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经济学视域下浅析终身教育资源建设的 可持续性和规范化
2023
08-14

经济学视域下浅析终身教育资源建设的 可持续性和规范化

摘 要:发展终身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根本路径和行动指南,创建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阐述在资源稀缺下终身教育资源建设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意义;其次,通过分析“十四五”期间我国终身教育的投入总量及2020年教育资源分配,得出我国终身教育资源投入总量少,来源渠道单一;最后,从优化顶层设计、扩展供给路径、资源整合、落实监管四个方面为终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规范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终身教育;资源建设;可持续性;规范化;供需关系

一、资源稀缺下终身教育资源建设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意义

(一)终身教育含义

终身教育理念萌发于早20世纪中叶的发达国家,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发达国家社会突变型的发展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凸显了教育的意义,但是只靠学历教育无法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这时候“终身教育”的思想呼之欲出了。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性观点主要是爱德华·林德曼的研究观点。林德曼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认为社会变革和终身教育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终身教育可以解决社会急剧变革所产生的种种问题,例如结构性失业,社会人的满意度。在实践出真知的理论上,林德曼终身教育思想有了初步的构思。林德曼认识到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不断地学习,所谓的教育不应该就服务于学历教育,而是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换句话说就是终身接受教育。林德曼强调,教育的发展本身是没有止境的。终身教育横向来看是人一生中所经历的家庭教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种教育的集合,纵向来看是从学龄阶段到老年阶段各种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终身教育资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意义

发展终身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根本路径和行动指南,创建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完善和提升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文之所以以经济学的视角研究终身教育资源规范性问题,是因为经济学就是围绕资源有效性展开的,经济学的基石模型中描述了经济学诞生的原因,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的收益,这里的收益不仅是指物质财富,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相对效率。同样的投入通过规范和制度就能达到不一样的价值。经济学一般围绕“稀缺”“效率”展开,恰恰只要是资源本身就具备稀缺性,尤其是教育资源,学历教育占据了绝大部分,留给非学历教育的资源更加不足,只有通过规范终身教育的资源才能让终身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基于供需理论浅析终身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一)终身教育资源供给量总量不足

通过分析近几年的教育投入方向,绝大部分的教育资源都倾向于学历教育。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20年教育公报的数据,就教育经费来说,2020年我国总计投入教育经费53 033.9亿元,其他教育经费仅有2 089万元。其中,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等投入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重分别为7.93%、45.83%、15.9%、26.41%,其他教育占比只有3.94%。总体来说,我国终身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少、占比轻,只有部分先进发达地区会有专门的终身教育经费下拨。

(二)终身教育资源供给渠道单一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其中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占比也在逐年增加,占比一直持续在80%左右。这也符合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主要依靠政府主导下的社区组织来建设的现状。从终身教育资源供给的渠道上分析,目前终身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和学校的事业收入。就拿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年投入教育经费53 033.9亿元,较2019年增加2 855.8亿元,涨幅为5.6%,整体教育投入总量增长缓慢。

(三)终身教育资源供给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虽然有部分省市先行一步,在终身教育领域规范方面初步建章立制,如福建省和郑州市都先后制定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和《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实施意见》,这些条例、意见对终身教育的发展起着规范作用。但是在国家层面缺乏统一的、有指导性的规范性文件,导致终身教育的发展缺乏总纲领,各地发展参差不齐,难以统筹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极大地制约了终身教育的发展。

三、终身教育可持续性发展和规范化策略探讨

(一)建章立制,优化顶层设计

制度上的规范是保障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也是建成服务于全社会成熟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建立终身教育资源建设制度要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和终身教育发展需要,一方面,要在国家层面建章立制,建立纲领性的立法文件,解决当前因为无章可循产生的各种问题。国家要加快建立《终身教育法》,明确其法律地位,突出其重要性。当前我国终身教育发展主要是政府主导,各地教育部门协调配合。因此我们在国家层面,要构建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鼓励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合作,探索多方利益协调和推广服务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要推进终身教育组织领导及运行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机制,统筹管理,明确区域工作职责和标准化岗位职责,进而提升各项终身教育惠民政策落地走实,得到很好的执行,最终助力改革在教育各个领域的深度进行。

(二)转变思路,扩展供给路径

一是要扩展路径,多方发力。终身教育的服务供给应该由单政府状态向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等多主体转变,单纯靠政府供给会导致资源投入不足,资源效益低,民众知晓度不高等问题,终身教育的概念可能只在教育等相关领域耳熟能详,但在其他社会领域仅仅是个名词,这就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多方主体加强宣传,使之逐步被社会所认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终身教育产品的供给,这样多企业市场主体的加入会使终身教育的部分产品市场化,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更能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以需求侧倒逼供给侧,终身教育顾名思义是为需要学习的人提供终身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只有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才能明确,我们对终身教育投入是否成功不是已投入多少资源来衡量的,而是学习者实际的满意程度。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终身教育服务评价体系,不断地优化,以此来确定该投入多少资源,将资源投在哪里,可以让教育服务供给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达到改革的最终目的。

二是要发挥开放大学的枢纽作用。开放大学网络教学资源供给上具有先天性的优势,但是我们不能将终身教育的资源供给仅限定在开放大学,而是利用其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承担起枢纽作用。除了链接开放大学系统内的教学资源,也要由点散面链接各地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打破终身教育资源供给唯开放大学论的错误观念,吸引更多优秀的平台加入终身教育的资源供给上,实现多层次教育资源的有效汇聚,能够全社会共享教育盛宴,以终身教育平台为承载,构建多元的教育资源供给渠道。

(三)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学历教育的优质资源。面对不同受教育群体的学习需求,当前资源状态根本不能满足。学历教育也在积极地投身网络教育,就拿学历教育的师资来说,可以利用建立教师终身教育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提供数据支持依据。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历教育的老师利用空闲时间投身到网络教育。这时候解决当前困境只能是整合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资源部分,但是这种整合方式不能是简单的“1+1=2”,而是要全面规划,逐步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力争实现“1+1>2”的效果。

整合资源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政府部门要发挥领头羊作用,积极调动各方面教育资源的参与,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基础上,要做好顶层设计,有计划、有目标地稳步开展终身教育资源整合这项工作。除了发挥主导作用还应该吸引更多的外部优质资源加入,共同生长,整合全社会优质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师。吸纳各种社会团体、企业等教育平台的加入对终身教育的发展,发挥社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都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在充分考虑我国终身教育发展不成熟的现状,要积极探索出资源整合的新路径。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例如近年来,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也在尝试探索学分银行,用学分兑换资质。学分银行的优越性在于它为如何验证学习成果提供了新思路、新标准,可以更好地促进终身教育资源的多元深度共享与衔接。

终身教育资源整合要利用创新性科技手段。当前我国的终身教育面临一个最普遍的问题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不同地域、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智能终端应用不断发展,为终身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路径,线上教学极大地弥补了线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实现了教育资源在时域和地域的充分共享。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充分借助数据平台的优势,大力开展“互联网+终身教育”,利用大数据充分调查研究,甄选优秀资源,淘汰劣质资源,探索基于个体学习需求的资源供给,助力终身教育模式的升级和革新。

(四)强化服务,落实监管责任

精雕细琢,做好终身教育的服务工作。终身教育资源建设的基础在于做好服务,不仅要从数量上提供不同层次求学者接受教育的机会,还要从质量上考量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需求。不同的教育模式面对的主体不同,需求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提供差异化、精准的服务。要提供“菜单式”的终身教育服务就得有抓手,一方面,要以国家为主导构建一个资源种类繁多,兼具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一体化学习平台,实现终身教育资源的大汇总,要兼具数量与质量,同时要加强宣传,让不同教育主体了解、熟悉并会使用身边的学习资源,这样才能解决不同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要打造一支终身教育的硬队伍。考虑到当前终身教育发展状况和实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这支队伍兼职教师占大部分,全职教师占少部分。同时为了终身教育资源投入的可持续性需要,制定专业人员培养机制、岗位准入基准、奖惩机制,保障终身教育团队服务于终身教育工作。

建立监督机制,保障终身教育资源的可持续性投入。终身教育资源投入的考核体系不健全,各地都在提升终身教育资源的投入,但是资源的产出能效却不去衡量。教育部对于各类提供终身教育的学校、社区应该建立一个监督机制,要关注学生学习质量是否合格,开展使用者的满意度调查,从需求端多方面、多维度了解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授课方式的接受程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要在受众的反馈中不断地改进、精进。为了实现终身教育的规范管理,必要的监督机制还是必须建立的。提供终身教育的各部门应该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按照评价结果分配资源,这样才能创造一个人人参与、公平有序、合理规范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让终身教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抓手。
(文 / 李存霞 陈建平 海娜 李婷)

【课题名称:终身教育资源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EZDGG202107。】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市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王伟,孙纪磊.林德曼终身教育思想的缘起、观点及现实启示[J].成人教育,2022,42(01):12-15.

[2]张桂琴,尚磊.终身学习视阈下开放大学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改革策略[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0(01):24-30.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