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时评 > 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3
04-18

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摘 要:中欧班列通联欧亚大陆东西两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已经成为亚欧国家和地区广泛认可的国际公共物流产品。本文全面梳理了班列开通以来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班列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围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思路,提出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从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运营智能化等方面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欧;班列;高质量;联运;建议

中欧班列是往返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实施,按固定线路、班次和开行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以来,中欧班列正式进入了常态化开行阶段。经过近十年的精心培育和高速发展,中欧班列已成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为促进亚欧各国之间经贸往来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欧班列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一)开行数量持续增长

2014—2021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8万列,年平均增幅达92%以上。2022年开行班列1.6万列、发送16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和10%。目前,往返行驶于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固定班列线路约82条,覆盖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中欧班列每月开行千列的高位运行态势已成为常态。

(二)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目前中欧班列往返综合重箱率已经达到98%以上,去程重箱率100%。自2014年组织首列中欧回程班列以来,中欧回程班列增速明显,回程/去程比已达到85%以上,班列往返运输已经逐步趋向均衡。

(三)货源品类更加丰富

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品类从最初的移动电话、电脑等电子产品,拓展到包括鞋帽服饰、机械设备、汽车整车、家具建材、IT产品、防疫物资等53个门类、约50 000多种商品。欧洲运往中国的货品从早期的汽车及零配件、木材等逐步延伸到机械设备、机电产品、食品、酒类、医疗器械等门类,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中欧班列运输货值由2014年的48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750亿美元。

(四)品牌影响逐步扩大

目前,中欧班列国内累计开行超过百列的城市已达到34个,覆盖境外24个国家200多个城市,亚欧大陆全境均有物流服务网络覆盖,名副其实成为被亚欧大陆国家和地区广泛认可的公共物流产品。疫情发生后,受检疫影响,国际贸易通道受到严重影响,而中欧班列因为具备分段运输和减少人员检疫的两大先天优势,为保障中欧贸易往来、畅通多边合作提供了重要物流通道。

(五)通道布局更趋完善

近年来,国铁集团实施了口岸扩能和“卡脖子”路段铁路扩能工程,有效提升了通道的口岸和后方通道能力,逐步形成了以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以及绥芬河口岸为基础的“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东、中、西三大运输通道格局。中欧班列西、中、东通道扩能升级后,日均运量较扩能改造前的2020年分别增长了20.7%、15.2%、41.3%。2019年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通道规划,着力打造由成都、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由成都、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和由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的东、中、西3条铁路运输通道。

(六)枢纽节点逐步成网

枢纽节点建设是中欧班列发挥规模效益、市场化运作的基础。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拨专项财政资金,支持郑州、乌鲁木齐、成都、重庆、西安5个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引导中欧班列从“点对点”运输转向“枢纽对枢纽”运输,加快打造高效的“干支结合、枢纽集散”集疏运网络体系。中欧班列沿线各相关节点城市及相关运营方,对标示范工程的要求,全力打造境内外枢纽节点,基本形成了覆盖多个区域、联动多个通道的节点网络。

二、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欧班列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运行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基础设施方面的,也有运营管理方面的,更有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口岸通行能力和沿线基础设施不足

中欧班列线路运行跨越多个国家,在两国接壤的边境口岸需要停留较长时间,因为不同国家的铁路轨道标准各不相同,通常要在“标准轨”和“宽轨”之间进行切换;加上口岸的基础设施不足,尤其是欧洲国家口岸的吊运和仓储能力不足,欧洲部分车站总长低于中欧班列总长,一列班列需要两次以上换装作业,极易导致车辆和货物积压,降低班列运行时效。

(二)海关通关要求和班列运输规则不同

中欧班列在边境口岸,不同国家基于主权要求需按照各自国内法的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海关查验和单证处理,与空运和海运相比,海关查验时对铁路运输检测抽样多、费用高,且耗时长,海运和空运出口报关全面实施无纸化审核,而中欧班列途经部分国家站点还要求查验整套正本纸质单据。沿线不同国家的通关要求和检验检疫标准的差异化,增加海关人员的工作难度,中欧班列口岸通过效率受到较大影响。中欧国际班列跨境铁路运输适用的规则也不统一,我国适用的依据是《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而欧洲国家普遍适用的依据是《国际铁路货物运送公约》,两套不同的铁路货运规则,给班列的成功运输和便捷交付也带来了制度障碍。

(三)班列运营未完全遵循市场规律

目前,中欧班列铁路运输成本是海上运输的1倍以上,约是航空运输的1/5;运输时间则约为海上运的1/4,平均碳排放量约是航空运输的1/15、公路运输的1/7;班列运输的比较优势在于全程运输时短、稳定性高、环保优势显著。开行之初,为开拓市场和打造品牌,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将运价压低到接近海运的价格,争抢了海运的市场份额,对中欧班列的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18年开始,财政部就中欧班列补贴进行退坡管理,但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班列开行数量,通过地方基金、奖励等隐性补贴抵消了财政退坡带来的积极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申请开行中欧班列,不同省份甚至相邻省份开行的线路通往欧洲同一国家或地区,线路的雷同度或重复系数高,而货源又相对稳定,出现了班次运能剩余现象。各运营公司相继压低货运价格,平台公司所在地方政府又通过隐性补贴和优惠政策扩大集货半径,甚至出现了货物绕远运输,无序乃至恶性的市场竞争行为阻碍了中欧班列运输价值的发挥。同时,在与国外运输部门就价格和运营条件谈判方面,我国缺乏统一的整体联动协作机制,也没有专门的实体部门归口管理,导致班列境外运输段的揽货能力弱、议价能力低,造成中欧班列国外段的运输费用高,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极大地压缩了班列整体盈利空间。

三、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重点围绕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运营智能化三个方面高质量推进中欧班列发展。

(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各方关系协调

围绕铁路、列车和货物核心要素,按照系统化思想开展全方位顶层设计,实现参与各方共赢。一是促进通道多元化发展。国内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提高重点口岸综合作业能力,优化沿线枢纽节点布局,疏通路网堵点、卡点,大力支持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国外充分发挥七国铁路联合工作机制作用,推动铁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衔接,在打造中欧铁路运输大通道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地缘政治的变化,积极跟进2022—2027年发展跨里海国际运输通道并同时消除瓶颈的发展路线图,发展跨“两海”南通道、拓展中吉乌公铁联运线路等,鼓励开辟中欧班列境外新路径,为中欧班列发展提供多样化的线路选择。二是加强与沿线国家铁路部门规划对接,共商共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合作加快沿线口岸扩能、重点地区场站、车板、集装箱等关键性资源的投入,引导国内企业自建、共建海外仓、物流基地(园区)打造境外集结分拨中心。三是充分发挥并适当丰富中欧班列联合工作组和专家组的协调机制作用,加强与沿线各国铁路部门交流探讨,着力解决中欧班列在信息交换、运输组织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和鼓励中欧班列经营服务平台与国内外港口集团公司、物流货代企业以及国际机构组织等的合作交流,在中欧班列通道建设、货源组织、提质增效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四是组建中欧班列境外业务集中代理机构,由境内的相关班列货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欧洲境内主要枢纽节点或重要城市分别设置办事机构,提升境外揽货能力和集中议价能力,提升中欧班列境外线路盈利能力。

(二)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中欧班列属于运输市场经济行为,终归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供需原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要全面取消各种类型的奖补。在全面落实财政补贴资金退出政策的同时,要全面清理和杜绝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基金、奖励等方式对行政区域内的平台公司进行暗补,班列的开行严格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调节。二是整合国内现有中欧班列平台公司。中欧班列开行省份,首先整合省内的国有运营平台公司,在省级行政区域内培养树立具有竞争力的市场经营主体,在实现区域内整合的基础上,参照经济圈或者相关行政区内的支柱产业分区域整合成立不同区域的股份制平台经营公司,更好的服务支持本地或本区域产业的发展。三是充分激发班列平台公司的创造力。平台公司应按照“以运带贸,以贸促运、运贸一体”的思路,专注于特定市场的细分和客户群体的开发与维护,做“精”做“细”,在产品设计以及海外市场开发方面发力,提升客户的黏度,做“优”做“强”。通过优化整合市场资源,与境外物流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共享使用配送网点,延展货物包装、简单加工、清洗修护、售后服务等增值服务。在政策允许前提下,积极拓展冷链、食品、普通化工、非危液体、商品汽车等运输需求与技术研究,丰富中欧班列的产品体系。加大回程班列、回程货源揽货,积极创新开展卡空、卡铁、海铁等多式联运,不断优化运输模式,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突出数字智能,提升班列运行效率

一是推动中欧班列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打造中欧班列数据共享、运营服务、运行监控等业务系统,组织建立中欧班列门户网站,通过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业务办理、统一客户服务,打造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综合信息服务窗口,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为运输企业提供信息化管理支撑,为政府部门提供监管决策支持。二是协调沿线国家海关等联检部门,建立无纸化通关信息平台,简化货物通关手续,优化口岸作业,推动边境口岸与内陆海关间的流程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压缩通关时间。三是推动海关无纸化通关数据与和铁路运输数据的对接,实时交互共享资讯数据。通过数字智能提高班列发运的计划性与均衡性和边境口岸查验效率,减少班列拥堵的概率,提高中欧班列运输时效的稳定性和增强班列运输的黏性。(文 / 李敏)

(作者简介:李敏,连云港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物流师。)

参考文献

[1]杜涛,熊巧,王遥飞.促进中欧班列(武汉)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7):134-136.

[2]梅冠群.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J].大陆桥视野,2021(1):35-36.

[3]李丹凤.中欧班列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策略[J].经济管理文摘,2020(9):189-190.

[4]陈征.新格局下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铁路,2021(6):63-67.

[5]徐紫嫣,夏杰长,袁航.中欧班列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建议[J].国际贸易,2021(9):45-51.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