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浅谈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问题
2024
07-12

浅谈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问题

摘 要: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人们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方式和行为,也影响着身边的环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利用方式,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可以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紧密相关的,土地的不合理使用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很难得到解决。在目前用地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提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并将其制度化,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用地的压力,同时还能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措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单单只要求物质上的充足,还追求精神满足,开始注重身边生活环境的优越。人们的生活观念逐渐变化,更加追求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长远的发展,在为当代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还需确保后代也能享受到同样甚至更好的生存资源。只有这样,我们的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持续不断,经济发展造福人类文明的应有之义才能得以实现。

一、土地资源概念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文明发展的基石。合理使用土地资源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发展。土地开发是长期过程,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未来负责,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损害生态环境,以滋养文明发展与保障子孙后代福祉。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

在人类最初漫长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人们主要是通过简单的生产劳作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那时候的人们只会利用周围的环境,却不会改变周围的环境。到了后期,人们为获取更多的物资,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从而占用更多的土地用于耕作,于是就有了畜牧、农牧业的发展。之后,经济发展起来,人口增多,才有了手工业、采矿等行业。随着人类对土地形态的大规模改造和环境问题出现后的未及时修复,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昔日汩汩不断的土地资源之泉开始贫瘠甚至枯竭,失去沃野后的人类生存变得紧张,经济开始萎缩,文明逐渐停滞。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土地资源开发旨在提升土地使用效益,改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需关注生态环境影响,发挥土地潜能为终极目标。土地发展规划应综合考虑各要素,科学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科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可保障居民生存,促进经济繁荣与文明发展。文明进步使土地开发更有效、分配更科学,形成资源、经济、环境、文明的正向发展闭环。

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生态保护问题的原因

土地资源开发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互相影响和联系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应该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念,不能破坏到生态环境。同时,改变土地结构也会对土地的面积、使用类型等进行调整,使得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难以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导致了生态问题的发生。

(一)法律因素

在土地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根据土地使用权,通过法律规范土地的使用情况。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分配矛盾,会对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必须运用法律政策,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多元利益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得到有效的履行,从而使土地开发法治化。

(二)经济因素

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状况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固有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引起了环境的恶化,造成了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环境问题的恶化和土地的使用情况是分不开的,过度开垦、放牧都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使土地生产力下降。

(三)理念因素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态环境的优化,但是在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态观念是不一样的。在新时代,人们的环保观念从“经济为主”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找到一种平衡的方法,如果这种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五、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一)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环境保护理念落后,加之在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当行为,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致命的破坏,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一旦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不可预知的威胁,生态系统脆弱性很可能会给整个文明带来致命一击。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越来越大,而耕地的面积却在持续下降,围海造田、开山修路、剪弯取直等行为,看似是在扩大土地利用,但却对原有植被、次生植被等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从而影响到了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单一的植被很难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引起了病虫害的泛滥,破坏了自然的和谐。

(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城市规划建设受阻

首先,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时候,一些工作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工作当中,导致了对土地利用监管的缺失,很难采取灵活、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管理。当前,我国土地治理还是以建设用地和新增耕地为主,延缓了生态土地的建设。其次,目前在城市用地计划执行中,往往存在着“重量轻质”的问题,使得整体工程形同虚设,严重制约了城市用地计划目标的实现。最后,因为国家对土地利用的控制主要集中在耕地上,所以对其他土地的控制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做好相关工作的审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还有很多缺陷,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土壤肥力枯竭,环境承载力下降

土地资源的低效或错误利用易破坏土壤资源,导致土壤结构受损、肥力下降,需及时高效调整与管护。过度开采降低土壤粘性,缩短生命周期。部分地区过度开垦,恶化土地质量,加剧土壤侵蚀,降低生产力。连作模式虽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但降低了土壤营养和作物产量。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需考虑其承载能力,适度开采,及时补充流失养分,确保持续利用。

(四)过度开发利用,土地大规模荒漠化

众所周知,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长期有效利用,而且要使农业耕地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由于不科学的土地开发和使用,导致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破坏。如农药污染、荒漠化、土壤侵蚀等。这些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耕地面积下降。基于现状,若继续以不科学的方式开发土地资源,势必会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的调控,开展相应的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

六、土地资源开发生态保护问题的处理措施

(一)维护生物与景观的多样性

首先,加强建设阶段的管理,加强有关制度的执行,完善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制度。当前,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环境保护法规还存在不足,部分现行法规在执行中又受各部门制约,很难发挥其作用,要想保证土地整治区域的物种、景观多样性,就必须加强立法、加强执法,打破这种局面。其次,建立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当前,我国土地整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行之有效且多方认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也正因如此,有些地方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造成了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以,要想在整治过程中有效地保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科学指导土地整治工作。

(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当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技术还不够完善,很多地方仍需要学习和改进,其中有些技术理论是直接来自于国外,在实际应用中,与目前我国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所以,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环境影响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是当务之急,这样才能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改进环境影响的缺陷。因为环境评价影响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具体的改进方法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我国的土地利用开发现状展开实地性的调查。只有在对目前我国土地规划利用的现状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才能制订有用的生态保护计划,让土地规划工作更加合理。

(三)合理开发和保护耕地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配给水平,既与生态环境紧密关联,又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紧密联系。在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方面,要均衡资源配置,优化土地资源管理,加强用途管制,以维护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循环利用。首先,做好土地用途管制。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对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标准、耕地范围和基本农田的数量进行明确。要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的目标任务,按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要求,通过动态巡查,逐地块上图入库,落实到农户,还要通过设立保护标志牌来进行特别保护。其次,加强土地整理工作。避免地表裸露造成的土壤暴露和扬尘,可以通过覆盖农作物秸秆和稻草的方式有效降低粉尘。在有大风的时候,稻草还可以起到防尘、防风、保墒的作用。尽量不要让沙尘随风飘扬,保护耕地,这是当务之急,持续提升耕地的生产力。要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同时做好发展和保护,使耕地在数量、质量与生态保护之间达到和谐。

(四)差异化土地管理

差异化的土地管理方式,指的是在遵守土地资源管理原则的前提下,在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地区,按照规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制订的发展计划要有自己的特点,把土地管理与城市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对这一问题,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研究。例如,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当地的生活质量,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造土地构造。在土地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时,制订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行措施。除此之外,还要参照实际的发展情况,加强农业和生态建设,将生产与环境结合起来,既要取得经济利益,又要对环境现状进行改善。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提高重视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极为关键的发展时期,随着城市化的持续加速,在开发土地过程中,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进行科学有序的规划,不能浪费土地资源。要借鉴先进的发展经验,学习适合的优秀案例,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土地法规体系,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来改善生态系统。
(文 / 崔东岳 杨英訸 杨建威)

【作者简介:崔东岳,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滨海分局,本科,中级经济师(房地产经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杨英訸,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滨海分局,本科,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杨建威,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滨海分局,硕士研究生,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燕芳.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02):212-213.

[2]侯冰,刘向敏,余振国.对我国构建矿山生态修复制度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2,35(09):76-81.

[3]辛思伽.探究农村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4):38-39.

[4]孔誉婧.乡村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乡村科技,2019(11):125-126.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