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对于进一步加快青海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青海教育对外发展现状,积极探索青海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路径,重点从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建立兼容互鉴的教育开放制度、培养国别区域研究复合型人才、双向留学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推动孔子学院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打造青海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开放;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而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成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为此以“一带一路”为布局重点,构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各省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青海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现状
青海省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教育系统主动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力度,积极拓宽对外交流渠道,拓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为青海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乃至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逐步向高层次、宽领域拓展。据统计,目前,青海与20多个国(境)外高校或机构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关系,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青海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从单一的教育引智逐步走向多样化、专业化。
二是出国留学工作不断发展,留学效益不断提高。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共派出600多名访问学者赴国外研修或留学,回归率达100%。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选派优秀教学、科研人员出国进修是学校人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都在积极努力创造条件鼓励更多的教师出国留学进修,为学校的发展培育栋梁,储备人才。
三是来华留学人员增长迅速,层次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累计接收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 100多人,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获青海省政府奖学金学生20余人,自费生达1 000多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来青海学习的专业已从汉语言、藏药学等传统学科扩展到科技、经济、管理、法律等应用类学科,留学层次从最初的语言生、短期进修生发展到本科生、研究生教育。
此外,青海省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等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的形势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青海省教育对外开放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情况不断出现,新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主要表现为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力度不够,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留学人员和外派人员的国际化程度不够高,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不足,教育信息资源和课程资源校际共享少等。为此,青海省教育对外开放仍需加大力度,不断地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努力推动青海省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
二、“一带一路”倡议给青海教育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一带一路”倡议给青海教育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要求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青海省始终坚持教育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教育潮流。2017年,教育部与青海省政府签署了《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通过省部共建方式,加大了对青海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工作倾斜和支持。2020年,青海省委、省政府适时印发了《青海教育现代化2035》,青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上文件的出台,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坚持开放办教育,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必须将“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与青海省自身的优势相结合,才能够提升青海教育自身优渥的发展潜力,实现教育力量的质的跨越。“一带一路”倡议给青海省教育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利于更新教育对外开放理念,使青海省人才培养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又符合新时代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
(二)“一带一路”倡议给青海教育对外开放带来的挑战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这个伟大时代背景下,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青海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是国际政治环境复杂,存在一定的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涉及多个不同的国家、种族、宗教、文化和政体,在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下,青海教育合作面临着潜在风险,为青海省教育合作交流的顺利推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二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对接难度较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对接教育需求时难度较大,这无疑增加了青海省对外教育合作的难度。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只有37个国家与我国签订教育协议、24个国家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已经反映出教育合作趋于边缘化,这势必会阻碍教育合作的有序有效展开。
三是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减弱对外合作吸引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全面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一带一路”对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语言能力,还要求有国际事业的双师型教师,目前,青海省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沿线国家参与教育合作的积极性。
三、青海融入“一带一路”实现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策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指引下,青海省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必须继续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巩固加强与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积极行动、加强磋商,探索新模式、追求高质量,互学互鉴,互帮互助,深入挖掘青海特色,加快推动青海省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设。
(一)精准把握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
要精准把握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一是教育输入的政策导向,主要是进一步加强教育创新能力建设,主要通过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的优质资源,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内部治理,进一步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助推“双一流”建设。二是教育输出的政策导向,主要是培养知华、友华和爱华的战略性国际智力资源,重点是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自主,扩大来华留学招生规模,全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留学生,鼓励其服务所在国的中资企业。
(二)建立完善的兼容互鉴的教育开放制度
青海省应以顶层设计为先导,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开展沿线国家双边多边教育高层磋商,谋划“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总体布局,增进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探索青海省教育合作交流的新模式,不断建立并完善兼容互鉴的教育开放制度,与沿线国家建立教育合作机制,与其形成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局面。
(三)大力培养国别区域研究复合型人才
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的统筹一体发展新模式,为国别和区域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国别区域研究以咨政为主要目标,国别区域人才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做好顶层设计,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建立青海特色的国别区域外语人才培养路径。青海省需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同时要体现中国立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努力培养理解其他区域国家文化历史和现实的人才。
(四)持续提升双向留学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青海省应加大出国留学支持力度,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和受益范围,鼓励和支持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建立完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支持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水平大学开展教育合作,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教育,鼓励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设立各类来青留学专项奖学金,完善国际留学生生活设施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来青留学生培养质量,打造“留学青海”品牌,建设国际留学生教育示范基地,促进文明互鉴与交流。
(五)努力推动孔子学院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目前仅有一所孔子学院,青海省应凝聚各方力量,支持孔子学院的教育质量提升,活跃文化交流,发挥双方办学优长,实施“汉语+”项目,因地制宜开设技能、商务、藏医等特色课程,建立务实合作支撑平台,努力把该孔子学院建设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金字招牌”,为深化中外友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六)积极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青海省现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是2021年教育部批准青海民族大学与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合作举办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二是2022年青海省教育厅批准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博瓦立学院合作举办护理专业专科教育项目。教育教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生命线,青海现有的2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均处于起步阶段,为夯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础,完善体系指标,应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内涵建设,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结构,以此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质量提升。
四、结束语
教育对外开放承载着推动国家战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使命,对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促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从精准把握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建立完善的互鉴兼容的教育开放制度,大力培养国别区域研究复合型人才,持续提升双向留学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努力推动孔子学院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全力打造青海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等方面努力,奋力构建青海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青海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贡献力。
(文 / 胡静)
【基金或课题项目(说明课题来源):1.青海省哲学社会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青海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路径研究”(22ZCQ083)阶段性研究成果;2.青海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博士)“领雁”项目“后疫情时代来华留学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研究——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2022GCC0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静,青海民族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先秦思想文化史和国际汉语传播等。)
参考文献
[1]孙劲松,刘悦斌,王兆勤等.风物长宜放眼量——从强国兴衰规律看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N].人民日报,2018-09-11(02).
[2]张海云,张潇,葛志伟.“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22(26):150-154.
[3]郭凯琳,苏烜.“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神州学人,2022(09):9-12.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8626.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