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3
04-19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以J省为例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而乡村振兴是实体经济的必要发展战略。J省目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素质人才缺乏、数字经济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想加快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步伐,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解决。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一、数字经济概述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以经济结构优化作为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在21世纪,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数据是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拥有创新性、强渗透性、覆盖面广的特点,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助推器。

(一)数字经济能够优化农村要素配置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大多数乡村中,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来源狭窄的问题,而数字经济可以借助科技基础设施迅速且实时传播要素,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让乡村经济加快且高效融入国民经济的大循环之中。农户借助许多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带动农产品的销售,改变之前销售渠道少的局面;同时物联网的发达,促使乡村企业可以与众多物流公司进行合作,减少农民的运输成本;此外还能通过数字经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引导人力资源向农村倾斜;且通过运用大数据可以减少蝗灾、涝灾、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保护粮食安全,降低粮食进口量。

(二)数字经济可升级农村产业结构

现代农业发展到今时今日,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矛盾,体现在生产方面和品种结构上。而数字经济通过信息机制优化、平台加持,改进了生产、协作等的运作过程,再融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优化更新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

数字经济能够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优势,融合农村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如依托地区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因地制宜种植特色农产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电商发展基地,开辟销售新渠道,延长产业链。在充分发展本地的产业要素后,可以引入外地更为广泛的要素投资,这样就促进了产业结构高度良性循环,实现现代农业绿色提质增效。

(三)数字经济可提供更多智慧服务

在人工智能、线上教育等数字经济服务在更多的农村地区生根发芽后,乡村的智慧服务不仅质量更高,范围也更广,更多地朝均衡方向开始发展。例如,在农村教育方面,截至2022年12月份,全国中小学98%接入宽带,这使得农村的在线教育成为常态,农村学校能够通过网络获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变以往农村缺乏教育资源的局面。

二、J省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困境

(一)数字经济人才缺乏

拥有数字经济知识的人才是连接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之间的桥梁,乡村振兴若是想大力借助数字经济必须拥有一批既了解农业知识又熟知数字经济的人才。但是根据J省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农民工调查报告》,2022年J省农民工人数为1 200万人,占全省乡村人口数量的58.70%,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达842万人,占全省乡村人口数量的34.46%,平均年龄为36.8岁,40岁及以下占比为65.8%。由该报告可知,J省乡村仍然存在劳动力外流、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屈指可数,而还留在乡村的劳动力由于长期未接受知识的熏陶,不愿意甚至不敢接受外来新兴知识,因此形成了外来人才引不进,本地劳动力数字经济水平低的局面,长期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乡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欠缺

一方面,我国加大了对乡村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确有改善效果,但是总体上仍然存在着基数大、回报率低、范围广等制约因素,以J省上饶市为例,2021年该市农村与城镇的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仅减少了0.2个百分点,农村的网民数量仍大大低于城市的网民数量。另一方面,J省地势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大部分农村地势不平,人口密度低,要想使网络全覆盖必须建立足够的网络基站,但基于上述因素的限制,J省并未建立足够的网络基站,宽带覆盖面也不像城市那样广,而这又进一步的限制了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促进作用。

(三)城乡之间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首先,在收集数字信息方面,乡村所收集到的信息不具备完整的结构,常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以J省莲花县为例,该县2022年才建立第一个数字信息平台——高滩村数字信息平台,在上交时常常需要上级部门或城市的同级部门再进行整合,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数据获得的效率,而部门、地区之间有效沟通的缺乏又致使对接联系的过程中产生差错。其次,在沟通数字信息方面,城乡之间对数据的共享联通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虽然一直强调要整合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数据共享,但是由于乡村难以迅速获得有效、覆盖面广且量大的数据,城市和乡村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时间差,特别是对部分偏远地乡村来说,他们需要数据却又没有能力获得数据。最后,在对数字信息的使用方面,由于乡村掌握数字信息的专业队伍不够壮大,人才较少,造成了数字平台分割化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数字经济无法发挥资源的效用。

(四)乡村数字经济转型能力弱

第一,乡村数字化产业发展程度低。从实践上看,目前J省大部分乡村的农业体制依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经营方式使得农户的资产较少,不能承担较大的信贷风险,且限制了高效农业,如规模化和农业深加工的发展,同时农村信用社等银行出现存款多但不敢支农、不愿支农,资金闲置的状况,而数字化产业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电子制造业等产业,往往不倾向于在既缺乏资金又缺乏人才的乡村中大力发展甚至布局产业。第二,乡村数字经济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据《J省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J省农业领域中数字经济的占比和增速在三次产业中名次靠后。另外,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产业在大部分乡村的农业生产、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运用仍停留在低水平状态。第三,乡村数字化转型难度较大。J省虽已完成了脱贫攻坚的总任务,但是乡村经济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低的劣势,且就算布局了除农业外的经济产业,也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水平的数字经济产业数量较少且布局范围零散。

三、数字经济助力J省乡村振兴的应对策略

(一)加快建设乡村数字经济人才队伍

有人才就能强基固本,具体到乡村振兴中发展数字经济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普及J省的高等教育,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早在2020年就实现了100%的覆盖率,但初中的教育程度对于发展数字经济来说远远不够,各地政府应该鼓励并且支持乡村孩子上完高中甚至大学,同时对于一些乡村中文化水平不高的成年劳动力,政府可以开设数字经济培训班,鼓励村民学习先进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知识,对此有基础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二是J省各县政府可以和高科技企业进行合作,邀请拥有数字经济知识的人才下乡与村民进行交流,不仅提供数字经济的知识普及和培训,还优化乡村的产业管理水平,提高当地村民的素质成为新农人,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健全激励制度的建设,要想优化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年轻的劳动力必不可少,要想乡村的年轻劳动力回流,引入人才和培养人才同等重要,政府应该制定政策提高人才待遇,给予他们充足的生活保障,看到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的美好未来。

(二)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首先,如今5G已经大范围的开始建设,各地乡村可以乘势扩大以5G基站为代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如宽带、光纤、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改善乡村的网络质量。其次,在物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J省必须大力发展智慧物联,普及冷链运输技术,从而扩大与外界的经济联系,促进农产品销售。再次,要搭建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如开发政务服务APP,农民可以实时与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联系并反馈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参与意识,还扩大了政府对乡村数字经济的服务力范围。最后,在大力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时候,J省各乡村政府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接受程度,降低农民参与数字经济建设的门槛,还要能够提升农民参与的意愿,搭建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可操作的信息基础。

(三)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填补数字鸿沟

政府是引领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而数字经济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少不了政策法规的指导。2019年以来,J省出台了《J省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制定《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J省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等数字乡村建设指南、建设规划、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实践中,J省各地的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中仍然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起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有效沟通的体制,打破交流壁垒,促进数字经济的要素流通,加大对乡村振兴发展的监管力度,使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有效落实。

(四)优化产业布局加“数”乡村经济转型

当前J省的乡村数字经济仍在发展中,为了抓住发展机遇,政府要带头因地制宜制定适宜本地发展的经济政策,并且结合数字经济的特点,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数字+旅游、信息化养殖、智能物流等数字化产业。既可以依托当地特色的资源和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开发出更多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艺创造产品,如井冈山市就因地制宜,利用好红色革命资源开设京东井冈山馆,推广井冈红米、井冈蜜柚等产品;又可以依据当地特色风景和地势打造“数字+民宿”这类特色旅游业,带动餐饮业等其他产业发展。如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就利用相关的短视频平台,大力介绍本地的特色风景,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使人民驱车前往旅游,从而带动当地乡村的经济发展。

四、研究结语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正在大放光芒,是化解新时代矛盾的重要路径,而数字经济是促使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发展环节。当前,虽然J省的乡村振兴仍然存在数字经济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数字鸿沟较大等不足,但相信各地区能够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出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文 / 方玉蓉)

【作者简介:方玉蓉,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2020级法律(非法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葛和平,吴福象.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南京社会科学,2021(01):24-33.

[2]贺卫华,赵琭嘉.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3]胡雨.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22,41(33):21-23.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