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本文针对新时代乡村振兴视域下的文化振兴建设展开分析。首先,介绍文化振兴内涵与意义,明确开展文化振兴建设的价值。其次,分析现阶段文化振兴面临的问题,分别从注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大力建设乡村文化体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明确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路与方向,以期能够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思路解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实践中需要做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明确的方向,在此环境下乡村文化振兴也成为党与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处于新时代环境下,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站在理性角度,分析目前乡村文化发展遭遇的困境以及实践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路。
一、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内涵与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文化振兴,通过文化振兴有利于提升广大群众的文明素养,也是全方位落实乡村振兴的内容。现阶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到非常关键的阶段,真正起到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即凝聚人心的效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要。实践乡村振兴战略期间,务必要保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管齐下,尤其是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带动乡村以及乡村文化的共同进步。
二、乡村振兴实践中文化振兴面临问题
(一)乡村文化振兴价值认同感不强
乡村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乡村文化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凝聚力、生命力均比较强。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至今,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村建设有非常显著的进步,而且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个别农民精神世界并不是十分充实,传统文化价值认同感不高,市场化思维与商业化思维更是对其价值判断造成了直观的影响,出现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观念,原有的乡村价值体系集体认同感下降。长此以往,不仅农民群众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会受到影响,传统乡村文化价值体系也会遭到破坏,降低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认同感。
(二)乡村公共文化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整体发展层面,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依然面临不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需资金不足。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是保障成效的重要举措。尽管国家在乡村文化事业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乡村文化事业经费在全国文化事业经费中的占比并不多,城乡文化事业投入比更是存在失衡现象,从而阻碍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在当前乡村文化振兴体系建设方面中,文化财政支出存在结构失衡的现象。使用文化建设资金,一般形象工程建设的投入比较大,具有较高普适性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反而投入资金比较小,降低了文化事业财政管理分配的合理性。此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场地管理也面临一些不足,例如文化娱乐、会议等场所集中在一起,存在“一室多用”的现象,或者部分乡村修建活动场所闲置,没有完全面向公众开放,很多休闲娱乐器材因为长期闲置,已经出现破损,设备维护不到位。
(三)缺少乡村文化建设人才
1.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如今城市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而且很多大城市为了吸引更多人才落户,相继调低了落户门槛,为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使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才流向城市。正因如此,乡村建设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对文化振兴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造成阻碍。
2.人才结构存在失衡现象。一方面,村民接受教育程度不高,而且存在明显的年限差异,乡村人力资源的文化水平多集中在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存在人才年龄结构合理性的问题,整体表现为本土人才流动性差、外来人才引进难度高,缺少年轻后备人才,而且现有的科技推广人员队伍也呈现出大龄趋势。
三、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困境的破解思路
(一)注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1.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畴,也是后者最为鲜明的文化标志。为了实现现代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需要认识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时代性价值,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要想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文化振兴应该认识到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灵魂,需要在文化振兴实践中在乡村文化保护这一方面加大投入,保证该项工作得以落实。乡村文化遗产还可以与乡村文化产业相结合,使文化遗产的转化更具创造性。其次,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必须不断创新。信息化时代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承途径更加丰富,互联网和大数据都是乡村传统文化传播可以利用的载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使乡村文化价值得到增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的融合。新时代下践行乡村振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必要。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与乡村文化紧密结合,可以提高乡村文化振兴在当地的凝聚力。第一,引导村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理想信念作为实践的指导,组织广大村民参与宣传教育工作,夯实理想信念基础。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宣传,建议采用日常教育的方式,融入生活当中,指导村民可以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自身承担的文化使命,积极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提高文化认同感。第二,为村民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指导,使其可以真正与农业生产、生活结合。建议由乡村干部带头示范,构建社会协同平台,发挥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主体作用,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实现乡村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也可以由此提高乡村文化振兴价值认同感。
(二)大力建设乡村文化体系
1.坚持政府部门主导。对于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政府部门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各级政府则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一方面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进程中落实中央提出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则要与当地实际结合,利用当地人文环境、历史以及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体系。政府部门结合当地群众文化需求编制文化开发规划方案,而且应该在文化体系构建中增加投入,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此外,政府部门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做好基础文化设施的相关工作,使公共文化财政更加公开与透明,执行村民反馈监督制度,为村民享有的文化权益提供保障。构建乡村文化体系,还需要开辟多元化文化投入路径,在政府主导下实现社会参与。一般政府部门在乡村、市场之间起到互联互通的作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乡村文化振兴中。社会企业只要条件相符,便可直接参与乡村文化产业建设,利用政府、社会之间建立的联动机制,对乡村文化产业进行优化与改造。
2.强调农民主体性。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肯定农民的主体地位,这需要做到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强调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的主体性。为此,开展乡村文化振兴,也需要从农民群众着手,激发出农民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对农民的思想进行引导,使农民可以建立主体意识。例如组织农民参与思想素质教育,引导农民树立主流价值观,可以积极参与到文化振兴中,并且可以认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意识,建立乡村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优化乡村治理体系,这也肯定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构建乡村治理体系,需要始终坚持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积极创新乡村自治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等的作用,保证农民参与乡村各项事务话语权。
(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培养
1.利用城乡文化融合实现人才回流。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该问题的存在也影响到乡村文化建设。新时代环境下城乡文化二元格局并未得到彻底的调整与改变,城市对于人才表现出强大吸引力和吸附力,这是影响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上乡村振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无论是基础还是结构,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深入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对于乡村文化振兴而言,可以吸引人才回流。
最为关键的是发展城乡经济,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为了能够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这一领域获得理想的效果,需要从乡村资本和劳动力等维度着手,打破原本城市单向流动人才的现状,提高城乡先进产业、乡村传统农业结构的均衡性。针对当前城乡产业发展现状制定规划,大力发展城乡新型产业,为城乡产业之间的互助构建平台,使乡村经济链条得以延长,弥补乡村文化振兴的短板,吸引更多人才,夯实乡村文化建设基础。此外,人才回流途径需要加以拓展,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政府部门作为主导者,应鼓励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利用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形式,引入大量人才,使人才能够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聚集。除了吸引人才外,“留才”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构建人才服务体系,为其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建设多元化人才服务供给制度,为返乡人才提供就业创业以及培训教育等多个方面的支持。
2.为乡村教育提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基础是人才,培养人才则离不开教育。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乡村是薄弱之处,所以乡村教育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现阶段“三农”工作的实施,需要组建人才队伍,尤其要培养新型农业人才,使人才、产业能够实现同步升级。乡村教育工作是传承乡村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文化利用教育传承,体现出乡村人才、基地的优势,通过乡村教育内容的创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可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新时代环境下乡村精神风貌加以展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规定与内容,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是非常关键的一项举措,而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开辟了路径,不断完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为了实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目标,乡村建设往往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非常关键的任务之一,立足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维度实现全面振兴,将农业产品具有的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优势加以展现,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实践道路。通过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强化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为文化振兴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只有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获得了显著成效,才能够奠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从而全面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文 / 赵静文)
(作者简介:赵静文,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硕士。)
参考文献
[1]周君.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展县域文化——以福建省永泰县武术文化发展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22,41(01):78-82.
[2]陈嘉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才培养与乡土文化发展困境研究[J].山西农经,2021(21):157-158,161.
[3]郑萍.艺术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探索——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18):165-167.
[4]卢思搏,胡钦钦.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与解决思路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4):241-243.
[5]徐丹.高校应以文化引领为本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评《从文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J].领导科学,2021(14):129.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7336.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