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中国经济安全水平测度分析
2024
05-11

中国经济安全水平测度分析

摘 要:经济安全是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越来越重视经济安全问题,经济安全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利于我国精准把握经济发展,更好地维护经济安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文献进行梳理,构建4个维度共21个指标的经济安全水平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003—2021年经济安全水平进行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经济安全水平;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国家经济安全指一个国家能够按照其政策与计划方式发展经济的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消除、化解潜在风险,抵御外来冲击,以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重大利益不受侵害的一种状态,包括经济主权安全、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等多个方面。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托,体现着国家的根本利益。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特别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近年来,国际形势出现众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经济面临市场萎靡,供给改革受阻,前景预期不理想等问题,在中美战略竞争激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领域也出现更多的摩擦,当前国际形势下经济安全仍然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文献综述

最初国家经济安全被认为是国家的经济福利不会受到严重剥夺的威胁。在国内,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最早由赵英于1994年在她著作《中国经济面临的危险——国家经济安全论》中提出,并成为国内首个描述经济安全的著作。Kahler将国家经济安全看作为一个国家不受其他国家使用经济手段进行操纵的状态。美国学者Haner第一个建立了反应政治经济环境风险的测度指标体系,Hackeretal提出了经济安全指数ESI,计算美国经济安全水平,发现美国经济在1985—2009年间不安全性持续增长。Osberg和Sharpe提出了经济安全指数IEWB,可比性的衡量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经济安全水平测度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则起步稍晚。姜洪与焦津强致力于建立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指出建立准确有效的金融指标体系需要包含国际储备与外债总额的比率、还本付息额与国际储备的比率、短期外债与国际储备的比率等指标。姜茸与钱泓澎为找到行之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度量方法,建立了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度量指标体系,并用故障树和信息熵方法度量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利用故障树方法,合理地分解了国家经济安全所涉及的领域,利用信息熵方法,解决了风险度量中各个部分权重分配问题。顾海兵将中国经济安全指标进行划分,将其分为经济安全条件指标及能力指标两部分,构建了多种指标在内的国家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文件检索法对指标进行了确定与修正。其他类似的研究还包括对国家经济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测度相关指标。

三、当前中国经济安全研究不足之处

(一)指标构建研究内容系统性有待完善

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分析国家经济安全动态水平的有力工具,其构建方法包括专家文献法、文献索检法等。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层次较低,缺乏规范的经济安全测度方法和有效的指标选择方法,导致指标选择存在边界模糊化和热点化的缺陷,增加了经济安全水平指标测度的难度和不准确性。

(二)相关研究成果缺少应用性

构建经济安全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指标的可量化性和可得性以及各项指标的赋权计算,以得到总体国家安全水平。国家经济安全所包含的领域较广,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对测度方法要求较高。目前,我国经济安全相关研究与实际经济发展拟合性较差,研究方法领域仍需拓展。相关文献显示,目前经济安全指标体系构建多停留在定性分析,指标涵盖范围较为全面,但存在信息重复、难以量化计算、应用性较低等问题。相关研究缺乏对指标体系的综合计算及实证分析,无法对经济安全进行系统性的预测分析。经济安全指标体系的战略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应用性有待增强和完善。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03—2021年我国经济安全水平进行测度,以达到对指标降维、简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同时观察安全水平指标动态变化,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对我国经济安全评价方法进行补充。

四、指标构建与经济安全水平测度

(一)国家经济安全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为建立客观且较为完备的经济安全水平科学评价体系,尽可能从更多角度反应指标水平,以期评价结果客观准确。本文借鉴叶卫平、顾海兵等文章的指标构建方法,同时考虑相关研究数据使用频数,选取易获得、含义清晰、数据质量较好的指标,构建了以国家经济安全为一级指标,包括对外经济安全、财政金融安全、产业安全持续发展安全4个维度的二级指标以及21个三级指标的经济安全水平指标体系,指标构建选用2003—2021年国家级数据,对我国经济安全水平指标进行测度(见表1)。数据分别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等。

(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安全水平指标测度

在对国家经济安全水平指标测度的研究中,相关文章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分层聚类、灰色关联法、熵值法、TOPSIS法等。不同的方法适应不同的研究目的,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比如熵值法较为客观,结果较为准确,但不同的样本数据得到的权重不同,灰色关联法虽然计算方便但主观性较强,难以确定部分指标最优值。由于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复杂,多数信息隐藏于指标之中,因此,为简化研究工作,发现隐藏信息,对数据采取降维的因子分析法,以期得到客观的、科学程度较高且具有参考意义的经济安全水平指标测度结果。

为了消除量纲影响,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因子提取,公因子方差最大值为0.991,最小值为0.817,反映了指标在使用因子分析法时,所有指标的公因子方差在80%以上,公因子可以提取指标中的绝大部分信息,信息保留结果较好。因子分析法将所有指标划分为五维度,提取出的五个公共因子的特征根与总方差解释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到,初始特征值大于1公因子共有五组,特征值分别为11.315、3.307、1.919、1.571、1.009,反应所有变量被分为五个维度。为获得更具代表性的维度指标,选择五个维度旋转后的载荷平方和进行观察比较,五个维度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4.791%、18.915%、16.058%、15.472%、5.812%,意味着五个维度分别解释了原有变量相应数值的信息,五个维度所得到的累积解释量为91.048%,数值大于90%,说明五个公因子分组能够解释原有21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萃取后信息保留结果非常理想。

将相关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带入下式,计算综合得分,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因篇幅原因未列出。

公式 (1)中,i代表提取公因子数目,j代表指标数目。公式(2)中,为保证测度结果更为客观,选取旋转载荷的方差百分比作为分子系数,分母为旋转载荷方差累积百分比。利用公式(1),根据因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得出五个维度各公因子的因子得分,再利用公式(2),对因子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我国2003—2021年经济安全水平综合得分。

为了更直观地显示我国安全水平变化趋势,对安全水平测度结果进行处理,使其结果位于0-1之间。构造公式为nsafei=(safei+0.85)/(0.6+0.85)。其中safei为原安全水平测度值,nsafei为映射后安全水平测度值,0.6与-0.85为贴近最大值与最小值设置的上下限,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3—2021年间我国经济安全水平总体稳步增长。在2010年与2017、2018年经济安全相关数据出现小幅下降,但迅速维稳,推测2010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货币战争”波及全球,以美元为首的贬值汇率战威胁我国经济安全。2017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连年下行,外部贸易保护主义猖獗,内部深陷“地产崩塌”,经济面临外忧内患。而2021年我国经济安全水平出现较大跌幅,第三产业遭受重大打击。供应链系统被破坏,生产、加工、物流到交付和零售各个环节均遭受了显著冲击。同时,2021年债务水平突破历史高位,金融风险提高,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影响。

五、结束语

国家经济安全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呈现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同在,隐性风险与显性风险交织的特点,面对威胁经济安全的复杂因素,建立完善的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势在必行。拥有合理可靠的指标体系可以对经济风险进行度量,为风险决策和防范提供可靠依据。一个适用的经济安全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金融安全、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安全等相关指标,更要将中远期风险与连锁风险影响相关指标纳入构建范围,同时加强对外资的监管,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加强对重大行业产业的预警机制建设,对金融市场加强微观监管措施,完善安全指标测度体系,加强其风险预测功能,预防潜在经济安全隐患发生。
(文 / 何金旗 高子豪)

(作者简介:何金旗,南京审计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高子豪,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投融资与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姜洪,焦津强.国家金融安全指标体系研究[J].世界经济,1999(07):9-16.

[2]姜茸,钱泓澎.一种度量国家经济安全风险的方法[J].生态经济,2015,31(04):14-19.

[3]顾海兵,李宏梅,周智高.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监测评估系统的设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05):5-15.

[4]顾海兵,朱凯.国家经济安全指标确定和修正的文献检索法:方法论与案例[J].南京社会科学, 2017(03):20-27.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