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动绿色产业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新时期经济转型与升级的必然趋势。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工业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引发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至今,“煤改电”项目的配套设施已推进多年,作为国家现阶段重点推进的工程,“煤改电”项目在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来了显著的好处,包括环境的改善和就业岗位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电网企业承担的“煤改电”配电网络改造任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煤改电”项目的建设已显现成效,其带来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双重效益,进一步推动了这一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对此,本文以煤改电转型为研究背景,就该转型对国家电网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国家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改电转型;国家电网;电网企业;经济效益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挑战,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成为国家战略的重点。作为该战略的一部分,“煤改电”政策的实施旨在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同时增加清洁能源的利用。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2023年,中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已经达到了18.9%,并且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 20%。国家电网企业,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执行者,分析其在实施“煤改电”政策中的经济效益显得尤为关键。
二、煤改电转型对国家电网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一)负面影响
电网企业在推进“煤改电”项目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成本上升和收入下降,在经济效益方面面临挑战。成本的上升主要是因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进行电网的改造和升级,以及随之而来的运营维护费用。而收益下降则是由于电网企业销售收入增速放缓,电力市场竞争加剧,电力价格在电力替代煤炭后受到限制。
国家电网企业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家电网在“煤改电”项目上的投资规模巨大,主要用于电网配套建设与改造,预计总投资将达2 721亿元。此次投资除了更新基础设施外,还包括财政补贴用户端的电能替代设备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具体的投资配置情况如下:为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可靠性,确保电力供应稳定,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约占总投资的60%。为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占总投资的20%左右。通过财政补贴鼓励用户采用电采暖等清洁能源设备,用户端电能替代设备的补贴占总投资的20%左右。
此外,电价形成机制正逐步由政府定价向市场定价过渡,市场供求状况及成本变化更多反映在“煤改电”政策的推动下,导致电价波动幅度加大,从而给电网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冲击。
(二)积极影响
1.提高电网改造效率。电力消费需求随“煤改电”政策的深入落实而明显上升。国家电网企业的数据显示,在冬季采暖期间,用电需求的峰谷差异特别显著,改造后的居民用电量较此前增长了4倍以上。国家电网在此次挑战面前,可谓多措并举。一是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尤其是为增强电网供电能力和适应能力,满足急剧增长的用电需求,加强配网建设。二是推广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合理用电,通过峰谷电价政策的实施和需求响应机制来降低电网负荷。三是通过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燃气轮机等错峰电源,提高电网调节能力,保证电力供应稳定,以增强电力系统的错峰能力。
2.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经过电网改造与升级工程的实施,使电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使其对极端气候条件和突发事件的抵御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保证了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另外,电网智能化改造还提高了电力调度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使电力供应在安全性和效率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总之,电网改造与升级工程在为人们提供可靠安全的电力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优化电力市场的竞争格局。首先,国家电网企业积极推进“煤改电”工程,取得了积极的经济效益,是售电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企业营业收入随着用电需求上升而增长。其次,电网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使电网运行效率得到提高,运行维护费用得到有效降低。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一是营业收入的增长,预测国家电网企业全年售电量有望在“煤改电”项目实施后同比增长10%左右,从而带动相应的营业收入增长。二是运行费用降低,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电网运行维护费用降低,供电稳定性提高,费用预计可节省5%左右。三是以货币方式实现环境效益,减少燃煤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约占项目总投资10%的环境效益货币化价值,为企业带来外延式经济效益。四是企业资产价值提升、电网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增强等因素,推动企业资产价值提升。
三、煤改电背景下电网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投资与成本压力增加
为了保障清洁能源供暖的可靠性,我国对电网进行了大量的改造投入,尤其是在北京、天津等地的乡村,居民的平均供电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从最初的1.5千瓦跃升至8至9千瓦。这样的主配电网扩容升级工程,使得电网企业承受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有些电网企业因资金短缺陷入了运营困境。尽管电网改造规模宏大,但居民的实际用电量增加并不显著,这影响了电网企业的财务收益。另外,政府的补贴更多地倾斜于居民端,电网企业得到的扶持相对较少,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二)审批程序和相关政策有待完善
在推进“煤改电”基础设施工程过程中,个别工程出现了审核流程上的疏漏,例如“施工在审批之前”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项目正式运行后不得不回过头来完善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使用等相关审批手续,这一做法无疑增加了电力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同时,涉及清洁供暖的电价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存在变数,这些政策的任何更改都有可能对企业运营成本及盈利造成直接影响,从而为企业持续稳健的增长带来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三)协调与沟通问题
在推进“煤改电”工程实施过程中,供电企业与地方管理机构在明确具体村落和住户的统计工作上遇到了协调不一致的困境,这一状况为供电企业执行任务增添了复杂性。另外,供电企业在项目的策划、环境影响评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施工建设以及投入运营等多个阶段,必须与地方政府及居民进行多次的交流协商,这不仅提高了交流的成本,而且常因观点不一致而引发矛盾。
(四)技术与管理挑战
随着“煤改电”策略的推行,电力网络遭遇了更为繁杂多变的运维挑战,迫切要求接入各类新型电源。此外,这一变革也要求打造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体系,并对现有电网架构、光缆通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匹配新能源的输出特性及其对电网系统的衔接。但遗憾的是,当前市场上不少企业存在管理混乱、产品不合格、运维服务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威胁到了电网系统的安全,也对居民冬季供暖产生了不良影响。
(五)电力供需平衡压力
随着传统能源如煤炭电力逐步向新能源过渡,导致其供应量逐渐下滑。与此同时,“煤改电”政策的广泛实施使得电力需求量激增,进而加剧了电网供需平衡的负担。尤其在冬季供暖期间,个别区域“煤改电”用户的用电需求迅速上升,而配电网络的建设步伐未能跟上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使得这些地方在供暖季节遭遇电力供应不足的困境。
四、“煤改电”工程中电网企业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投资与成本压力解决措施
在推进“煤改电”项目的进程中,电网企业表现出了非凡的策略思维与创新手段。他们不仅主动探索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如依托政府补助、金融机构信贷以及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PPP模式等手段,有效实现了资本风险的分散化,而且还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对电网架构进行了深度优化调整。通过采纳先进技术,电网企业对电网运行实施了更为精细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能源的转换和输送效率,减少了能源损耗,从根本上提升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还与政府机构构建了高效的交流体系,不断争取到更多的政策优惠,比如税收优惠、专门补助等,为项目的稳步前行和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法律与政策风险解决措施
面对法律和政策环境的多变性与不稳定性,电网企业展现出积极的适应态度。他们一方面致力于与政府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保证项目审批过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有效避免了未经批准即行动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企业紧密追踪政策走向,对涉及清洁供暖、电价改革等领域的法律变动保持高度重视,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实现在政策变动中稳步发展。此外,企业还建立了一整套健全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合同签订、知识产权维护等核心环节的控制,从根本上巩固了法律风险的防线,为企业持续稳健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协调与沟通问题解决措施
面对协调和交流的难题,我国电网企业秉持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地方政府构建起了坚实的伙伴关系。企业通过确立“精确到村到户”的数据统计准则,保障了工程项目的精确落实与高效执行。此外,企业主动作为,搭建起了与政府机构、居民群众间的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常规的交流会,收集民众意见等,全面掌握各方需求和关注点,共同探讨并化解各类矛盾和争议。在遇到观点不一致时,电网企业展现出包容和开明的姿态,细心聆听、耐心阐释,寻求共识与和解,确保了项目的平稳进展和各方的利益均衡。
(四)技术与管理挑战解决措施
在应对技术与管理上的诸多考验时,电网公司彰显了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高效的执行能力。他们不仅加大了研发资金的投入规模,还促进了电网运行与维护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程,有效适应了不断变化的运维条件。与此同时,公司构建了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了产品品质的控制和运维服务的监管,保障了电网的持续稳定和高质量服务。另外,公司还大力推广高新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努力提高电网的信赖度、安全度和应变力,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供热服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肯定。
(五)电力供需平衡压力解决措施
为有效应对电力供需矛盾,电网公司实施了众多高效策略。他们加速了配电网络的建设进度,增强了电网供电的效能与稳定性,保障了“煤改电”用户的负荷需求。与此同时,公司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及再生能源的使用,调整优化能源的配置架构,缓解了因煤电供给减少而产生的压力。另外,通过执行需求管理策略,例如推行分时段电价、安装智能电表等创新方式,促使消费者更加合理地使用电力,有效地减轻了电网供需压力。这些策略的落实,不仅提高了电网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品质,同时也为“煤炭替代电能”项目的平稳推进和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五、结束语
我国致力于调整能源构成并强化环保举措,其中“煤改电”项目已持续推行数载。此计划既造福国家也惠及民众,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在现行国家政策的框架内,本研究旨在探讨“煤改电”变革对国家电网公司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评估电网改造及提升工程的经济收益。文中亦提出了涵盖环保效益的政策建议,并论述了这些环境效益转换成的隐性经济收益。此外,本文还对政策执行成效进行了评价分析,旨在为电网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文 / 梅成磊)
(作者简介:梅成磊,华北电力大学,国网乌鲁木齐供电企业,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学学士)
参考文献
[1]秦思浓.“煤改电”转型对国家电网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3):233-235.
[2]范瑞卿,蔡蕾,韩蒲峰等.“煤改电”区域内的电网运行管控体系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20,22(3):14-18;32.
[3]钱广超,李朝阳,洪运福等.基于全寿命周期可持续性的城市煤改电工程经济效益提升研究——在现有煤改电补贴政策框架之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12):66-70.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lqsyzz.com/9896.html
- 转载请注明: 《大陆桥视野》 于 大陆桥视野 发表