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政府审计的溢出效应展开探讨,从对外部企业和对分析师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了政府审计溢出效应的作用和影响,并对溢出效应检验进行设计以及描述性统计,然后展开回归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最后从执行强度、制度环境以及企业治理三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审计溢出效应检验结果,明确了政府审计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对企业以及分析师具有积极影响,但同时溢出效应也会受到执行强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政府审计工作开展以及相关理论研究,对提升审计效果,发挥溢出效应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府审计;溢出效应;检验
政府审计作为强化国家治理,深化市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以及国家有着积极影响。政府审计不仅仅是通过审计工作监督被审单位的财务情况,而且还具有外部治理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行为和决策,改善企业信息环境。同时对于分析师产生一定影响,促使企业以及审计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对社会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为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加强政府审计溢出效应的检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政府审计的溢出效应
(一)对于外部企业的作用
对于企业而言,政府审计属于外部治理机制,其本身能够对企业行为以及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帮助企业降低经营管理风险,实现健康发展。从免疫系统理论角度来看,政府审计具备明显的揭示、预防和抵御功能。揭示功能即政府审计能够揭示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识别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并着重关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规范性,包括融资决策、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在预防和抵御功能方面,政府审计在识别被审计企业存在的问题后,可通过督促、处罚等方式,帮助企业尽快整改,从而预防企业经营风险,降低隐患问题。实际上展开政府审计的主要目的,并非处罚企业,而是通过审计深挖企业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寻企业健康发展之路。此外,通过政府审计信息公开,还能倒逼企业加强对于自身经营管理,以及审计结果的重视,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帮助企业健康、稳定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审计还能有效弥补当前市场治理机制的不足之处,约束、监督企业行为,改善市场环境,提升治理效果。
(二)对于分析师的影响
分析师是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和传递者,属于市场信息中介,是上市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因此,分析师对企业的关注程度关乎着市场情况以及动态变化。政府审计的溢出效应,能够实现对于分析师关注度的影响。政府审计的治理效应,能够揭示出企业隐藏的负面信息,并逐步纠正现有问题,抑制违法违规行为,进而有效提高企业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性以及盈余的可预测性,优化企业信息环境。简而言之,对于投资者而言,政府审计能够有效缓解企业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投资者能够通过审计结果的公布,获得更多企业相关信息,这会使投资者需要从分析师处获得的额外信息有所减少,在此情况之下,分析师难以通过私有信息获利,进而降低分析师对于企业的关注程度。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被分析师关注之下所产生的压力。因此,可以假设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分析师对于未受政府审计企业的关注度,要远超过受到政府审计的企业。
二、溢出效应检验设计
(一)研究对象
基于上述假设,针对政府审计溢出效应展开检验设计。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央企审计结果公告当中的集团企业,将其作为此次政府审计溢出效应检验分析的实验组样本,样本区间为2012—2022年。为便于后续分析,简化设计过程,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仅以第一次审计结果为参考,不考虑重复审计情况。将2012—2022年未受到政府审计的上市企业作为对照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此外,在实际展开检验分析的过程中,由于政府审计结果的公布具有一定滞后性,因此,此次研究过程中样本的审计公告年份为2013—2023年。
(二)主要变量
政府审计溢出效应检验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变量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被解释变量,即分析师的关注,主要包括个人关注和券商关注两种;二是解释变量,指的是政府审计,是上市企业所属集团受到审计署的审计,用数字1表示,未受到审计为0;三是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债务杠杆、主营业务增长率、营业能力、企业年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董比例、两职合一、审计意见及市场化水平。
不同变量的表达方式详细情况如下:
1.被解释变量,为分析师关注。其中,分析师个人关注,对公司做盈余预测的分析师数量加1取自然对数;券商关注,对公司做盈余预测的券商数量加1,取自然对数。
2.解释变量,为政府审计。上市公司所属集团公司受到审计署审计取值为1,否则为0。
3.控制变量。(1)企业规模,用ln(资产规模)表示;(2)债务杠杆,总负债/总资产;(3)主营业务增长率,表示为 (当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4)盈利能力,表示为净利润/总资产;(5)企业年龄,表示为In(当年-上市年份+1);(6)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7)独董比例,表示为独立董事数量/全部董事数量;(8)两职合一,当董事长与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时,取值为1,否则为0;(9)审计意见,当公司审计报告为非标准意见时,取值为1,否则为0; (10)市场化水平,以市场化指数中“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得分”指数度量。
(三)模型构建
在实际构建政府审计对分析师关注影响的模型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A1i,t/A2i,t=β0+β1GAi,t+γC+Fi+Yt
式中,A1为分析师个人关注;A2为券商关注;β0、β1、γ为系数;GA为政府审计;C为控制变量;F为公司固定效应;Y为年度固定效应。若β1显著为负数,则表示被审计后的企业在审计后的年度中,受到分析师的关注度有所下降。
三、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结果,名称、均值、标准差以及最大值依次为:分析师个人关注:2.816、1.521、6.221;券商关注:2.091、1.061、4.060;政府审计:0.068、0.253、1.000;企业规模:21.979、1.290、27.040;债务杠杆:0.437、0.217、0.994;主营业务增长率:0.212、0.566、4.310;盈利能力:0.045、0.065、0.237;企业年龄:2.265、0.658、3.367;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3.481、0.450、4.330;独董比例:0.371、0.052、0.571;两职合一:0.247、0.431、1.000;审计意见:0.042、0.202、1.000;市场化水平:7.736、1.759、9.970。
由此可知,此次选取的样本企业中,受到分析师的关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受到政府审计的68%的企业,分析师关注度相对较低。这表明,分析师对于企业的关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会受到政府审计影响。
四、溢出效应检验
(一)回归检验
根据回归性检验分析,可得到如下检验结果:
1.无论是分析师个人关注,还是券商关注作为分析指标,政府审计的系数均为负值,即模型当中的显著为负数,表示分析师对被审计后的企业关注度相对较少。
2.通过将控制变量引入模型当中,进行回归检验,发现政府审计的系数仍为负值,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分析师对于未受政府审计企业的关注度,要远超过受到政府审计企业,有效验证了前期假设结果。
3.回归性检验过程中,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之下,分析师个人关注和券商关注中,政府审计的系数分别为-0.110,-0.093,结合分析师个人关注和券商关注的标准差,可得到受到政府审计的样本企业,与未受到审计的企业相比,分析师关注度下降了7%和9%左右,这表明政府审计对于分析师关注度有着较大影响。
(二)稳健性检验
为降低样本自身差异影响,采用熵平衡匹配法确定观测值权重,并在完成匹配后,重新对样本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仍然与回归检验相同,这表明回归检验结果具备较强的稳健性。此外,为排除随机因素影响,从未受政府审计的样本中,随机抽取数据,并假设其受到了政府审计,构造虚拟分析对象,进行检验。此次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审计系数显著性有所下降,表明回归检验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为避免中央巡视监督等外在事件的影响,产生混杂效应,选取样本数据的子样本进一步展开检验,此次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检验结论仍然稳健。
五、结果分析
(一)执行强度因素
对于不同地方和区域,审计的威慑力以及执行强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对于政府审计的溢出效应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展开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区域审计的执行强度进行区分,探讨不同执行强度下,政府审计溢出效应的影响。对此,以地方审计机关移送司法机关的人数作为衡量执行强度的标准,并划分不同执行强度,展开溢出效应检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审计执行强度大的情况下,政府审计的溢出效应相对更为明显,分析师关注情况受到的影响相对更为明显;与之相反的是,审计执行强度较小的地区,分析师关注度受到政府审计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原因在于审计执行力度小的地区,企业的问题并未得到深度揭露,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差较大,分析师容易通过私有信息获利。因此,对于分析师关注度影响较小,政府审计的溢出效应较为薄弱。
(二)制度环境因素
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制度环境,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情况,而制度环境越好,表明企业受到的约束越大,信息效率、质量越高。在良好的信息环境之下,政府审计作用效果更加明显,投资者能够快速获得可靠、高质量的企业信息,因此对于分析师的需求相对较小。将制度环境作为因变量,对不同区域制度环境的分析,将制度环境好的和相对较差的样本划分为两个组别,展开溢出效应检验。根据检验结果,不难发现制度环境较好的样本检验结果中,审计溢出效应相对更为明显,分析师受到的政府审计影响更大;而制度环境较差的区域当中,政府审计对于分析师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表明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差仍然相对较大,对于分析师有着更强的依赖。
(三)企业治理因素
政府审计作为外部机制,其溢出效应与企业内部治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实际展开分析的过程中,还应充分结合企业治理情况进行探讨。对此,以内部治理水平相差较大的企业为样本,展开检验。经分析,发现内部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其政府审计溢出效应更为突出,对于分析师关注度影响更大;相比之下,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政府审计影响较小。这表明,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对于政府审计溢出效应有着直接的影响,治理环境越好,政府审计作用越明显,分析师关注度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多。当分析师对于企业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之后,企业受到的分析师压力效应相对更小,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创新行为,对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是政府审计责任价值的重要体现。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审计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对企业行为、决策的影响,以及分析师行为、关注度的影响两个方面,经过对溢出效应的检验分析,表明政府审计在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提升盈余可预测性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可实现对于分析师关注度的影响,与未受政府审计的企业相比,分析师对于受到审计的企业关注较少,有效减轻了企业创新压力。除此之外,政府审计执行强度、制度环境以及企业治理情况,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分析师对于企业的关注度,政府审计的溢出效应也会存在一定波动,即审计强度越强、制度环境信息效率越高、企业治理情况越好,政府审计的溢出效应越明显。通过分析政府审计作用,及其溢出效应,有助于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价值,实现对于市场的正向引导,对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文 / 李佳莲)
(作者单位:新宁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周文莉,顾远东,彭纪生.政府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心理契约与领导成员交换的作用[J].管理评论,2020,32(09):229-238.
[2]刘丹.政府审计对促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作用探讨[J].商讯,2022(05):113-116.
[3]刘小饴,叶亭君.政府审计促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降低的作用机制与政策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165-166.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9801.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