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经济管理 > 绽放“向阳花”播撒“志愿红”品牌项目的实践与研究
2024
03-13

绽放“向阳花”播撒“志愿红”品牌项目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青年志愿服务共同体建设,既可在乡村振兴、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又有助于提升青年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自身得到充分发展。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及优化实践环境,引导青年把思政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融为一体,最终实现理想与社会共同发展效果。现基于这一认知,以“向阳花、志愿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为例,说明具体实施情况,并提出结合网络平台、重视机制引领及关注思政融合几个方面改善建议,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出志愿服务功能。

关键词:志愿服务;工作实践;乡村振兴;社会发展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对志愿服务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因此,为让青年在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以及责任共担原则支持下,实现自我的更好发展,各单位应根据政策要求,做好实践工作有效性的提升。本文根据福建省税务局“志愿红”专业实践团队与“向阳花”青年志愿服务团队,探索其在专业素养和社会实践方面的表现,并由此展开青年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及相互促进效果的研究。本课题的负责人与课题团队以福建省级教改项目《民办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为依托,以专业素养与社会实践紧密融合的税务局“志愿红”专业实践团队和“向阳花”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为实践育人典型,在教学与实践中探索建立集合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实践育人共同载体的研究。

一、“向阳花、志愿红”志愿服务情况说明

本课题研究项目“向阳花、志愿红”志愿服务工作,在展现青年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创新精神方面很有代表性。其中2014年组建的“向阳花”志愿服务团队多年来持续发力,推动了“志愿服务+”爱心助残模式取得了创新性发展,同样,自2015年开始,“志愿红”服务团队则和地方税务局进行了全面共建,在内外联动状态下,取得了1+1>2的融志愿工作与纳税服务为一体的集成效果,二者均说明了新型实践模式的独特之处。这种新的模式服务于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的特色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品牌性。在品牌牵引下达到了青年志愿服务以及实践活动的多年沉淀效果,而多年沉淀效果又进一步强化了品牌效果。第二,实践性。即“志愿红”与“向阳花”两个项目,有完善实践长效机制支持,能够在党建工作、社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等领域结合下,实现不同实践主体的价值共进、作用共生。第三,让青年学习延续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从而给青年志愿服务提供了足够优越的理论支持,最终展示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智慧优势。

(一)“志愿红”服务团队的情况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考虑到当地乡镇税务方面的人才与服务缺口,“志愿红”服务团队在其所在单位支持下,于2015年同地方税务局取得联系,并签订合作共建方案,从2016年起,团队内的青年志愿者便正式开展实践工作,工作重心是入驻办税大厅进行纳税人自助办税的疏导指引,办理相关涉税事项。2017年7月,团队又和地方税务局签署税校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此后多年的“税校共建”努力,使青年有机会参与“青春志愿红”服务活动,最终达成了如上所述的融志愿工作与纳税服务为一体的集成效果。办税厅里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成了一团温馨的小火苗,赢得了纳税人的满意与认同,使其发挥出了税务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此,也能善用相关实践资源,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视域下,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青年认知发展的精品教育实践活动,包括税收演讲竞赛、税收辩论赛、税务技能大赛等,使实践成才活动不止局限于活动本身,而是有一定深入拓展的可能性,这则反过来说明志愿服务对于青年本身发展的作用。

(二)“向阳花”志愿服务团的情况

“向阳花”志愿服务团在2014年成立,目前已经分为多个项目工作组,如“三创帮扶”项目工作组、物资保障工作组、新媒体宣传报道组等,共有成员近200人,工作组事务覆盖福建省多个市县,能够围绕志愿服务主线,基于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的宗旨,使多批次青年志愿服务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像“我们都是雷小锋”志愿服务活动、以“主我青春,心手同行”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以“情系慈善,为爱传递”为主题的爱心募捐活动等。特别有两个工作亮点值得注意:一是本志愿服务团队针对本省偏远乡镇贫困残疾人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给予帮扶的做法,展现出了爱心助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倾向。二是在传统以物质救助为主的助残模块之外,创造性拓展了传统剪纸文化推广等项目,从精神文化角度深入弱势群体内心参与帮扶项目,展现出“爱心助残+农产品销售”模式的优势,在与乡镇民政、残联部门对接后优化了项目成果。

二、“向阳花、志愿红”志愿服务工作成果

(一)填补经济振兴的工作空缺

项目团队所在单位在搭建多种社会实践平台基础上,以“绽放‘向阳花’、播撒‘志愿红’”品牌为牵引,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践角度的全面、全程渗入,从而突出了实践成才与社会服务的结合效应,这在客观上解决了当前各地尤其是乡村地区存在的高学历人才缺失问题,以青年的知识优势弥补各地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一些不足。如在两个志愿团队的活动中,各类实践活动的组织和一般课堂教学置于同等重要位置,这使青年有机会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时,把所学所知展示出来,以满足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二)展现服务机制的协同性

利用多维志愿服务共同体平台的合理搭建,使实践机制的协同性得到展现,是“向阳花”“志愿红”实践的又一工作效果体现。如为了满足志愿服务要求,依托合作单位,建立了多个社会实习实践基地,构建形成了影响力广泛而深远的合作办学及实践平台,让青年有机会在平台内谋求自我发展,谋求对于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的支持。此外,单位本身则依托新理念,以平台建设为契机,尝试探索推动其发展的更优质策略,包括试行志愿服务导师制、聘请专业人才指导,以及融党建、育才、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协同方案落实等。以上种种,均展现出了志愿服务实践机制的协同性。

(三)促进自身理论优化

现在国内外对实践育才所做的研究很多,我们自身也注意到这方面问题,尤其是在实践育才共同体建设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而以“向阳花”“志愿红”为代表的实践活动,则使思考更具理论深度。如在活动示例中,不断总结经验,明确需要树立与政府、企业与社会的联动建设理念,使自身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主体参与配合下,增强参与意识、主动履行职责,做好机构运行模式的完善。除此以外,也应明确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的必要性,以使青年志愿者活动具有长效性,能够始终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等。

三、志愿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改革建议

尽管民办本科在志愿服务和共同体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明显问题。首先,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化尝试不足,志愿者管理和服务支持多停留在线下,未能在网络平台上提供常态化支持,导致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时间与需求不匹配。其次,尽管高校已展现出实践机制的协同性,但服务管理机制仍不健全,忽视了志愿服务中多项要素的协同性和各项要素优势的发挥。最后,一些志愿服务未能紧密结合其文化智力优势,忽视了自身优势,仅为完成任务而组织活动。因此,建议未来在志愿服务实践共同体建设方面进行策略调整,解决服务平台、服务机制和服务内容的问题。

(一)搭建数字实践工作平台

数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使志愿服务实践有了因时而进与因人而异的可能性。未来,需要充分借鉴大数据优势,搭建富有特色的数字化志愿服务平台,以突出信息化管理与网络化尝试的功能。举例而言,我们应在青年团队参与志愿服务时,进行其活动情况的信息实时关注,以动态跟踪与共惠共享的做法,有效解决既往实践活动的无差异模式化不足,改善实践功能效果。此外,也可借助网络技术,构筑形成融三位一体的协同度更高的参与机制,让实践合力具有广泛性,如可在多方支持下,开展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志愿服务活动,以便让活动时间更为灵活,活动指向性更强。像“志愿红”服务团队的办税引导,便可因网络办税形式的变化,进行相应服务方式的调整,用网络问询形式开展服务,这种以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做法,可进一步拓展实践活动服务面与活动效果。

(二)健全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鉴于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应以其自身为主体做出相应的工作规范调整,首先做好顶层规划,以目标认同为主,构建科学的多方协作工作体系。所谓目标认同,并不是让全部共同体成员及参与实践的青年具有完全统一的意志,而是强调各有关人员的心意相通及默契配合,由此达成多方协同工作体系构建效果,以保证最终的“共同体意识”落实。除此以外,还应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在于:志愿服务实践管理机制除了要有自上而下的贯彻之外,还要有各因素优势作用的分别展现,即倡导以分类推进和过程管控形式,营造形成更为完善的协同实践环境氛围。举例而言,我们需要基于自身特色、区域产业特色等分类推进各项活动,同时精心组织,做好过程管控,以展现各项志愿服务优势。其中,可基于青年所处专业类别、活动专题类别等划分出发,进行多元化实践活动的创新,像本课题的税务专业的可参与办税引导,而法律专业的可参与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活动,等等。为了突出各因素优势,有必要做全过程管控,即组建一支包括社区主管、企业代表等多元化的专业实践指导团队,随时发现青年实践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突出文化传播引领功能

为了突出青年志愿服务对于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的效果,我们应展现智力优势,在文化传播方面多做探索。为此,首先应坚持内容至上,给青年志愿者提供前期思政方面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引导。即应明确:实践主题的设计与活动的完成,应有充分的理论作为支撑。在青年文化基础巩固后,其所做的志愿服务才能更有效果。为了支撑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完成,还需要注意志愿服务期间的政治性与思想性贯彻,以此巩固青年正确价值观念,使之能够在未来实践主题下,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创新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还应给予文化传播支持,包括给志愿服务者提供文化传播方法的指导,让其在乡村振兴等具体活动中,以恰当方式服务于当地需求;也包括给志愿服务者提供文化服务平台,如联系确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结合其所在地区资源优势,寻找可供使用的红色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典型服务方向,要求青年以这些方向为指引完成定期参观考察、志愿服务活动等。

四、结束语

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属于当今青年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增加青年社会活动机会,由此才能展示出理论优势与价值。同时,青年在实践成才过程中,以社会服务等为平台,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深化自我思政素养。为此应进一步拓宽实践成才路径,优化实践成才方法,特别是基于既有成果中的经验教训,在网络平台建设、支持机制建设、思政关联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发展。
(文 / 江鹏飞)

【基金项目:2022年度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名称《绽放“向阳花”播撒“志愿红”品牌项目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闽教思〔2022〕12号-40)。】

(作者简介:江鹏飞,闽南理工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关爱一线牵” 十年续暖流[N]. 王虹蔚.南通日报,2020-08-06.

[2]李建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行为退化原因及对策——以郑州市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爱心纽带计划志愿服务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1-74.

[3]汪克莉.奉献爱心汇聚社会爱的暖流[N]. 郑思;王超逸.深圳特区报,2023-09-04.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