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疆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24
06-13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疆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以阿克苏依干其镇巴格其村为例

摘 要:阿克苏依干其镇巴格其村的产业主要由林果业、设施农业、乡村旅游业构成,目前,巴格其村规划结构为“一心、双环、三区、四核、多节点”的空间规划结构。巴格其村依托国家湿地公园,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利用区位优势,打造成为乡村田园观光旅游和湿地公园的综合服务区,发展集观光、娱乐、民俗、文化、体验、亲子、科普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业,通过“旅游+”“互联网+”的组合形式,打造“湿地+农业+旅游+民俗”全方位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乡村振兴;第三产业;促进增收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

一、村庄概况

(一)基本情况

依干其镇巴格其村位于阿克苏市西北城郊,北临阿克苏森林公园,南至吐和高速公路,东连红桥街道托喀依社区和赛克帕其村,西至多浪片区,属于城郊融合类村庄。村内风光秀美,是阿克苏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独特的区位、生态和资源优势,素有“生态氧吧、绿色巴格其”美誉。辖区总面积7.5平方千米,下辖7个村民小组,人口1 140户3 992人;耕地面积6 980亩。目前,全村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供水、供电、广播、电视、电话、邮政、网络等实现全覆盖。近年来,巴格其村先后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自治区优秀基层党组织、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自治区新时代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样板等荣誉称号。

(二)产业振兴概况

巴格其村的产业主要由林果业、设施农业、乡村旅游业构成。全村林果业面积5 000余亩,主要种植苹果、核桃、红枣等林果;设施农业1 245座,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及草莓、西梅等经济作物;建成民俗风情街,发展特色餐饮、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农业采摘,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产值近千万元,吸纳360余人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并实现资产分红。

巴格其村有2个合作社(好兄弟核桃合作社、瑞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以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目前运行良好。合作社在利益联结上:一是通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升脱贫户种植、养殖技术;二是以高出市场0.2~0.5元的价格收购合作社成员的苹果、核桃,增加村民收入,降低脱贫户返贫风险;三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600余户,带动季节性务工400余人。

(三)村庄发展存在的短板弱项

1.经济发展方面。以林果为主导的产业带动群众增产增收的成效还不够明显,特别是受自然气候、市场需求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产业发展动能后劲不强,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同时林果产业的品牌打造、储藏储运体系还不够成熟。

2.环境整治方面。辖区部分小队于2019年完成集中污水管网铺设,但受整体规划、生态保护区等因素限制,部分小队还未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及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一定程度上制约辖区环境整体建设。

3.宜居条件方面。公共服务机制存在漏洞,2022年度依托援疆资金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健身中心、庭院书屋等公共服务场所,但运行机制还未完全建立,群众参与、体验、受益的成效还不明显。

4.人才支撑方面。农业科技服务人才、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队伍发挥作用不明显,农民群众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技术服务引导供不应求,村干部文化水平亟待提升。

5.生活富裕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群众的稳岗就业意识不强,家庭收入可持续性增长难度较大、增收渠道不宽,辖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二、阿克苏依干其镇巴格其村特色产业规划

(一)村庄总体规划结构

目前巴格其村规划结构为“一心、双环、三区、四核、多节点”的空间规划结构。一心:综合服务中心;双环:生态观光环、人文体验环;三区:十里水乡、苹果庄园、田园社区;四核:有机共享核、苹果精品核、创意田园核、生态湿地核;多节点:居住组团、稻香园、荷塘月色、七彩花田、田园牧歌、苹果精品园、百果园、民俗商业街、演艺中心,有机蔬菜示范基地、稻田综合种养基地、林果综合种养基地等。

(二)旅游产业规划

1.旅游业发展定位。巴格其村依托国家湿地公园,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利用区位优势,打造成为乡村田园观光旅游和湿地公园的综合服务区,发展集观光、娱乐、民俗、文化、体验、亲子、科普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业,通过“旅游+”“互联网+”的组合形式,打造“湿地+农业+旅游+民俗”全方位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2.旅游业产业发展格局。根据村庄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规划按照景观资源类型将村庄打造成为北水中林南田的生态格局:北水、中林、南田。

3.旅游业分区策划。根据村庄旅游产业的发展格局将村庄旅游业进行分区策划,具体设计两个方案。

方案一:

十里水乡——1+2模式——旅游+湿地+水生——湿地水田观光游、湿地观光游——休闲垂钓、骑行绿道、赏景观鸟、户外写生等。

水田观光游:花田观光、荷花种植观光、稻田观光、创意农田、健步道等。

科普教育游:湿地禽类科普、湿地水生植物科普、水生花卉基地、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基地等。

农耕文化体验游:稻田耕种、五谷磨坊、虾兵蟹将、赏荷采莲、捉鱼垂钓等农事活动体验游。

方案二:

田园社区——1+1+1模式——旅游+农家庭院+有机设施农业——休闲度假体验游。

农家乐娱乐游:主题餐饮农家乐、采摘体验农家乐、品质生活农家乐、民俗农家乐、垂钓渔家乐等。

果蔬采摘四季游:草莓采摘、有机蔬菜采摘、水果采摘、黑玉番茄采摘、葡萄采摘等。

农村生活体验游:农家生活体验、家庭式旅宿、庭院采摘、特色建筑风貌观光,可食景观体验、花香果巷慢行游赏。

有机共享农业体验游:开心农场采摘劳动体验游、有机农产品互动销售中心、有机蔬菜基地等。

4.旅游节庆活动策划。重点打造3大节庆、3大赛事、多个活动——“月月有活动,四季都精彩”节庆引领,赛事带动,活动串联,区域联动,吸引广泛关注,引爆全年旅游。

三、产业规划增收措施

(一)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

发展林下经济。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活动的复合式经营,充分发挥林木与其他经济生物的综合效益,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农民致富。可供选择的模式有:“林+鸡”模式、“林+鸭”模式、“林+鹅”模式等。

(二)利用优质水资源

发展水生经济作物。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发展水生经济作物,水生经济作物营养丰富、纯天然、医疗保健作用明显。举办各具特色的水生经济作物节,如莲藕节、荷花节等;进行特色加工,开发藕片、藕粉、莲蓉、莲心茶等产品;亦可开展观赏荷花、水生花卉等文化旅游活动。集观赏、游玩、美食于一体,以提高知名度,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

(三)发展庭院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推行前院后园、院内硬化、环境美化,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庭院种植、家庭手工业、家庭餐厅等,充分利用家庭剩余劳力,争取做到足不出户为村民的增收拓宽致富渠道,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致富的“增收园”。

(四)有机食品加工

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要高20%~50%,成本却比常规农业减少40%,这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向优质、高效、安全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手工艺品加工

依托旅游业发展民族手工业产业,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成为促进农牧民增收、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维吾尔族手工艺主要有:花帽、地毯、民族乐器、花毡、土陶器、铜器具、服饰、刺锈、铁器、艾德莱斯绸、木勺、木碗、木雕、建筑彩绘漆画等。

(作者简介:杨丽,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方向。)

参考文献

[1]游筱婷,文旅元宇宙赋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23,43(11):35-37.

[2]李雪萌,田国行,阴予兴,等.辉县市乡村第三产业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3,57(02):258-268.

[3]孙卿轩,农村“三变”改革的制度创新、障碍与完善[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3(11):18-20.

(文 / 杨丽)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