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快讯 > 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关于建设集装箱堆场体系的调研报告
2023
04-18

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关于建设集装箱堆场体系的调研报告

立足“十四五”新发展阶段,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为落实拓展国内外经营网络要求,积极拓展集装箱堆场网络建设,结合业务经营与发展实际,服务于建设世界一流现代物流企业的目标,推动公司经营体系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地推进堆场体系建设,打造覆盖全国的集装箱堆场体系,调研小组开展了多式联运专项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发现,此堆场优势是自有系统相对完善,但与用箱客户合作紧密度不够,如何做到高效对接客户需求,做好物流产品规划,优势资源与需求匹配,是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堆场的功能和现状

1.基本功能。集装箱堆场是用于交接和保管集装箱的场所,基本功能是箱、货的交接、存储及保管,包括装卸、转运、装箱、拆箱、收发、交接、保管、堆存、搬运、货物集散、承揽、配载、单据编签缮制,以及集装箱的修理、冲洗、熏蒸、箱体检查、维护、清扫、消毒等。

2.堆场现状。目前,中铁多联公司在境外有堆场85个,均为签约堆场,其中欧洲28个、俄罗斯27个、中亚19个、蒙古1个、东盟6个、日本4个;国内合作堆场16个,其中签约堆场13个(济南分公司1个、兰州分公司2个、太原分公司8个、郑州分公司1个、南宁分公司1个),达成合作意向但未签署协议3个(均在呼和浩特分公司)。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设的意义

现有堆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堆场数量少,不能满足现有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需求,特别是国内堆场数量匮乏,无法满足运输产品设计和运营需要;二是堆场功能不完善,境内外堆场主要用于铁路箱堆存,其他功能不足,大部分不具备市场主流堆场功能,特别是国内堆场,设施老化,功能单一,难以为客户提供进一步增值服务。

现有堆场的数量和质量与市场需求、产品需要以及成长目标不契合,是制约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尽快研究、逐步构建国内外堆场体系。加快堆场建设,有以下意义:

1.有助于多式联运产品的开发。堆场是集装箱多式联运产品的重要“关节”,可实现箱、货匹配,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加大货源吸引,支撑多式联运产品的开发和成长。

2.有助于公司经营网络的建设。堆场是集装箱多式联运经营的重要抓手,通过堆场建设和使用,可以促进产品经营有的放矢,进而完善公司经营网络建设并拓展经营辐射范围。

3.有助于优化全程运输成本。堆场数量增加、网络完善,可以产生规模效应,降低用箱成本,增强箱管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周转率,进而提高整体运输产品的竞争力,为实现“大箱管”奠定基础。

4.有助于促进广泛合作。堆场网络的逐步健全,可以满足海运、自备箱堆存业务需求,提供集装箱代管等增值服务,促进与大型海运公司、货代企业、公路单位合作,整合资源,创新产品,让铁路更好地融入社会物流体系,从“跟跑”到“领跑”,为“引领”多式联运发展提供条件。

三、具备的优势

1.具有相对成熟的国内经营网络。我们是网络型公司构架,已初步建立了国内经营网,国际经营网也在逐步发展。相比铁路局集团公司,我们更容易实现物流资源的全流程管理、跨区域调拨,形成面向国内、国际两张网的堆场规划建设体系,按照统一建设运营标准,不断完善服务供给。

2.具有堆场软硬件的资源储备。我们有多年集装箱管理经验,特别是在运营85个境外堆场和16个境内堆场过程中,储备了一定的运维经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员,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基础箱管信息系统,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储备,可借力前行。

3.具有品牌优势。中铁集装箱及所属分子公司,经过长期的经营发展,逐步建立并推广了自有品牌,国内外均享有良好的声誉,市场的品牌认知度较高,是企业开拓发展的有力保障。

四、堆场管理系统框架构想

1.系统架构。

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关于建设集装箱堆场体系的调研报告 - 第1张  | 大陆桥视野

2.堆场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管理系统建设应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软件、统一硬件,采用成熟、可靠技术,以整体性、实用性为主,兼顾先进性和可扩充性等。(1)继承性:保证系统与现有测试系统、设备和结构的兼容性,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系统。(2)先进性:智慧赋能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装卸作业(目前天津港已实现)能有效地提高堆场查验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实现资产的实时、精确、有效的集中管理。(3)实用性:根据系统需求出发,最大限度满足业务上的各项功能要求,确保实用性。软件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管理、维护和维修具有简易性。 对于集装箱调运过程中的不同的环境和业务需求,能方便有效地完成对集装箱的管理。(4)高效性:能保证系统的收集、传输和使用具有快速、有效的运作效率,整个业务流程简介易用。(5)可扩充性:在系统设计方面,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能力,可以根据信息需要对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扩充,包括存储器容量和系统功能等方面的扩充。在系统软件全面升级的情况下,能最大的保证现有投资设备的可用性。在业务需求方面,基本数据项目可以扩展,可以根据使用单位需要,自行添加相关内容。设备可根据业务的需要扩展数量,而整体的技术方案结构无需有较大的改变。(6)紧急应变性:中心监管系统和定期设备检测监督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潜在的应急故障失败情况,必须设计有效、快速和可靠的应急管理系统和对应的服务保障系统。对堆场管理系统中出现的紧急故障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能提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7)安全性:系统提供有效可信的安全保密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信息访问或非法侵入;在信息访问和交换中确保数据的安全保密性,按访问级别控制用户对机密信息的访问和获取。

3.近远期实现理想效果。(1)近期系统化建设:进出箱信息实现自动化录入。根据集装箱调运过程中的不同环境和业务需求,能方便有效地完成对集装箱的管理。(2)远期系统化建设:结算系统(收支功能)实现自动化,实现资产的实时、精确、有效的集中管理。

五、实施步骤

1.快速组网。组织各分子公司和境外子公司深入开展管内堆场调研,提出堆场布局方案(包括位置、条件、预计功能、合同样板等)。整合铁路及地方各类场站资源(地方铁路专用线、中心站、无水港、无轨站等),打造示范工程,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逐步满足现有业务主要发运端和到达端及货物主要集散地的堆场需求(初期一般不做投资,同时注意规避堆场产权性质带来的风险),按年底至2023年12月前,国内50个、境外100个的目标推进,形成基本网络。

2.经营拓网。一是根据已建和待建堆场,布局经营网点,将堆场逐步提升成为分子公司经营部,利用分公司既有业务资源。盘点分公司既有合作项目,对发端具备堆场条件的场站,组织分公司与客户签约纳入堆场系统。二是借助地方铁路协会资源,组织对地方铁路协会会员单位开展宣传,与专用线、地方铁路有效对接需求,开展合作,拓展辐射范围。三是联合中铁联集和中铁铁龙公司,将现有的中心站和场站纳入堆场经营网络布局,实现共管共用。基本目标是,主要运输始发和终到地、铁水节点、货源集散地大部分建立堆场、中欧班列到达地、集结分拨地、国际货源集散地均建立堆场。同时,研究堆场功能等级,形成标准,为堆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打好基础(拟分ABC三类,A类堆场为自有型或投资型、B类堆存为合作型、C类堆场为使用型)。

3.合作强网。一是逐步构建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堆场网络,使堆场体系与运输体系无缝对接,形成国内、国际多式联运便捷、稳定的运输通道;二是满足自有产品的基础上开放经营,接收市场自备箱,尤其是海运箱,增加服务内容,融合既有运输产品,使得堆场成为多式联运主要的集散地;三是提升信息化水平,与各大船公司的港口堆场实现信息共享,堆场互联互通,将部分堆场打造成为内陆港,融入全球物流体系;四是选取有潜力的堆场所在地,进一步做大、加强政企合作,吸引物流、商贸、生产加工等业态,将货物集散中心、内陆港提升为集合物流、生产、交易的供应链中心,不断向铁路引领多式联运发展的目标迈进。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多联公司在集装箱公司统一领导下,成立堆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组组长由主管副总经理担任,组员为产品开发部、箱务管理部、铁海快线部、多式联运部、中欧班列部负责人参加。领导小组统筹做好堆场布局规划、商谈签约、内部管理、经营使用等前期工作。定期召开工作项目会议,梳理修改和完善堆场管理制度体系,形成工作流程、作业标准,最终实现堆场系统建设。

2.落实工作职责。重点突破,分工负责,稳步推进。产品开发部负责堆场布局签约,中铁多联公司箱务管理部负责堆场运营管理,多式联运部、铁海快线部、中欧班列部负责堆场经营业务开发工作。各部门协同配合,积极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工作启动,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3.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堆场建设服务经营业务拓展,以堆场建设为切入点,为自备箱提供堆存、箱管服务,开展与专用线经营合作,拓展公司客户群体和业务范围,助力公司做实经营网络、做强经营能力、做大经营范围。

(文 / 孙天娇)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