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丝路时评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2024
10-18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摘 要: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中外文明交流、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其意义,包括传播中华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等;其次,指出了当前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如传播理念不够开放、传播内容较单一等;最后,还提出了传播的原则和对策建议。本文旨在通过多角度探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重大举措提出后,截至2022年,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经济总量超21万亿美元,潜力巨大。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推进文化交流互鉴,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一)传播中华文明,展现中国形象

传播中华文明,展现中国形象,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之一。文化作为民族的根基,能够展现一个国家的内涵与魅力。通过对语言、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等中华文明瑰宝的传播,能够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广泛的吸引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够充分展现中国的软实力,有助于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同时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可以加深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消除文化隔阂,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文明的长处,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以更好地激发创新活力。中华文化之所以没有像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那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较强,中国历来能够面对世界上的各种挑战,展现出宽宏大量的心胸,去接受其他国家的文化,去参加更多的国际合作,去树立一个文明的民族形象。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国可以与其他文明实现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三)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对外传播可以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创新发展,有助于发掘、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增强文化创新发展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外传播,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对外传播也可以带动中华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等,从而促进地区文化繁荣发展。

(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可以增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的情感认同,有助于消除文化误解,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同时,通过文化交流互鉴,可以增进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理解和友谊,推动各国实现合作共赢、和谐发展。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的文化需求,从而创造经济增长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经济支撑。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传播理念仍不够开放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传播理念仍然不够开放。具体表现在,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过分强调主流价值观念,忽视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同时,理念过于单一,未能充分体现互学互鉴的理念。这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提高理念开放性,充分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特征,以平等互利的理念进行交流传播,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文化底蕴挖掘不够深入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文化底蕴挖掘不够深入。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这些文化资源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没有用中国语言凝练好中国故事进行传播。应正视自身文化传统,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将中国故事转换为符合对外传播的叙事内容和话语体系,以此来提升中华文化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影响力。只有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探索对外传播的方式方法,才能提供传播的基本立足点。

(三)对外传播主体较为单一

过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主体长期以来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的文化传播力量也在不断壮大。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媒体、个人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文化对外传播,形成合力。实践中,民营企业和普通公民也在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中华文化,这为拓宽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主体提供了契机。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主体的单一局面正在打开。但多元化的文化传播主体之间如何形成良性互动、提高传播效果,仍需进一步探讨与实践。

(四)对外传播内容重形式轻内容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问题较为普遍。具体体现在,对外传播的内容多停留在体现中国文化形式特征的层面,对中华文化精髓和内涵的传播不够。应注重传播内容的深度,传播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用中国故事讲述中国价值,使对外传播更有底蕴、底色和底气。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原则

(一)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

“一带一路”沿线涵盖亚洲、欧洲、非洲等广阔地域,这些国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文化,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有很大差异。在开展文化交流时,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每一种文化的多样性,珍视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国自身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可贵。在文化传播中不能生搬硬套自己的模式,而要尊重当地的文化语境,与当地文化真诚交流,求同存异,实现文化的和谐互补。只有树立平等互利的理念,才能实现文化的真正交流互鉴。

(二)因地制宜原则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历史文化背景、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到传播内容上,我们要结合不同文化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传播我们历史上最具特色、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经典文化。在传播方式上,要考虑不同国家的媒体发展水平和观众喜好特点,选择不同的传播载体,如电视、网络平台、纸质书刊等。同时,要加强本土化传播人才的培养,熟悉当地语言文化的翻译应大量参与,使传播内容更贴近当地口语表达。我们还应鼓励各地区结合自身的文化特色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如省市之间与沿线国家在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只有深入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特征,才能使我们的传播产生共鸣。

(三)互利共赢原则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时,应当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文化传播不能简单地进行单向输出,而应转变为双向互动。在交流中,各国应互学互鉴、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共生共荣、互利共赢。各国应取长补短,汲取各国文化精华,使本国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也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将自己的文化优势与其他国家分享,实现文化交流的互补互鉴。只有真正实现互利共赢,让参与国的文化得到提升和丰富,文化传播才能取得长远效果。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

(一)完善传播理念,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拥有5 000多年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追求,具有弘扬人文、推动交流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发挥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积极影响,需要进一步完善开放包容的传播理念,增强文化自信。中国要以开放的姿态将中华文明介绍到世界,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开放中绽放生机,在交流中彰显魅力,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文化自信,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二)加强文化底蕴挖掘,丰富传播内涵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为中华文化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应加强对中华文明中蕴含的精神追求、价值理念、道德标准等深层内涵的研究,使其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在传播中不仅应展示中华文化的形式特征,更应挖掘其独特的精神价值、道德规范等深层内涵。同时还应加强对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深入研究,发掘其独特魅力,使之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凭外在形式往往难以打动人心,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才是传播的关键。通过深入挖掘,使中华文化在传播中呈现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魅力,从而提高对外传播的认同感和影响力。文化传播不能流于表面和形式,必须建立在对内涵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这才能产生深远影响。

(三)积极培育多元化传播主体

应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对外传播主体,发挥各类机构和个人的作用。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媒体、个人等多方面力量,展开“公共文化外交”,运用新媒体技术、政策、经济、教育等手段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具体来说,要发挥政府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引领作用,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还要鼓励民间力量传播中华文化,使之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可设立非政府文化交流机构,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还可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对外传播中的智库作用。企业也应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社会责任。媒体可创新传播形式与内容,使中华文化以丰富的语言呈现在国际舞台上。要加强传播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传播合力,共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创新传播方式,丰富表达形式

应积极运用新媒体等方式进行文化传播,使中华文明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可以设置特色文化窗口,策划系列公益文化活动,积极宣传中华文化,增进文化认同。还可以举办中华文化展览,设置中华文化场馆,让当地民众零距离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可以创新文化创意产品,结合新技术打造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IP,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人文交流方面,可依托“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项目,邀请他国学生来华交流学习,或者遴选中方志愿者赴当地学校进行中国语言文化教学,让中华文化走进他国校园和社区。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创新方式,可以使中华文明在对外传播中呈现丰富内涵和多元魅力。

(五)健全体制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应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为中华文明传播提供制度保障。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还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足够数量的高素质文化传播人才,让他们掌握外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保障,提高工作积极性。此外,要建立科学的对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不仅注重传播范围,更要关注对外传播的实际影响效果,区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反响,据此调整传播策略。只有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才能持续推进中华文明传播事业,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创新传播理念、内容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明,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以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人文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文 / 李玲慧)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德华.推动民族文化交融发展枝繁叶茂[N].云南政协报,2023-09-02(004).

[2]李瑛.提升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影响力的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07):47-49;99.

[3]戴华东.“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华文化传播[J].国际公关,2023(11):19-21.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