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时评 >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管理专业 双创人才建构路径分析
2023
06-12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管理专业 双创人才建构路径分析

摘 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双循环”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其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物流行业需要构建双创人才培养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推动新时期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双循环”格局下物流管理专业双创的人才构建的路径,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循环”;物流管理专业;双创人才;构建路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在“双循环”发展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也需要重视培养双创型人才,以此来更好地深化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其需要细致分析和思考如何建立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强化学生们的“双创”能力及职业素养,进而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双创”对物流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促进物流产业升级,能够辅助物流管理专业改革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以往传统的物流业务竞争不断加剧,需要进行转型发展,想要实现从以往物流业务专项创新增值物流业务,就需有具有“双创”精神与能力的物流专业人才来作为支撑,这样就要求高校培养此类人才,需要将“双创”教育融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第二,有利于加快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目标。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可将创新创业能力视为培养“双创”型人才的抓手,然后将其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结合,以此来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第三,可以保障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学生的思维普遍较为灵活,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往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体系忽略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培养,而将“双创”教育融入其中就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要求。

二、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课程设置系统性较差,人才供需差异较大

目前,许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虽然可以在物流行业就业,但其所学知识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及行业发展需求,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即为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实际发展需求不符,普遍存在教师缺少对岗位的认知,物流行业知识更新也相对缓慢,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功能与行业需求有数量及质量方面的差距。

(二)产教结合度较低,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在人才培养中,为更好地满足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但针对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讲,虽然部分学校也实施了校企结合,但效果并不理想,两者融合通常仅限于实习,形式相对传统单一。另外,以往传统的校企结合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普遍较低,主要体现为企业过度追求利益。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基本上都是想要借助学校人才输送来为学生提供实习,仅关注眼前利益,想要以学生作为劳动力来促进自身发展,忽略了自身人才培养的责任。

三、“双创”背景下学校课程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考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不仅可以调动社会各界的创业创新热情,同时还可以促进与稳定就业。针对“双创”来讲,其核心即为激发创造力,尤其是青年的创造力,需要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以此来促进经济新增长。“双创”教育指导性文件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即为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自主创业,之后还提出了关于深化高等院校创新与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及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随着多项支持大学生“双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说明了“双创”教育实施势在必行,双创教育是改善及优化当前就业环境的关键举措。创新可以引领创业,而创业可以带动就业,在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教育体系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各大高校都需要重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以及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中。

目前,我国在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改革方式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修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教育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业实践训练基地与创业帮扶体系等,很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进行了结合,为国家发展输送了人才支持。在2019年底,我国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已经超出了2.8万余门,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融合,选课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达到了2.8万人,诸多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也已经成为通识教育的必修课,全面完善了“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在2020年底,我国高校所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已经达到了1万多个,各校投入费用不断增加。

“双创”教育最早时起源于西方国家,我国“双创”教育起步较晚,为更好地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实现科学化与制度化以及规范化,需要全面提升各大高校创业教育,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以便培养学生们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创新可以说是创业的基础,而创业则是创新的体现及延伸,这即为“双创”教育的核心要点。

四、阐述“双循环”格局下物流管理专业双创人才构建路径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来讲,其与诸多行业都有较大关联,例如运输行业、仓储行业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关领域都较为广泛,并且从业人员也相对较多,其在促进我国国民生产及消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相对较晚,进而出现了物流基础建设不足与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物流体系得到了完善,行业运行也日渐成熟规范。目前,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多年都稳居世界第一,占有全球快递业务量的60%以上。

发展属于第一要务,人才属于第一资源,而创新则是第一动力。人才可以说是创新活动中最积极的要素,同时也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点。我国物流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态势,物流专业人才也成为紧缺人才之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辅助我国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双创”教育应实现与物流专业课程结合

当前,许多高校教育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来讲,因缺少系统性,使培养目标与市场实际发展严重脱节,并且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这些因素都难以与物流专业知识相匹配,“专创融合”的实现更是无从谈起。“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在创业课程中融入专业课程知识,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开展来讲难度较大。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在承担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承担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而学生对专业之外知识的掌握较少,创业题目基本上都与校内服务类APP创业相关,创新性成果的体现相对薄弱。

“专创融合”主要是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融入一些前沿知识或专题案例,始终围绕专业学科动态来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降本增效、如何提质增效、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等,将这类问题作为切入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思维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其专业素质的提升。另外,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要求小组学生结合学习过的知识来撰写培训内容,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还可以以小组的方式来参与各类活动,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强化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就借助创业基础结合物流专业知识来引导学生设计以下几类项目:可视化智能交通体系对货运车辆运营的优化、共享经济下闲置车位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以及校园内快速物流模式思考等,在这一背景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还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具有特色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在“双循环”格局下,物流属于社会运转及发展的关键,这一体系的优化及完善需要重视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以此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并且这也是稳定供应链的主要路径。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打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使物流业朝着智能化与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在过程中想要打破物流学科的局限性,则应构建跨院系、跨学科、校企协同以及产学研融合的方式,实现共同打造交流合作平台,通过打破学科界限来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另外,“双循环”发展要求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都紧跟国家发展,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发展来讲,需要依照现代物流专业特征来完善教学安排,科学构建教育体系,健全中外案例并编写物流双创教材,使双创可以与专业课程高效结合,全面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同时培养具有“双创”意识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服务国家为核心导向,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使产教融合更具有导向性,这样才可以很好地满足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经济需要重视高质量发展,物流行业属于我国经济实现“双循环”的关键支撑,其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的作用。物流行业在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基础上,应转型发展,有效变革,同时,物流专业人才也属于物流行业的关键组成,物流专业教育应满足国家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双创”教育需要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并且也需要更新自身双创素养,专业教育可以说是双创教育的基础,在专业教育中应构建具有特色的双创培养目标,可在物流专业教育中融入双创教育中的“专创结合”培养方式,进而更好地满足物流专业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要。(文 / 李荣)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应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jyxm1775)。】

(作者简介:李荣,万博科技职业学院,农业推广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吴隽,王绍仁,许丽忆.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建设[J].物流技术,2022,41(03):116-120.

[2]林秋平,闫妍.双创导向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实践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04):181-184.

[3]郭冬芬,王艳丽,王帆,高磊,都继萌,徐勇,赵世文,王彬.以“双创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1(07):92-93,96.

[4]刘长石,陈慧璇,王松,黄福华.双创背景下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1):168-169.

[5]吕玉芬.双创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筑美物流订单班实践教学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8):173-175.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