,消费活动本质上没有满足人们交往活动的需要,没有让自身得到发展和改变。例如同样穿着大牌的服装,开着昂贵的汽车,出入高档的场所,表明有着同样消费能力,并不能归结为同类人。孤独感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短暂的消失,仅仅是因为人们的幻想。幻想不孤独、幻想需要被满足,心理上的孤独感仍然存在。也正因为这短暂的、有限的时间,人们就陷入了无限的消费异化中,陷入循环。可悲的是有些人明知道自己被商家所欺瞒,却仍抱有幻想,但实质上满足的只不过是幻想,其他的什么也没有改变。所以消费并不能让人们摆脱孤独,其异化反而加深了人们的孤独感。

因此产生消费异化的根本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巨大转变。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的是资本的利润最大化,各种经济政治制度也都是为了维持和保护私有制。资本家为扩大利润推行消费经济,不断刺激人们消费,为了满足消费需求的不断上涨,就需要扩大生产使得社会得以发展和延续。所以资本主义的消费经济模式就是生产的越多,消费的越多。所以弗洛姆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经济发展能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但其弊端是财富分配两极分化剧烈,“商品拜物教”“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泛滥。因此,只有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根本消除消费异化,才能解决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问题。

三、消费异化带来的启示

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以现在的视域下来看有着一定的局限,充斥着乌托邦的幻想和向往。但也不能忽视他的理论中别具一格的角度,他的博知且天才的思想和角度提供给了我们对健全的社会内容和走向健全社会的道路提出了新的思路。弗洛姆认为消费异化这一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想消除消费异化和其他领域内的异化现象,是无法用暴力来改变的。消费异化问题突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浪费自然资源、财富分配不均、两极分化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弗洛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不是人们自由自觉的选择,而是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各种竞争手段刺激人们进行消费。在工作中,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于能否成功的出卖自己,能否获得好的工作岗位、丰厚的薪资。在闲暇时间的活动不是为了真正的放松身心,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参与活动,而是成了脱离具体的心理感受的、抽象的活动,不注重过程而是结果。人们因占有某个东西感受到了快乐,就会陷入循环,不断地去尝试,这就是一些人的消费心理。至于是否心理的需要被满足,是否获得新的感触,是否发展了自身,则不重要,也就无法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和喜欢的。

消费的本质应该是有意义的、有人性的、有创造性的体验,不仅是为了生存。但是处在消费社会的人则把消费当成目的,而不是当作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为了消费使自己的闲暇时间被占据,为了消费使得自己被商品所控制,为了消费忽视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为了消费浪费资源无视生态危机。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追求逃离孤独和自身欲望的幻想,最终只能是坑害了自己。因此,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都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满足自身一切需要,因为自然无法提供这种无限增长所要求的资源和能源。社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于消费的提高,应依赖于质的提升。不要将人与人的之间的社会交往转变成物的消费和攀比。只有逃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不融洽,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异化才可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内实现变革,达到“健全的社会”。(文 / 董一博)

(作者简介:董一博,渤海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1]E·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欧阳谦,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2]埃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M].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