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NFT数字产品,是近年刚兴起的下一代互联网(即所谓“元宇宙”)数字产业的先期探索实践。作为前沿科技,国家战略性政策决定其底层技术方向,助推、制约或引导它的发展前景。本文探讨的是以互联网企业NFT产业实务为视角,对现行数字产品行业的技术特性与国家政策进行结合探讨,分析思考该行业未来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NFT;元宇宙;数字产品
NFT(Non-Fungible Token)又称为非同质化代币或者非同质化通证。NFT是元宇宙的构成基础,只有以NFT技术锚定数字化的人或物,才能成为数字世界的基本元素,无数被创设的NFT人或物得以构成整个元宇宙。NFT一般用于数字资产的权利凭证,其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是在“链”上发行且具备唯一性和公信力的权利通证。
NFT的特点:
1.与数字资产或人物相结合。由区块链技术产生,结合数字化的人或物的唯一身份证明且不可篡改的代码,这点本质区别于虚拟货币,虚拟货币就是区块链技术计算出的代码本身。
2.唯一性。不同于虚拟货币,如比特币可以拆分为无数个币进行销售交易,而NFT则具有唯一性,不可拆分。
3.是真实世界在元宇宙中的映射,是真实世界个人或组织数字资产或实物资产在数字世界的权利证明。
一、NFT目前应用场景
NFT数字产品目前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
(一)数字艺术品
目前国内的平台一般称之为数字藏品或者数字收藏,它的内容是艺术家创作的电子化方式呈现的数字艺术品,结合区块链技术赋予其非同质化特征后形成的数字产品。艺术家限量出售数字艺术品,每件产品形式相同,但身份证(NFT代码)不同,每一件都具有唯一性,作为相关数字作品流转的依据。该类型产业应用典型代表有阿里“淘宝网——数字资产频道”、腾讯“幻核”APP(注:已于2022年8月因企业战略收缩终止运营)、美图“宝石藏品”等。
(二)元宇宙人物设定及数字物权
“元宇宙”一词,一般理解为逐渐演进中的网络虚拟世界,下一代去中心化特征的互联网,本文中不再展开讨论。现今世界已陆续在实践元宇宙中的工作、生活、经营甚至商业交易等,元宇宙中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其基础元素:数字化的人与物,当它被区块链技术赋予唯一身份标识后,元宇宙中一切活动就有了依据。在此基础上,陆续衍生出相关产业或与原有产业进行了结合并促进产业的发展。以网游产业为例,其产生于本世纪之初,伴随而来的是用户对游戏规划不透明、内部操作等的质疑,也限制了产业的发展。直到2017年11月,全球第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以太坊)的养猫游戏《Cryp to Kitties》上线,上线即爆款,3个月内总共售出28万只虚拟宠物猫,一只“云养猫”的价格一路飙升达到10万美元;随后,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游戏概念,百度发布《莱茨狗》、腾讯发布《一起来捉妖》、小米发布《加密兔》等,一时百花齐放,产业井喷。
(三)实物资产的数字孪生映射
对真实世界实物资产使用区块链技术生成NFT代码,并使用数字孪生技术使实物资产在元宇宙中实现实时映射,这样就派生出物联网在元宇宙中的运用。NFT实质上是实物资产与数字空间之间的信息联接,是在5G甚至更新一代通信技术加持下,由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支撑的信息互联。近年来,各企业巨头开始探索物联网产业,如实现自我学习的机器人、物联可穿戴设备、扩展现实XR设备、AI超级计算等。
二、NFT平台运营模式
当前较为成熟的NFT数字产业应用仍是平台运营模式,即设立以区块链技术为根基,数字产品的运营交易平台。
分析NFT平台不同的运营模式,首先需要了解“链”的概念,“链”的概念决定了国内和域外不同的NFT平台运营思路,也决定了国家间不同的法律性质和金融监管思路。“链”的概念中最重要的是公链和私链的概念,所谓的公链是类似域外NFT平台用以太坊(是一个开源的有智能合约功能的公共区块链平台,通过其专用加密货币以太币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虚拟机来处理点对点合约)向全网公开,任何人均可以申请成为“链”上的节点参与到“链”的共识和读取等一系列的活动中。私链是以封闭性为特征的“链”,如某政府部门的网站使用区块链技术,所发布的政府红头文件或者行政行为的文件,通过区块链技术设计后,每份文件是一个NFT,该平台允许他人进行访问,但是他人不参与该平台分布式记账的共识。介于公链和私链之间的“链”称为联盟链,联盟链实质上是私链的扩大化,或理解为若干个私链的组合,虽然也是相对封闭的空间,但是会有多个已知的、确定的节点共同组成的“链”。
私链,联盟链的安全性更高,公链的流通性更好,各有优劣,最终由一国的国情决定链的选择。
2021年6月,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行业级联盟链。这个思路既体现了国家对高科技领域的宏观管理,又鼓励加强区块链的互联和应用。
区块链技术的不同应用反映一国宏观管理理念及背后的体制,从而决定了或很大程度影响了NFT平台运营模式。2022年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其核心内容是严禁NFT的金融化证券化,防范金融风险。正是基于对安全性和可监管性的不同要求导致中国与西方在NFT数字产业上实行不同的模式,即中心管理模式与开放共享模式:
平台产品内容上,国内是PGC(专家生产内容)模式,意为平台对入驻数字作品开发者有资质的选择,及对上架内容的审核,且国内NFT平台机构多为半开放式,即邀请专业开发者入驻或者邀请艺术家向平台提供作品;而域外主要是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开放公众上传,任何人均可“铸造”NFT作品,内容一般不作审核。
交易媒介,国内NFT平台交易媒介是人民币;域外NFT平台交易媒介主要是以太坊或者其他的虚拟货币。域外使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其核心思想在于西方流行的互联网“去中心化”思潮;而国内必须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则体现货币国家主权原则,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三、从NFT数字产品的权益与监管平衡中看产业前景
NFT数字产品权益主要有两大类:知识产权应用、交易流转。
NFT结合数字世界有两个基本元素:元宇宙中的人和物。元宇宙中的人与NFT结合,完成身份特定化,可以其个人名义开展元宇宙中的活动;元宇宙中的物与NFT结合,形成数字物权。数字物权又分为:数字产品物权,即对数字产品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以及来自真实世界映射的权利,如果原创艺术家出售数字艺术品同时声明,授予买方非独占性的、可商用版权,那么,相关知识产权亦含在该数字物权中。
目前大多数情况下,国内外NFT平台不允许或者没有著作权的授权使用,但是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一位艺术家把美术作品上架进行拍卖,该美术作品可以进入普通的拍卖市场,也可以进入数字艺术品市场。如果选择进入数字艺术品市场,则需要将该实物作品数字化生成NFT数字作品,此时的NFT数字作品指代独一无二的实物作品,也因此拥有进行著作权授权或者著作权转移的可能性,域外有NFT平台宣称数字作品购买方可以对数字作品进行商业性使用,但是基于其公链的开放性和平台的审核能力,落地具有一定的困难,原因在于平台无法审查出售数字作品方是否享有真实的著作权,无法对购买方的使用用途作出保证。
对于数字产品交易流转,目前没有法律作出规定能或不能。国内NFT平台头部互联网平台和普通企业平台态度有所不同,前者更愿意尽其所能地采取各种主动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后者则相对务实。目前国内头部互联网平台的普遍做法是,对数据作品购买之后,购买人可以进行个人的研究学习和欣赏使用,但是不能进行二次交易,同时开放了可以赠送给第三人的功能,但严禁以赠送名义变相出售。普通企业平台则多数规定可以进行二次交易,但是出于对国内互联网监管和金融监管风险的重视,一般做法是对二次交易设置障碍,例如购买后6个月内不能进行交易,6个月之后可以进行二级市场交易。
二级市场的开放和规制的考虑关键点在于,能否在金融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通过实践证明,国内的数字作品行业很难看到投机的身影。截至本文截稿之日(2022年9月10日),笔者尚未看到国内任何一起NFT平台因扰乱金融秩序被处罚的案例。其原因既有我国相对完善的金融管理和互联网管理的机制制约,也有国内NFT数字产品本身的特性因素。
首先,从稀缺性来看,投机的基础是稀缺性的预期。例如比特币的稀缺性是基于其算法,基于比特币的算法总量控制,随着挖矿越来越多,未来将消耗的电力能源增加,导致比特币的产生更加困难,从而从算法上保证其稀缺性。但是NFT不具备此类稀缺性的基础,机构在平台上发布NFT数字作品,用户根据其艺术价值或实用价值从内心作出产品定价,从而决定是否购买,其交易的目的天然缺乏炒作的动机。近期媒体报道,海外NFT市场上,去年中国某明星以高价购入元宇宙的一块“地皮”现今价格暴跌,无人接盘,且不评论该明星初心如何,如理解了该产品本质,此结局并不意外。
其次,是交易的媒介,国内使用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进行交易,域外则使用以太坊或其他虚拟货币进行交易。我国凭借对大数据的应用和政府的金融管治能力,加以国家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对投机的控制非常有效。目前尚未看到国内NFT市场出现国外那种炒作投机的情形。
最后,就数字作品本身的价值来说,其所指向的是由艺术家或企业所创造的具有一定艺术审美价值或者实用价值的数字资产,其不同于虚拟货币本质是代码,投资者投资加密虚拟货币的目的是基于稀缺性进行投机炒作。而NFT本身指向数字资产,其价值取决于数字资产本身的艺术或产业应用价值,价值决定其实际需求而非投机炒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国内规范的监管环境有助于NFT的广泛应用,能够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放,持续发展。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未来应用场景将极为广阔,不但可用于数字作品,甚至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基建、物联网交易商品的原产地溯源,供应链数字化生产流程管理等。
(文 / 陈劲松)
(作者简介:陈劲松,美图集团,硕士,研究方向:互联网。)
参考文献
[1]贺健健.区块链技术在网络游戏行业的应用展望[J].商业经济,2018(07):63-65.
[2]周瑶君.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游戏体验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20.
[3]梁嘉程.元宇宙虚拟空间产品的特色设计[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1(24):125-127.
[4]赵新择.元宇宙将是互联网的未来[J].计算机与网络,2021,47(24):42.
[5]刘美琳,石佳. 中国NFT发展路径初探索:法币结算是核心要点,流转和版权保护法规待完善[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12-14(006).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8065.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