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连云港旅游餐饮水平的调查与研究
旅游餐饮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也是文化旅游消费的重要部分。当前,美食正在成为旅游新的窗口、风口、突破口。连云港文旅山海气派、神奇浪漫、未来可期,应紧跟时代、把握潮流、抢抓流量,让“出圈”的餐饮带红、带火、带强连云港旅游,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食”全“食”美 激活资源潜力
连云港区位独特、禀赋突出,山海美景与山珍海味碰撞,特色餐饮与风味小吃汇聚,传统技艺与现代烹饪交融,形成了旅游餐饮独树一帜的魅力。
(一)有打造网红的潜质
既有一座山、一个岛、一片海、一条巷、一道街、一处城、一种味道等“人间值得”,也有网红景点、街区、美食等“打卡必去”,抓住风口、创新运作,完全可以开启“流量密码”。
1.山海胜境,绝美大片。美食美景,沉浸体验。盐河畔吃烧烤、赏文化,畅享城市烟火;羊窝头喝咖啡、抚海风,打卡海上日出;西连岛扒海鲜、眺渔帆,坐看潮来潮往;云台山品山珍、饮云雾,漫步绿水青山;连云古镇石头街巷错落有致、东方大港笛鸣悠远,吃特色美食感受不输戛纳的东方风情。
2.烟火街巷,集聚流量。盐河巷、民主路、海州古城、连云老街、赣榆二道街、灌南悦来集等古城老街,有底蕴、具风情;巨龙路、大庆路、八佰城市走廊、灌云南京路、东海北辰路等美食街巷,人间烟火、最抚人心;716创意园、美食水岸等时尚街区,创意盎然、引领潮流。
3.破题出圈,蓄势待发。东海水晶、赣榆海鲜、灌云主题服饰等产业电商基础良好,拥有较成熟的运营团队、营销体系、直播人才,再加网络上活跃着的连云港籍网络大V、本地网红、在校大学生等,都是推动城市“出圈”的力量。
(二)有彰显特色的食材
山珍海味、水产虫鲜、瓜果蔬菜品种繁多、四季缤纷,为制作美食提供了丰富选择。
1.鱼虾蟹贝,海之珍味。陆地15条河流入海,北方寒流与南方暖流交汇,让海州湾渔场成为“大鱼窝”。市域骨干河道82条、大中小型水库167座,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丰盛的河鲜美味。石梁河大鱼之鲜美,不逊千岛湖鱼鲜。灌河入海、海淡交汇,四腮鲈鱼享誉八方,既有海味之鲜,又有河鲜之美;灌河刀鱼鲜中极品,品质媲美长江刀鱼;灌河“虾籽”水中精灵,虽价格便宜但也美味无比。
2.山珍野菜,绿色健康。云台山遍布百余种野菜、千余种中草药,是山珍“宝库”、药膳“宝山”,葛根粉、山山药、何首乌、山板栗、野山菌等,不少都是“药食同源”的营养佳品。荠菜、春韭、小蒜、椿芽、槐花、苜蓿、马齿苋、地卷皮等时令蔬菜做出的美食别具风味,既凝结了港城人的乡愁,更得到游客青睐。
3.地产珍馐,味美品高。东海淮猪肉、赣榆梭子蟹、灌云豆丹、灌南金针菇等皆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淮猪“血统”古老,做出的红烧肉肥而不腻、香嫩爽滑,成为高端餐饮新宠。徐海鸡是苏北地区优质土鸡资源,做出的东海老公鸡口感柔韧、汤色浓郁,已成为美食标签。豆丹美食“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初夏豆丹果子,肉质紧实、清爽可口;秋后入土豆丹,入口香糯、味道醇厚。
4.传统技艺,历史味道。花果山凤鹅由36味中药秘制而成,肉嫩、汁醇、味美、香久。桃林烧鸡以童子鸡为主料,佐以12味中药,色泽亮、入口酥、滋味鲜。板浦凉粉精选豆料,入口爽滑不腻。板浦香肠工艺讲究、配比精确、风味上佳。汪恕有滴醋历史悠久,酿制技艺代代嫡传,在“吃板浦”民俗文化中举足轻重。
5.云雾茗茶,韵味俱佳。云台山云雾茶是江苏难得的高山茶,常年生长于云雾间,质地纯净、栗香馥郁、汤色明亮、口感清冽,多次冲泡仍醇香绵绵,与南京雨花茶、苏州碧螺春并列为江苏三大名茶。
6.美酒佳酿,胜过琼醪。汤沟酒是江苏“三沟一河”之一,百年老窖的曲种,造就了香而不艳、净而不寡、绵而不淡、甜而不腻的酒体风格,成为浓香一脉。其他白酒和山楂酒、樱桃酒等,也都各具特色。
(三)有底蕴深厚的文脉
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传说故事与饮食的关联为旅游餐饮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参考,深化了美食的内涵。如治国有方的贤相伊尹、烹饪高手,创立了“五味调和说”和“火候论”,传播了饮食与汤药文化,影响了本地菜的调味技艺。《西游记》描绘了海州地区的特色饮食,如“竹筒光鱼脯”“猴王庆丰收”“鱼戏荷塘”,都与孙悟空有关,巧妙地运用故事情节,造型生动,正在推广。《镜花缘》充满了板浦的饮食文化,反映了 “吃在板浦”的历史背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有开放包容的优势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和交融的人文,形成了饮食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从历史看,远古时期,东夷部族在此繁衍生息、刀耕火种、结网打鱼;夏商周时期,地域饮食文化形成并进一步发展;秦汉时期,饮食开启对外交流互鉴;隋唐时期,海州港商贸昌盛,餐饮业兴旺发达,饮食文化影响日韩;明清时期,海州一度成为盐运和漕运中心,富贾盐商云集带来五湖四海的“口味”,各方菜系交融发展。从地理看,北接齐鲁、南连淮扬、东临黄海、西贯陇疆,地处南北分界线,饮食习惯南北包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逐渐形成了兼具鲁菜豪迈、徽菜本味、淮扬精致的本地菜特点,也形成了“集大成”的餐饮特色。
二、乘“食”而上 直面堵点痛点
近年来,连云港餐饮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对照行业发展大趋势、对标打造一流旅游目的地,仍有许多提升空间。
(一)“八鲜过海未神通”
从现实看,连云港海鲜的满意度、好评数、回头率还需要提升。价格上,一些游客反映连云港海鲜比山东贵。口味上,加工和烹调还比较简单、粗放。特色上,虽菜品不少,但缺少本地特色品和明星品、创新品。环境上,海滨城区规模酒店缺少海景餐厅,能“看海吃海鲜”的小馆子不多,一些海鲜排档也需提档升级。
(二)“酒香淹没在深巷”
许多优质资源尚未充分展现,特色美食散落且难以精准定位。云雾茶品质优良,但旅游线路缺乏品茶机会和场所。本地美酒如汤沟等,尚未被大量游客品尝。虽有各类美食可与网红美食对标,但尚未引发流量爆发。交通问题也限制了美食的传播,如热门景区假期拥堵,重要自驾线路缺乏餐饮节点,许多名店和小店隐藏在街巷深处。
(三)“螺蛳壳里做道场”
旅游餐饮一些层面尚未理顺。融合发展受限。餐饮与花果山、孙悟空等神话元素相结合的主题美食开发不足,民俗文化等挖掘不够。产业集聚有限。餐饮专业街区特别是高品质的海鲜餐饮街区不多,且集聚度相比淄博“烧烤城”、舟山“海鲜大排档”等仍有差距。行业观念局限。从业者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传统层面,没有很好关注消费形态变化和年轻消费群体喜好。
(四)“一吃而过没印象”
缺乏辨识度、缺少记忆点。文化方面,菜品缺少有文化内涵的包装打造,缺乏像“地名+美食”类的西湖醋鱼、南京盐水鸭等成功案例。氛围方面,地域特色还没有完全发挥,主题文旅节庆活动影响力有限,城市文化和美食“IP”彰显不够。
三、“食”里飘香 扬名港城美味
旅游与餐饮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做大做强旅游餐饮,推动城市旅游品牌、口碑、形象不断提升,“舌尖诱惑”定能点燃“四季旅游”。
(一)立足一个基点——好吃不贵
当前,居民旅游出行意愿明显增强,但对旅游支出依然敏感,“好吃不贵”日益成为许多游客选择出游地的重要因素。
1.降低成本。针对餐饮行业房租高、人工高、食材成本高、利润低等“三高一低”现象,引导旅游景区、商业街区、综合体等,精准考量季节等因素,科学定价、动态调整餐饮房租。适时发放文旅消费券,引导消费、平抑价格。
2.优化供给。根据旅游市场发展需求,布局新的餐饮集聚区,扩大成熟街区餐饮占比,推动实现供需平衡。合理规划露天餐饮,允许一定条件下的外摆。
3.引导规范。选择旅游重点区域和场所,公示海鲜等主要食材价格,同时,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小程序等线上平台,营造平价餐饮的旅游氛围。制定餐饮行业价格行为规范,从严查处随意涨价、强制消费、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
(二)打通两条回路——线上、线下
巧借互联网力量,顺势打造旅游餐饮网红热点,加快形成新型旅游吸引物。
1.线上引流。挖掘具有消费需求、网络“话题度”的文化符号,打造一批个性化旅游餐饮“IP”,以点带面推动线上引流。做强新媒体官方号,加强网络平台头部推广,保持合理的宣传推介热度。
2.线下推动。加强与国内龙头旅行商、重点线上平台等合作,推动流量向消费转化。结合举办旅游节、文化节、音乐节等,宣传推介美食,结合“连云港之夏”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美食节。发布官方认证美食地图,一图搞定吃住行游购娱。
3.双线融合。强化线上线下循环互动,与专业机构合作,线下挖掘、包装、打造热点,线上推广宣传,让更多“街红”变“网红”;线上及时发现、引导、转化流量,线下服务提升,让更多“网红”变“长红”。
(三)提升三大场景——环境、氛围、体验
旅游餐饮是“综合经济”产品,美食叠加相应场景,可更好地促进餐饮与旅游互动融合。
1.美景美食融合。如花果山景区以彰显西游文化来融合,充分融入西游元素,推出西游主题餐饮项目,上演实景版西游故事,让“浸入西游”吃美食成为标签。其他3A级以上景区,根据自身旅游线路、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等,加强旅游餐饮布局,推出专属产品。
2.餐饮街区聚合。突出“城市漫步”“夜间经济”等场景,“因街制宜”推动发展。民主路底蕴深厚,可考虑打造本地特色菜展示、品鉴、体验中心,增加民俗、非遗等文化表演,丰富游客参与、体验、互动环节,延伸旅游餐饮深度。连云老街禀赋独特,可考虑推进再开发,把大梧桐、石板路、青石房、民国风、历史感充分衬托出来,让大海大港大船跃然眼前,让港区璀璨灯火呼应山海石城,提升依山观海大场景,增加游客接待、户外美食、互动社交、夜场经济等空间,串联沿海旅游消费带。海州古城历史悠久、美食众多,可围绕彰显“古”味,加强规划,修复提升重要历史文化节点,补齐交通、停车等服务配套,推动古城与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格高韵古的餐饮集聚区。东盐河美食水岸时尚新颖,可呼应盐河街打造和万达板块资源,突出网红经济,提供缤纷美食、潮玩娱乐、文创手作等多元服务,构建“西有盐河巷、东有盐河街”的商业格局。西连岛片区资源难得、场景浪漫,可结合正在推进的综合开发,聚焦“观海听涛”,统筹疏旧与建新、近海与居山、历史与现代、渔家与客栈,建设精品酒店,改造升级民宿,做优夜场排档,让游客在海天一色、浪涛拍岸中留下难忘用餐体验。连云新城交通便利,可盘活相关资源,引流连岛游客,增加“留连”时间,扩大旅游消费,带动新城人气。
3.特色资源整合。围绕“四季滋味各不同”,春日上新肥美河鲜、山野春货,夏日主打烧烤排档、龙虾啤酒,秋日推出海鲜大餐、美食豆丹,冬日围坐土灶炭火、养生药膳,使每个季节都有亮点、卖点、兴奋点,让游客走过春夏秋冬、尝遍港城四季。做好花果山西游宴、海州古朐宴、东海鸡鱼宴、赣榆海鲜宴、连云山海宴、灌云豆丹宴、灌南菌菇宴等系列特色菜、主题宴、品鉴席,形成强大餐饮矩阵。围绕西游、海洋、淮盐、徐福、伊尹、镜花缘等文化要素,提升餐饮文化价值,并在旅游中加以呈现。增加游览线路中的茶歇、茶馆、茶舍,在民宿、酒店等环节融入茶与酒的文化。在网络和景区、饭店、交通站点等宣传推介特色美食,开发餐饮礼品、文创产品,提升四面八方来客的文化认同。
(四)夯实四个基础——行业、服务、管理、保障
把旅游餐饮作为系统工程实打实去做,努力赢得游客“用脚投票”的热情奔赴。
1.行业基础。加大对餐饮协会的综合支持力度,鼓励举办发展论坛、开展技能培训、深化专业研究等,引领行业转变理念、提升水平。挖掘整理历史名菜、传统技艺、秘制配方,复原老味道,复兴老手艺,传承发扬好特色美食。做好海鲜大文章,使港城海鲜既有“摆下来”的海鲜大餐,也有“逛着吃”的小海鲜。按照“地名+美食”思路,缔造更多知名菜品。
2.服务基础。提升餐饮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差异化需求。围绕旅游团队,引导团餐饭店“集市域美食之大成”,让游客“一口吃出港城味、三餐尽食连云港”,激发“还想再来”的热情;围绕休闲度假游,打造不同规格档次的海鲜菜、经典本地菜套餐,并提供制作体验等互动机会,让游客吃出不一样的感觉;围绕“特种兵”等打卡游,持续刷新网红美食攻略,满足其“高强度作业”和“旋风式打卡”需求,同时充分利用其“自带流量”特点,借力宣传。
3.管理基础。加强安全监管,落实全过程质量把控。畅通问题反映渠道,探索实施商户公开“投诉码”,游客扫码直通相关部门,通过“码上办”,及时有效处理问题纠纷。构建传统美食标准体系,指导经营、规范制作,引领旅游餐饮高质量发展,推动港城美食传承发扬。规范旅游纪念品市场,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品位。
4.保障基础。出台旅游餐饮扶持政策,设立政务服务“绿色通道”。优化厨师、服务员等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晋升机制,改革岗位薪酬制度,让他们乐于在专业领域弘扬工匠精神、把手艺和服务做到极致。在全社会营造“热情好客”的城市氛围,让每个人都来维护城市形象、营造良好环境,携手共创美好港城。
(文 / 王天明 肖翔文 周玉红 周楠 徐晓晓)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委研究室)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9186.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