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在“三农”领域中,党的初心使命得到充分映射。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坚定历史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上的精神动力和实践上的价值遵循。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好党史学习教育的作用,必须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发展结合起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农民群众自身利益相结合,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路径启示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总结过去才能看清未来,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牢记历史,学习历史,使乡村振兴得到党的百年历史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的助推。因此,要充分学习百年党史历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发展中,将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智慧精华及实践经验充分融入其中。
一、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内涵
1.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都要坚持和发扬的精神品质。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又一次次的突出重围,无不彰显着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幸福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至今一直在坚持和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程中,必然会有许多艰苦繁重的任务,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回看党的百年历程,自井冈山时期,我党严厉反对教条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的需求相结合的要求,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从国内国际形势出发,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再到今天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不彰显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历史的不断进步依靠人民助推,立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目标做了诠释,同时揭示了百年奋斗的核心宗旨。“不丢下任何一个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充分彰显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党史学习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1.党在农村工作的历史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涵养。百年党史所蕴含的经验与智慧,不仅是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村振兴所需要的重要精神食粮。因此,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与乡村振兴相契合的历史,从党史中可以找到解决乡村振兴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农民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农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农民进行了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每一次变革都深刻改变了农村社会面貌和农民生活方式。”以革命为例,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瑞金苏维埃政府建立、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运动、从西柏坡到北京“赶考”、从农村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农村发展的一次又一次突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不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能够带领人民不断进行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能够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理解和把握党在农村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
2.乡村振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行稳致远。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对三农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对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经验的传承和发展。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城乡发展仍有很大差距,乡村振兴的实现,关键在人的问题。当前,我国乡村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不高,党支部组织学习不够,再加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欠缺,与群众的联系不够密切等问题较为常见。乡村发展还需要大量人才,在人才方面,基于调查显示,在许多乡村地区实用人才占从业人口总数的比例少于10%,且以中老年人为主,缺少青年人才。乡村人才流失问题一直是阻碍乡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而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群体,其自身的素质觉悟也和乡村振兴的成效直接联系,农民群众自身的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评判乡村是否振兴的判断标准之一。基层党组织建设直接影响着乡村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持,农民自身素养关系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是否顺利,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人才缺乏问题及农民自身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都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乡村地区发展是否有合格的领头羊,是否能够上下齐心,推动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只有总结过去,我们才能看清未来,百年党史中蕴含着伟大的精神和高深智慧,党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乡村发展建设所蕴含的伟大智慧及强大的自信是如今我们在更高质量上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强后盾,只有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提高其政治站位,才能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新的更大作为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三、党史学习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启示
1.党史学习教育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础保证,只有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观念,使广大基层党员的政治认同感以及法律意识均得到提高,树立坚定的思想信念,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才能走稳走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根本的政治方向以及发展目标有没有顺应、满足国情需要,有没有契合社情民意的实践意义。立足于党史,方可引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保障,通过党建引领,给乡村基层治理工作奠定好最为坚实的组织基础。
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改善乡村基层治理,提高党建工作效率,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各项工作的尽快落实,有助于推动深化农村工作改革,有助于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水平。深刻学习党的建设发展历程,使农村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示范作用尽最大可能发挥,最终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引导农村群众走上富强之路的“排头兵”,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加坚实的组织保障。
2.党史学习教育助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在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储备量问题,城市的高工资标准和开放便捷的工作环境以及发达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导致农村地区优秀人才大量外流,这是影响着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如何丰富乡村人才队伍,目前已有许多措施,如国家制定帮扶政策、地方补贴政策、人才引进计划等,但城市和乡村的人才队伍差距仍在不断拉大。
要根本性的解决这一问题,要让广大村民尤其是农村青年认识到,在乡村同样可以实现自身价值,拥有精彩人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至现在,无数的爱国青年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青年的奋斗史。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青年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培养青年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中,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了六点要求,其中之一是“担当时代责任”。只有青年从思想上主动,才能在行动上主动,才能有更多的青年人才愿意扎根乡村、扎根基层,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从根本上突破,乡村人才短缺的问题才能在根本上解决。
3.党史学习教育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振兴要靠他们来推进。农民群众自身的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评判乡村是否振兴的判断标准之一,农民自身素质、觉悟等方面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是否顺利进行,乡村振兴的成果是否能具有充分的可持续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这都离不开党史学习教育。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党史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摒弃传统陋习和不良行为习惯,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倡导者和践行者。
党史学习教育是乡村地区发展的精神源泉,要从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出发,在学党史中推动乡村农民素质提升。加强农村地区党史的学习任重道远,应从村内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两方面着手。从党员干部方面看,首先应当加强农村地区党员干部学习,要让广大农村地区党员干部将党的宗旨牢记心中,同自己日常的每一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宣传栏、村党史学习基地、村广播等形式引导广大村民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使广大村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更加准确更加清晰的理解认识,同时帮助引导村民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建立,有助于农村地区营造良好文明风气,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任重而道远,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让我们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坚定历史自信,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为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提供保障,为我们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与实践遵循。 (文 / 刘镇 邓永禄)
(作者简介:刘镇,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邓永禄,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许佳君,田晓娟.农村空心化背景下乡村人才振兴现状及对策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21(6): 62-65.
[2]陈锡文 ,魏后凯,宋亚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251-253.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9) : 308.
[4]何广琼.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中共党史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路径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02):81-83.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7948.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