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时评 >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伟大意义
2023
03-16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伟大意义

摘 要: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优势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理论优势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过程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对于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满足了许多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强大的推动力量。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重要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繁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总数最多、人口基数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现代化就预示着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实现现代化不仅取决于外部因素和外来援助,而要主动挖掘出其内在所具有的优势,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不仅是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也是现代化的终极目标。“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也是现代化进程中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既有很大的优势,也必然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总人口不超过10亿人,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元,全世界经济总量比重超过18%,巨大的人口数量,必然意味着拥有着更大的市场、更大的需求和更大的潜力,这将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的动力。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征程中,共同富裕是非常重要的目标,映射出这不仅是大国理想更是人民期盼,不仅是对于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目标。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不仅寓意中华民族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不忘记使命的郑重诺言,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具体的发展情况,围绕着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诉求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不断地依靠自身的发展优势谋求更大的发展,努力带给我国广大民众更良好的生活条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制度系统,创造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政治保证和体制基石等。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人类三大文明的统一整体,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之中的主力路线,我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论断给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清晰的目标,更是体现了现代化的总体性原则。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宽广、平衡的角度看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在进行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制胜法宝。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为一定的社会人群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然而,社会财富的增加和各种消费品的种类增多,加强了人们对于物质和价值的追求力度,开始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同时,也加剧了社会价值的冲突,使得生活价值观产生了变化,逐渐偏向。由此可见,越是经济持续增长,越要注重人民的精神力量;越是实现了物质的满足,越要用精神能量去维护这一成果,越是物质充裕越需要精神激昂。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蕴含的丰富生态思想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探求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现代化是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构建人与自然的共同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条例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利用科学的环境理论知识,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合理有效的利用和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和实施“两山”理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未来的发展。

(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本身就是一条追求“积极和平”的发展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实现的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所遵循路径的重点指引,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赓续的文化文明史,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仁爱与大同,重视和平等传统美德的政治理念是悠久历史的智慧瑰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存在的和平思想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覆盖在个体、社会、国家等各个领域,这种思想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和平理念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引航标,也对中华民族产生巨大影响力,成为新时代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源泉。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与西方国家现代化主要所走的掠夺之路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即使国际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明显,中国仍毅然决然地走和平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意义

(一)世界层面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解决了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走上现代化道路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和困境。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的超越。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功,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式的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社会的根本社会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之处是讲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明确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为指导,而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则将人从社会中分离出去,造成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对立。但中国式的现代化坚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不断地提高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创建生态文明的重要要求。“两山论”与“人与自然”是生存社会的重要概念。

(二)国家层面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提升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高度。中国式现代化从提出之时,始终重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成功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现代化理论从传统带向现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环境和现实需求为基础上来进行展开,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破解了困境,提升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境界。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传统文化与守正创新的有机结合。在现代化进行的过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会与社会中原先存在的文化价值产生严重的冲突和对立,理论上来讲,所有的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会被这种传统的文化所困扰而难以进行发展,在早期进行现代化的国家实际上是自生自发的一种历史过程,主要是接触之后社会内部进行自我反省的方式来对传统文化进行革新发展。中国作为后发展性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导致中国面临着西方文化侵入的难题,但中国人充分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精髓,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三、总结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胜利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世界更大范围内的发展将会有一个不同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让我们根据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不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文 / 陶玲玲)

(作者简介:陶玲玲,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

[2]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

[3]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