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关于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
2024
11-15

关于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充分发挥审计体检功能,助力国有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事实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国有企业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部分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并不完善。本文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的内涵,梳理了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该文件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的内涵、对象和实施程序,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提供了指导。然而,部分国有企业在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机制中还存在一系列弊端和漏洞,比如审计经济责任界定不清晰、审计指标不全面、审计结果应用不到位等,因此,基于这种背景开展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当前存在大量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概念和来源的研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明确提出:“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党政领导干部具有公共资源管理权,承担着合理使用公共资源,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责任,因此,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来源于公共资源管理责任。基于经济责任的概念和来源,可以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进行总结,即指的是针对现行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管理责任而开展的一种审计活动。

通常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的落实和部署情况;本企业、本部门重要发展规划制定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效能、财务风险防范、资金管理成本和收益、执行上级预算等情况;经营管理中的廉政建设以及廉洁责任承担情况;以往发现的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等。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审计委员会或者审计机关编制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成立审计小组;审计委员会、审计机关向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其他相关单位;组织审计小组成员、被审计单位人员召开会议,安排审计相关事项;被审计单位应该及时、完整、准确提供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相关材料;完善审计组织,沟通协调其他审计部门,科学配置审计资源,推动大数据共享共用机制等;实施审计之后,审计小组向审计委员会和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委员会和审计机关按照程序对审计报告进行审定,并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二、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如下。首先,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控制与监督。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基于狭隘政绩观考量,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可能会存在短视行为,损害企业长期发展。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能对领导干部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从而得出客观公允的审计结果。其次,有利于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能对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还能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经济决策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从而深入了解国有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

三、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覆盖范围不全面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经济责任的单位较为广泛,包括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廉政建设、内部控制等多个层面。实际上,审计机关在对国有企业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仍然存在审计覆盖范围不全面的问题。

1.将主要审计资源和力量集中在财务管理审计方面,对比领导干部任职初期和任职末期的各项财务指标,对领导干部内部控制管理、资产管理、决策管理方面的审计投入较少,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2.缺乏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承担社会责任、防范廉政风险方面的检查和评价。部分审计机关未将促进地区就业情况、员工劳动保障情况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审计范围。

(二)经济责任界定不清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清晰界定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是关键所在,实际上,由于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内部管理的复杂性,审计机关很难清晰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1.在重大经济决策中,集体决策制度很难对某个领导干部发挥的作用,承担的责任进行评估,一旦发生决策失误,就很难追究某一位领导干部的责任。

2.为了能够准确界定某位领导干部责任,审计机关需要取得确凿证据,然而现实中查询会议纪要、听取会议录音,对决策现场进行还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操作难度较大,可行性较差。

(三)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足

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够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实质上,当前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略显不足。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仍然突出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模式,主要审计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审计客体单一性,无法合理反馈审计结果。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也建立了相对成熟的信息系统,这要求审计工作模式向信息化转变,但部分审计项目组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模式,比如手工查账、询问、实地调查和函证,无法应用信息化的审计手段,这降低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

(四)审计方式滞后

当前,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在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都存在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变得更加隐蔽,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着较大挑战。实际上,当前审计小组的审计方式还较为滞后,仍然停留在查阅财务资料、会议纪要,函询往来账款等层面,缺乏应用信息系统实施审计的能力。同时,在实施联网审计时,由于同各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审计系统迟迟不能同其他系统完成对接,严重降低了联网审计效率。

(五)审计结果应用不充分

在得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之后,只有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才能切实督促相关部门将审计意见整改到位,部分国有企业始终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的情形。

1.在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得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之后,审计小组会撤回到原单位,并不会常态化蹲守监督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这就停留在被审计单位的自我整改上。被审计单位会上报整改报告交审计机关审定,造成整改流于形式。

2.缺乏与审计结果相匹配的激励措施。通过审计得出相应结果后,未能根据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严厉追责问责,即缺乏真正的负向激励,无法对领导干部实施警告、降级、撤职、开除等处罚。

3.未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信息公开制度。在经济责任审计全流程结束后,部分国有企业职工仍对审计结果不知情,无法起到晾晒审计结果,调动员工监督的作用。

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扩大审计覆盖面

国有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明确审计内容,扩大审计覆盖面。

1.持续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责任审计,应通过各项财务指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务管理水平、资产管理收益、风险防范效能进行评估,并将发展战略有效性、经济决策科学性纳入审计范围。

2.重点将领导干部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纳入审计范围。

3.加强对领导干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社会效益的责任审计。比如应对员工的劳动保障情况、产品结构调整、薪酬分配制度制定审计计划,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覆盖全面。

(二)清晰界定经济责任

清晰界定经济责任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前提,因此审计机关应从多个角度准确界定某一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1.紧扣绩效考核指标。审计机关应对领导干部个人负责以及部门负责的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实施评估,因此明确领导干部在财务风险管理、扩大营业收入、提升资产管理效能方面的责任落实情况。

2.明确集体决策个人责任制度。对于出现失误的重大经济决策,审计机关应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做基础工作,以及在决策中的表现进行收集和查询,审计其是否存在发表过正确意见或者已察觉经济决策失败苗头却未向集体汇报的情形,以此确定其在集体决策中应承担的责任。

(三)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在人才招聘环节,国有企业应该严格把控审计人员的质量关,要加强对审计人才审计专业知识、审计工作经验、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的考核,确保所招录的审计人员能满足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其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同时还应该加强审计人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审计人员弘扬和提升审计职业精神,肩负起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最后,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审计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大数据技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因此,国有企业不仅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审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对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挖掘和信息化审计的能力。

(四)加强信息化审计

审计机关应引入大数据技术,实施信息化审计。

1.实施数据采集。审计人员应该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各项业务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介质等信息传输渠道来收集、汇总和处理各项经营数据与财务数据。

2.实施数据整理。审计主体应该遵循审计规律,依据审计准则对收集的数据实施加工处理,输出财务报表项目审计所必需的数据。审计人员需要对采集的原始凭证数据和报表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对报表项目数据实施关联分析,形成审计报告。

3.实施数据挖掘。在处理被审计单位数据的基础上,审计主体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检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挖掘潜在风险,寻找舞弊和异常情况,从而进一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开展风险评估。

4.开展数据质询。审计人员应该根据数据整理、挖掘和处理的结果,梳理疑点和风险情况,列出问题清单,通过多种方式对被审计单位实施质询。

(五)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

只有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才能切实倒逼被审计单位整改到位,并适当调整领导干部人选。首先,国有企业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适时启动追责问责程序,调整责任人的薪酬待遇和岗位。其次,审计机关应紧盯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过程和结果,常态化调度整改举措,对审计整改报告实施严格审定,确保国有企业整改到位。最后,要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披露制度。国有企业可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库,并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公开信息,充分晾晒结果,以接受社会监督,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五、结束语

与其他审计模式相比,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更加明显的综合性,更加强调对人的审计。事实上,在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督促责任人履职尽责成为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与内容进行了阐述,梳理了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对策,期望本文的研究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文 / 赵浠龙)

(作者简介:赵浠龙,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硕士研究生,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内审计、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娜.国有企业如何加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组织人事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24(05):53-56.

[2]朱会菲,刘美轩,臧艳珍,等.公立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以A公立医院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4(01):167-170.

最后编辑:
作者:《大陆桥视野》
我们依托《大陆桥视野》杂志的优质、独家资源,传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方信息,展示专家、学者、从业者针对大陆桥和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言论,希望能够为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留下一个回复

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