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科技型民营企业“技工荒”现象的成因与应对
2023
01-13

科技型民营企业“技工荒”现象的成因与应对

——基于大学生短期工的信息认识视角

摘 要:由于近年来科技型民营企业一线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不少企业虽然出台一系列留人政策进行应对,但纾解“技工荒”效果却微乎其微。基于在校大学生信息认识视角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民营企业的低成本策略、一线员工社会地位较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政策导向有偏差、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等,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扎实措施进行逐步解决。

关键词:民营企业;技工荒;大学生;短期工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其中以电子通信设备、仪器等电子产品为主的科技型民营企业以较高的员工薪酬水平、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等吸引着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乐意去这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做短期工的方式参加社会实践与度过假期,这类科技型民营企业对具有一定文化与能力素质的一线员工需求量也很大,他们也愿意招聘在校大学生群体来工作,应该说这是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社会现象。

然而,笔者曾经对此类企业短期工作或走访调查过,对其中的台资企业更有深入地了解。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进入此类企业基本都是从事最一线的机器操作,他们工作一段后觉得工作无趣、待遇低又耗费精力,只适合短暂的生活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现象并非仅发生在做短期工的大学生身上,它是导致此类企业一线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需要长期招新员工的重要原因,也是从2004年引起人们关注却未能有效解决“技工荒”的成因之一。

一、科技型民营企业“技工荒”现象的形成与表现

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型民营企业(本文主要针对在我国沿海省份发展的台资企业)对一线员工的需求量激增。有关数据显示,早在2004年,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缺少劳动力达10%。近10年来“技工荒”现象依然未能很好地解决。据统计,2020年,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达2 200万人左右,近5年来,平均每年有150万劳动力离开制造业。制造业对就业人口的吸引力在下降这种现象在科技型民营企业主要表现为招工难,留住人才更难;为了能够招聘到员工,企业通过不断提高员工基本工资而增加了经营风险。除了招聘一线技术员工难外,还存在高技能人才的数量短缺,对企业发展与创新都直接构成刚性制约与重要瓶颈。

分布在南方的电子厂劳动力本地人只占少数,绝大多数都为外来劳动力。据社会保障部门调查,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只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6%,从整个劳动力就业和国家发展需求看,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对于南方电子企业来说,年龄在18~35岁的员工由于动作敏捷利落、记忆力好,企业非常需要。每年的寒暑假,都是电子企业的旺季,厂区也会更愿意聘用大学生来工作,但是暑假一结束,学生们要回学校上课,这就再次造成一定比例的员工流失现象。

二、科技型民营企业“技工荒”现象的多个成因

(一)低成本策略造成企业难以提升技工薪酬水平

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断降低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与减少技术工人的数量。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不合格产品的增加与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对此,企业不是加强产品质量监控与一线技术工人的数量与责任心,而是以盲目的扩大生产以数量取胜来弥补损失。而结果最终则是低成本策略造成产品低质量之间的恶性循环与发展内卷,最终造成包括大学生短期工在内的大量技工的不断逃离。

笔者曾去做过短期工的企业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客观地说,工业园对于技能型人才和一线员工有着庞大的需求量,但是不少企业却不愿提高技工工资待遇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工荒”问题。笔者在2017年暑假供职的一家电子厂工作,基本工资为1 840元,加班工资按照小时计算,非周末正常加班两小时,加班费为平时的1.5倍,周末加班费为平时工资的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费为平时工资的3倍,暑假时每个月的全勤奖为300元(全勤具体指一个月内无请假、迟到、旷工等现象,能够做到满勤)。平均每月持续加班,月工资也不超过4 000元,工资与工作劳累程度不成正比;作为全国工业园标杆的苏州工业园区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科技型民营企业情况也好不到哪里。

(二)一线员工地位较卑微与前景黯淡

笔者调查发现不少电子厂一线员工工资较低,实行基本工资+加班绩效工资+全勤奖的工资结构。要想获得理想的薪酬水平,就必然是加班加点地工作。另一方面,社会观念上普遍认为技能型人才是低层次的人才,一线员工是在干体力活,这使得技工群体缺乏稳定而走向“开网店”“成网红”等新的职业尝试。

同时,大部分制造型民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积极性较低。他们担心员工参加培训影响到工作的进度,同时也担心对这些员工花了不少心血培训后,员工技能增强,产生跳槽的想法,留不住员工。这种做法只能造成技工前景黯淡的心理恐慌而随时准备离职,技工队伍也就更加不稳定了。

(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政策导向有偏差

目前,我国技工市场供求不平衡,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表明我国现阶段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支持力度不够。这就造成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仅具有对低端产业的加工能力,缺少技术创新的能力,严重依赖供应商。这种局面的解决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具体支持与政策引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更多是自己在苦熬苦撑,来自政府的有效帮扶非常有限。

从更深层次方面来讲,政府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技工荒”现象,避免这一现象形成负面效应不断叠加。众所周知,各级政府对于大学教育的重视远高于职业教育。我国现阶段财政公共资金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资更大,而对于职业教育等投资少的多,这就导致技术工人供给量急剧减少,同时,偏重于高等教育投入也造成了“重文凭、轻技能”的社会价值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毕业后面临的工作存在缺口,缺乏过渡与连接。

(四)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权益得不到保障

随着南方地区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此类制造业求职谋生,这导致当地流动人口较多,而如何将这些流动人口纳入逐渐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各地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跨省市、跨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并不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脆弱,加之2020年新冠肺炎的出现,导致不少制造业经济发展滞后,同时也导致了技术性不强的一线员工面临失业的困境,且失业人数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应对科技型民营企业“技工荒”现象的建议

(一)政府要重视“技工荒”这一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各级政府要很好支持校企合作关系和人才培养,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引导督促各个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不断培养人才,减少民营企业的失业率。

(二)着力解决好技工人才的工作稳定问题

南方电子厂和三角洲地区等的工业化水平和制造业技术趋于成熟,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制造业、进出口产品都依靠这些企业的生产与制造,因此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需要技术支持。进一步来说,外来员工的整体素质也有待加强。政府除了出台相关政策、实施政策以外,还需要监督民营企业,加大对外来员工的理论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外来务工人员能够感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好处,提高个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一分力量,发展经济,让城市更加美好。制造型产业聚集的地方,一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劳动力机制,以应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改变社会对于人才的偏见

人们内心深处人才偏见的转变需进行长期的教育与引导。当前,我国不少企业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工人们也不仅只靠体力和一些简单的技术赚钱,大学生到工厂当一线技工不丢脸,而是成长为一名响当当的新时代技工人才。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兴崛起,使得国家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更多的面向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初级技工,同时也需要高技能的专业化技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凭借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力消除民众对工人阶层的一些普遍误解与扭曲认识,懂得尊重技术型工人,肯定这类群体在社会中的作用。要改变唯文凭、唯学校选人用人的人才观念,让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业贡献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建立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在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省与省、省与市之间的社保体系是否能够保持一致的问题,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一体化、通用化。上海地区属于相对发达的地区,建议上海地区与江浙地区之间协商构建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外来人口长期在江浙沪等地区工作且打算定居的这类员工,要按照当地居民标准纳入现行的失业救济、医疗保险、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外来的务工人员来说,应当为他们建立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范围。(文 / 刘歆立 张梦瑶 杨桂花)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当代农民认同“中国制度”的道义自觉研究》(2021BKS018)、河南省图书情报研究项目“图书馆服务个性化研究”(编号:HNTQL-2021-167)与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党史观融入大学思政课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研究”(2021XJGLX071)。】

(作者简介:刘歆立,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科学发展与农民权利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传统文化与农民权利研究;张梦瑶,河南农业大学2020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杨桂花,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从事读者服务与信息服务研究。)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12/22/content_5463137.htm.

[2] 张莉.“用工荒”局部常态化机器人代工或加速[N]中国证券报,2013-2-28-2.

[3] 王红茹.新《职业教育法》实施,“技工荒”问题如何解决?记者观察.[J].2022(16).

[4] 梁启东.突破制造业痛点,跨越“技工荒”怪圈,小康.[J].2021(13).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