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闽台非遗工艺作为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岸的文化艺术传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实际国情,通过非遗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挖掘乡村优秀文化内涵,进行文创赋能,增强文化自信。以闽台两地共有的非遗文化工艺为研究对象,依据乡村优秀文化的本土性和多样性,采用解构、提取、重组、衍生等设计手法对乡村非遗进行形式、内涵、属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形成本土化非遗文创的设计实践方法库和提供研究路径参考。
关键词:非遗文化;闽台文化;乡村振兴
闽台文化同根同源。福建省在非遗文化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闽台文化是以海峡两岸福建地区和台湾地区所组成的文化,融合了两岸共同文化的精华。经过历史推演及文化积淀,闽地各个地域在自然资源、气候条件、民俗文化、经济发展中培育出兼容并蓄的文化生态环境,这些先天条件创造出了体现闽地文化的精神财富。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乡风文明的发展不容忽视,闽台两地的非遗文化是推动乡风文明发展、提升普通百姓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在现代艺术家、工艺大师、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如果能够得到地方文旅部门的支持,必然可以成为乡村企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一、福建非遗文化工艺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传统手工艺发展既面临着乡村地区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涵盖了非遗文化保护的特性。福建省拥有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德艺双馨的传承人及在艺术领域造诣深厚的民间工艺大师,福建也是我国工艺美术四大重点产区之一。但是也有一定的劣势,福建省部分优秀的非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政府对于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的认识仍有待提升,对于非遗文创产业的概念上,缺乏相应概念的政策解释和政策支持。由于福建地区受到历史及地理的影响,文创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内一线北上广地区仍有不小的差距,并且很多地区都没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基于这些问题,本文着重探析当前福建省非遗文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闽台非遗文化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二、台湾非遗文化的发展概况及背景
台湾省的非遗文化工艺传承与保护相对福建省来说优势在于台湾本地非遗工艺相关的产业从星星之火到产业的突飞猛进,经历了从“大范围”特征,向重视文化的“小区域”特征和文化“商业化”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促进区域经济”到以“创意台湾”和“文化兴台”为发展目标的过程。在经历了这一阶段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极具台湾本地特色的发展形态,其中的方法与优势值得借鉴与学习。随着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鼓励台湾民众共同参与,和社会面的企业、组织奋力合作,进行资源的最佳配置整合,这些措施为非遗文创营造了很好的发展和创作空间,使得台湾地区民间创新力源源不断。台湾民众也乐意参与其中,共同营造社区中的文创产业氛围,政府也积极鼓励让居民提出对应的方案与措施,组织民众开展实地调研,了解社区文化的发展脉络与现状,并根据这些进行更加前瞻的规划与设计。台湾省的科技创新类企业十分注重产品的研发与品牌创造,先进科技为社区文创产业注入很多新鲜的活力,同时为非遗文创产品的更新迭代提供了专业领域的技术支撑。当地政府大力培育创意人才,创意人才的涌入为台湾地区的社区文创产业提供核心竞争力,也为社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新鲜血液。至于劣势,体现在台湾岛内面积、人口和小型的市场规模,仅依靠岛内的消费市场带动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市场问题一直是台湾非遗工艺传承和保护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劣势之一。
三、闽台非遗文化传承措施的借鉴与保护
坚决要解决乡村文化资源利用不足、开发不当、流失严重、传播不力等问题,要打造非遗工艺的线上数字展示体验平台,构建乡村文化创意品牌,打造具有品牌价值的文创产品。发挥闽台“五缘”地域优势,立足闽台两地的个性及差异,发挥各自的品牌调性,实现两岸乡村文化创意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将台湾地方文化与福建非遗工艺文化相互整合,打造特色的产业园区,优化闽台非遗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对现有的文创品牌进行品牌营销与整合推广。多举办海峡青年之间的互动交流,组织两岸大学生到乡村进行实地走访与实践,培养青年对乡村的好奇心与驱动力,并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鲜的活力,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储备库。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闽台非遗工艺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闽台文化的融合,增加文化认同感
闽台文化同根同源,台湾80%的同胞祖籍在福建,福建与台湾在社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均存在劣势。福建省应抓住闽台交流合作的机会,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文化的深度融合。闽台两地可通过“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特色文化进行合作,打造社区文创品牌,落实整合营销,进一步深化闽台文化交流新窗口。植入体验式文化交流项目,鼓励台湾地区的学者、大学生、农民等各个阶层认识并参与学术研究、地方文化创作、种植技术等交流活动中来,促进、加强闽台两地文化创新性发展。非遗主题的多种多样也给了这些创新人才很多灵感宝库,绝大多数的非遗文化都能够通过插画来表达非遗的一些文化精神,兼顾形式美法则,将图形中点、线、面等造型元素进行版式设计,结合农产品包装、宣传logo、居家用品等设计成普通百姓都能看懂的设计,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二)完善闽台非遗工艺人才培养模式
福建人才缺口大,应该大力支持从企业、高校、政府中选拔人才,依托福建省内的高校培养一批两岸青年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闽台文化产业市场的逐步完善可以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带来一些新鲜血液,创造一些良好的市场环境。青年人员返乡就业为当地带来更多的活力,提升了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两岸非遗的产业化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作为支撑,完善文创人才措施,开通人才绿色通道,建立文创人才的交流、定期培训等。在政府、高校、企业的合力合作中,可以为闽台非遗工艺文化搭建开放的平台,创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人才。
(三)构建数字信息化资源共享体系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非遗工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面临着后继乏人、传播形式扁平、传播内容浅显的困境。而数字化媒介的介入可以丰富非遗创新的形式,提高大众的参与度,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运用数字技术的传播路径与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传播过程中增添更多的内容,在体验中增加许多新鲜的事物,将非遗的内容在数字技术与数字媒介中,增添更多的表现力、感染力与传播力。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科学地推广与宣传已成为当务之急。立足当地的特色文化,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保护和推广,推进非遗的文化传承;利用数字媒体的技术进行可视化传播,用虚拟的技术构建非遗文化的传承链,为闽台两地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增加一些新思路。
同时,构建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是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系统性地考虑乡村振兴与闽台非遗工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乡村是非遗的载体,是非遗设计的灵感来源,同时非遗文创也可以赋能乡村振兴;普通百姓可以通过体验功能的文创产品,获得多重维度的体验感和情感互动,形成认同感和自豪感。非遗文创产品可以把非遗传承人、设计师、消费者、乡村农民等群体结合起来,兼顾各方的情感需求和实际需求,才能创造出有意思、接地气、完整的非遗产品。
五、乡村振兴战略对推动手工艺传承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宗旨,立足本地实际,突出福建特色,努力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创新发展,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立足地域差异、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有序地推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凭借福建本土的非遗文化工艺“用之乡村,振兴乡村,讲好本土故事”,构建人文、自然融为一体的魅力乡村。闽台非遗工艺有很多形式的文创,我们可以根据非遗的形式美、图案样式、工艺方法等主题进行元素上的转换,并且能够进行量产和定制、适当考虑用于乡村这一大环境,如:农产品包装、生活器具等。这要求设计师本身能够考虑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依托的载体。非遗文化对普通百姓说既遥远又陌生,所以也要综合考虑到老百姓能够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选择非遗主题上面,可以选择极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例如:民俗、传统工艺、传统服饰、传统戏剧等。针对每一个非遗项目,应该去对应每一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和方式去表现。闽台非遗文化需要海峡两岸共同承担保护、传承、教育和创新的重任,应该以闽台非遗工艺为主要内容,逐步地提升民众对于闽台非遗工艺文化的认知水平和技艺传承水平,达到非遗工艺的创新化发展。
六、结束语
非遗文化是海峡两岸的文化纽带,两地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共同促进海峡两岸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为两岸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赋予很多新的能量,提供更为创新的渠道。希望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闽台非遗文化走出去,创建乡村品牌,让本土文化能够可持续发展,让无形的非遗和有形的非遗进行深度融合。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及传播,精准定位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将闽台文化做大做强,促进乡村的发展。非遗文化艺术借助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方式让年轻人全面动态地了解闽台非遗工艺的历史和发展进程,积极寻求合作新业态,突破当前的限制,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合作;拓展闽台文化交流和合作的研究视野;对闽台两地的文创赋能,才能更加积极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文 / 赵宇)
【基金项目:福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21年度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闽台非遗文化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编码:2021C12)。】
(作者简介:赵宇,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参考文献
[1]郭涵.“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闽台社区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路径探析[J].东南传播,2018(10).
[2]虞莉莉,陈俊宇.景宁畲族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推广策略[J].现代营销,2018(01).
[3]李敏.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农家参谋,2020(10).
[4]谢颖.闽台乡村融合现状与对策探析[J].台湾农业探索,2020(10).
[5]姚月清.闽台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0(10):007-009.
[6]郑永平,张若男.乡村振兴战略下福建传统村落产业发展研究[J].海峡科学,2019(09).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8639.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